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步:判断复苏是否成功
口述:“患者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压眶有 反射,双侧瞳孔由大变小,直径约4mm对光反射正常。 颜面、口唇、甲床由紫绀转为红润,心电图示:窦性心 律。
第九步:恢复体位、整理衣物。
口述:现场心肺复苏成功、转ICU一步治疗。
谢谢!
修改要点5——
胸部按压深度:成人按压深度由4-5cm更改为至 少5cm以上。
儿童及婴儿则为前后径的1/3,分别为5、4cm 理由:按压主要是透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并直 接按压心脏以产生血流,按压5cm时较4cm时更 有效!
修改要点——6
强调胸外按压:对非专业施救者可仅提供单纯的 胸外按压(于胸部中央用力压、快速按)。 理由:
二、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至少5cm但不 应超过6cm; 3、在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回弹; 4、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5、抢救人员应每2分钟轮换一次,避免因抢救 者疲劳而影响按压质量,变换抢救人员不应中断 胸部按压。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秒, 最长不超过10秒。
除颤电极的贴放位臵 ◆前方(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侧壁(左乳房的侧壁)
◆前方-后方
◆前方-左肩胛下方 ◆前方-右肩胛下方 默认位臵仍为前方-侧壁 新资料证明四种电极贴放位臵同样有效。
补充说明
基础生命支持被描述为一系列的操作,应进一 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实施,因为医务人员都以团 体抢救患者,且团体成员可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 命支持操作。例如:第一个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 按压,另一名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并救援,而第 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从而使胸外按 压-电击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四个操作几乎都 能同步实施,但仍以按压最为优先。
2、口对口人工呼吸。
(依次进行5个循环)
面罩-球囊的使用 ( EC手法)
压额抬颌法
平推托颌法
EC手法
四、判断复苏是否成功并口述:
患者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压眶有反射, 双侧瞳孔由大变小,直径约4mm对光反射正常,颜面、 口唇、甲床由紫绀转为红润,P:100次/分 BP90/6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五、恢复体位、整理衣物,口述: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转ICU进一步治疗。
修改要点——10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功能的AED时, 可使用普通的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或儿童有效除颤的最低能量剂 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4J/Kg,最大9J/Kg的剂量可有效为儿童或动物实 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 应。)
修改要点——11
第四步:检查颈动脉
部位:甲状软骨旁下约2cm处,时间5秒。
口述:患者颈动脉无搏动,肾上腺素1mg静推
◆助手跪于患者头顶,准备氧气面罩-呼吸球囊、除颤仪 等,口述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注时,通常只 说不做。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 快速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至少 100次以上。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呼吸 30/2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一步:判断现场环境 口述:现场有人倒地,现场环境安全。看表(记录时 间)。 第二步:判断患者意识 操作者跪在患者右侧,左膝平患者右肩,右膝自然打开 拍打患者双肩并在双耳侧高声呼唤“喂喂!你怎么啦?” 按压“人中”两次5秒 第三步:大声呼救并分派任务: 口述:“患者无意识、快来人抢救”。分派任务让来人 准备氧气面罩、呼吸球囊、急救箱、除颤仪。 祛枕摆放体位、松解衣领、裤带。口述:“建立静脉通 路”。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修改要点——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有反应,没 有呼吸或没有正常呼吸(即仅喘息)时开始CPR,而无 需检查脉搏
对于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理由:在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判断脉搏, 特别是脉搏细弱的情况下。
操作流程的设计
操作简练、可操作性强;
遵循2010版指南中:早识别与求助、早CPR、早除颤 等原则;
摒除了从下颌开始的触摸颈动脉波动的方法,使用甲状 软骨旁2~3cm的方法。 摒除了判断按压部位以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处的方法, 使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方法。
摒除了判断呼吸,取消了“看、听、感觉呼吸” 的操 作过程。
避免过度通气:先压后吹、多压少吹、快压慢吹、急 压缓吹、重压轻吹、只压不吹。
修改要点——7
不建议心脏停止时常规做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 •按压环状软骨可在球囊通气期间避免发生胃胀气, 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但也可阻碍通气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装臵的放臵 •仍可能发生吸入的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法操作很困难
第七步: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次 (依次进行五个循环)
第八步:判断复苏是否成功
口述:“患者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压眶有 反射,双侧瞳孔由大变小,直径约4mm对光反射正常。 颜面、口唇、甲床由紫绀转为红润,心电图示:窦性心 律。
第九步:恢复体位、整理衣物。
口述:现场心肺复苏成功、转一ICU步治疗。
生存链 ·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尽早行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跳骤停后处理 2010版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 呼吸(即无呼吸或仅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EMS系统并找到AED(或由他人寻找)
医务人员判断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10秒内没有 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
第六步: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
操作者: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球囊通气两次。
◆助手边操作、边回答:是
第七部:除颤
操作者:准备除颤仪,黏贴电极片。 ◆助手边准备、边回答:是;除颤仪准备完毕。 操作者:分析心电图示,不需要电击除颤,继续胸外按 压.
