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
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
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
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
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
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图18-1 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3)劳动需求理论
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表示在任何一种既定的工资水平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量,而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因此,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
4.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
一个竞争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选择在该物品的价格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时的产量,选择工资等于边际产量值时的劳动量。
其实这两个决策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如果W 表示工资,额外的一单位劳动生产出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单位的产量,则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是/MC W MPL =。
边际产量递减与边际成本递增是紧密相关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动量要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P MPL ⨯)等于工资(W )。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L P MP W ⨯=
如果我们把这个式子的两边同除以MPL ,就得出:
/P W MPL =
等于边际成本MC ,可以代入上式得出:
P MC =
这个等式表明,企业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
因此,当一个竞争企业雇用的劳动达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时,它的产量也就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
4.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劳动需求曲线反映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下面是可能会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几个因素:
(1)产品价格
边际产量值是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
因此,当产品价格变动时,边际产量值变动,且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2)技术变革
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地发明出新的、更好的方法。
技术进步通常增加了劳动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劳动需求,并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不过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需求。
例如,廉价的工业机器人的发明就可能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使劳动曲线向左移动。
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路德派暴动反映了工人将这种技术进步看做对他们生
活水平的威胁。
但是,历史表明,大多数技术进步是增加劳动的。
这种技术进步解释了在工资上升时就业持续增加。
(3)其他要素的供给
一种生产要素的可获得量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
例如,减少梯子供给将减少摘苹果工人的边际产量,从而减少了对摘苹果工人的需求。
二、劳动的供给
1.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由于时间是有限的,工作时间越多意味着工人享受闲暇的时间越少。
也就是说,工人对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的反应是减少闲暇。
但劳动供给曲线并不一定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也会向后弯曲。
但现在不考虑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可能性,并假设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嗜好变动。
(2)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3)移民。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1.劳动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
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工资如何决定的两个因素:
(1)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
(2)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图18-2 劳动市场的均衡
图18-2表示劳动市场均衡,工资和劳动量的调整使供求平衡。
当市场处于这种均衡时,每个企业购买了其在均衡工资时有利可图的劳动量。
每个企业遵循了利润最大化规则:雇用劳动直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时为止。
因此,一旦劳动的购买量使供求均衡,工资必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结论: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必定总是相等的。
2.劳动供给的移动
如图18-3所示,由于某种原因劳动供给增加了,劳动供给曲线从1S 向右移动到2S 。
在最初的工资1W 时,现在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这种劳动过剩引起工人的工资向下的压力,
均衡工资从1W 下降到2W ,又使企业雇用更多工人,因此就业从1L 增加到2L 。
随着雇用工人
数量的增加,工人的边际产量减少了,从而边际产量值也减少了。
在这种新均衡下,工资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都低于新工人流入以前的水平。
图18-3 劳动供给的移动
3.劳动需求的移动
由于某种原因使产品的价格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并没有改变任何一种既定工人数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但它增加了边际产量值。
在产品价格较高时,雇用更多工人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正如图18-4所示,当劳动需求从1D 向右移动到2D 时,均衡工资从1W 上升到2W ,均衡就业量从1L 增加到2L ,工资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又同时变动了。
图18-4 劳动需求的移动
这些分析表明:一个行业中企业的成功往往与这个行业中工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
当产品价格上升时,该产品生产者赚到了更多利润,生产的工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工资。
当产品价格下降时,产品生产者赚到的利润变少工人的工资也变少。
那些价格变动大的行业的工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工资,劳动供给曲线或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均衡工资变动。
那些需要工人的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确保了均衡工资总是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四、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
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劳动、土地和资本。
资本(capital)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建筑物的存量。
经济中的资本代表现在正用于生产新物品和劳务的过去生产的物品的积累。
1.土地和资本的市场均衡
(1)购买价格与租赁价格
购买价格指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地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租赁价格是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2)租赁价格的决定
工资是简单的劳动租赁价格。
因此,工资决定的理论也可以用于土地和资本租赁价格的决定。
图18-5说明了土地的租赁价格(如图18-5(a)所示)以及资本的租赁价格(如图18-5(b)所示)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此外,土地和资本的需求决定也与劳动的需求决定一样。
图18-5 土地和资本市场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对土地所有者支付的报酬(如图18-5(a)所示)以及资本所有者支付的报酬(如图18-5(b)所示)。
每种要素的需求都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只要使用生产要素的企业是竞争性的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每种要素的租赁价格就必须等于那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3)土地和资本的购买价格
租赁价格和购买价格显然是相关的:如果土地或资本能产生有价值的租赁收入流,买者就愿意花钱买一块土地或资本。
而且,任何一个时点的均衡租赁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因此,一块土地或资本的均衡购买价格取决于边际产量的现值与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
2.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支付给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或资本——的价格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任何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又取决于可以得到的那种要素的量。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一种供给充足的要素边际产量低,从而价格较低;而一种供给稀缺的要素边际产量高,价格也较高。
因此,当某种要素供给减少时,它的均衡要素价格上升。
然而,当某种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时,它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对该要素市场。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要素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就使得每种要素的生产率都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获得量。
结果,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都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益。
结论: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都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可以通过分析某个事件对一种要素边际产量值的影响来找出任何一种该要素收入的变动。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