(分析心电图,立即300J非同步电除颤,充电、 除颤请闪开……,继续胸外按压) (依次进行五个循环)
第四步:检查颈动脉
部位:甲状软骨旁下约2cm处,时间5秒。 口述:患者颈动脉无搏动,肾上腺素1mg静推,打开除 颤仪尽快除颤。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

快速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至少 100次以上。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呼吸 30/2
第六步:检查清理口腔、压额抬颌法开放气道。
双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一步:判断现场环境 口述:现场有人倒地,现场环境安全。看表(记录时 间)。 第二步:判断患者意识 操作者跪在患者右侧,左膝平患者右肩,右膝自然打开 拍打患者双肩并在双耳侧高声呼唤“喂喂!你怎么啦?” 按压“人中”两次5秒 第三步:大声呼救并分派任务: 口述:“患者无意识、快来人抢救”。分派任务让助手 准备氧气面罩、呼吸球囊、急救箱、除颤仪。 祛枕摆放体位、松解衣领、裤带。口述:“建立静脉通 路”。
在10秒钟内无法准确判断脉搏的患者中, 立即CPR群体获益最大。
修改要点——2
BLS的步骤由A-B-C修改为C-B-A 理由: 胸部按压在急救员打开呼吸道,取得隔离装臵,给予口 对口人工呼吸或搜集配通气装臵时受到延误。 患者的初始心律多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关键措施是胸 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可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并缩短通气延误时间。 利于第一目击者(不会开放气道或不愿意人工呼吸的非 专业人员)立即施救,可提高存活率。
•徒手单纯的胸外按压对于未经训练的施救者 来说比较简单,愿意实施,易于医务人员通过电 话指导进行。
• 医务人员仍应严格执行:按压+通气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频率>100次/分;
用力按压:下限幅度至少5cm,婴、幼儿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1/3;
持续不断的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秒,最长不 超过10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心 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
2010版指南的年龄划分 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到1个月 婴儿:出生后1个月到1岁 儿童:出生后1——8岁
成人:>8岁 (与2005版比较没有变化!)
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修改
生存链 ·早期识别和启动EMS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2005版
常见的错误姿势:肘部弯曲
操作者必须:
1、双臂绷直,内收不能弯曲。
2、肩、肘、掌跟与患者胸骨垂直。
3、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往下按压。
4、保持平稳、规律的按压节奏与深度。
5、按压时数双数控制按压频率,建议:一下、两下、 三下、四下.....
三、人工呼吸:
1、检查清理口腔、压额抬颌法开放气道。
修改要点——8
EMS 先检查患者反应即简单判断是否没有呼吸或 正常呼吸后再启动
理由:
目击者不应延迟启动紧急应变系统,但同时应 取得以上两项资讯,以便医务人员电话对现场抢 救进行指导。
修改要点—— 9
强调团队复苏的重要性
理由: BLS流程--传统上以步骤的形式操作,如果有 多名施救者在现场,则可通过指派队长建立团队, 指导施救者合理分工,同时进行抢救。
一、判断:
判断现场环境 口述:现场有人倒地,现场环境安全。看表(记录 时间)。 判断患者意识:
1、操作者跪在患者右侧,尽量贴近患者身体,左 膝平患者右肩,右侧膝自然打开拍打患者双肩并在双 耳侧高声呼唤“喂喂!你怎么啦?”
2、按压“人中”两次5秒。
大声呼救并分派任务:
1、 口述:“患者无意识、快来人抢救”。分 派任务让来人准备(口述):“氧气面罩、复 苏球囊、急救箱、除颤仪”。 2、祛枕摆放体位、松解衣领、裤带。口述: “建立静脉通路”。 检查颈动脉 1、部位:甲状软骨旁约2~3cm处,时间5秒。 2、口述:患者颈动脉无搏动,肾上腺素1mg 静推,打开除颤仪尽快除颤。
修改要点——3
删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理由:CPR脏停止时已短暂检 查呼吸状态。
修改要点——4
胸部按压的速率:由大约100次/分更改为至少100 次/分以上。
理由:
• CPR期间每分钟实施按压的次数是恢复自 主循环以及生存后维持良好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 决定因素 •较多的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 压次数则会降低存活率 重要 •尽量减少CPR的中断比保证按压速率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