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本文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四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研究假设;基于假设及测量指标体系构建了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又以2005-2011年全国30个省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模型拟合、评价与修正。结果表明,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物流农村经济结构方程实证研究

引言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加工、包装、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农资物流以及农村回收物流四种形态,具有特殊性、分散性、差异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征。近年来,农业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渐从生产转为流通,农村物流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纽带,在促进城乡商品交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物流也开始为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所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任美霞(2011)认为农村物流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王占霞(2009)概括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对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确定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新利与张襄英(2002)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是入世后我国农业迎接国际农业冲击和挑战的必然需要;是建设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激励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驱动力;还可以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比于对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独立研究都是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将两者结合分析其关系的研究却屈指可数。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少有研究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文章又表现为浅层次的定性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在对两者之间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以及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量化方面几乎为空白。

基于此,本文将创新性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希望可以丰富农村物流与农村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给农村物流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发展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表现在:

第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主要有两种途径: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农村物流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产生工资性收入;通过包装、再加工等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农民从有限的田地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有利于使分散的农户加强联系,形成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加强农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最终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给农民提供创业机会,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环境必然得到很大改善,这给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节流方面,首先,通过缩减流通环节,改进物流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其次可以有效解决卖难的问题,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跳跃,保证农民的投入顺利转化为收入;最后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这些都可以为农民节约大量成本,相应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农村物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分拣、包装到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全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农村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自身的发展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农村物流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交通运输、修理修配、石油供应、餐饮服务等,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

第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第二、第三产业。而农村物流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还将带来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为信息旅游业、金融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其它第三产业开拓市场,增大需求,带来商机,也就是说,农村物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一方面促进第三产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促进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最终达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四,优化农村投资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市偏向的资产投资制度,农村建设或农业生产由于缺乏投资,一直处于技术落后,发展停滞的局面,但农村经济越落后,越吸引不到相应的投资,长此以往,农村整体投资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

模型构建

(一)潜变量测量

本文有两个潜在变量:农村物流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这两者无法被直接测量,需要通过其他指标来反映。基于针对性、独立性、综合性、可比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筛选、确定、测量指标过程如下,具体的定义及计算说明见表1。

1.农村物流水平。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指标体系能用于它的测量,在这里只是选取一些公认的、可量化的影响因子。第一,货物运输水平。以货物运输总量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在物流研究领域较为常见,如陈雪刚(2012);平海等(2012)等的研究。当然这里的货运总量为农村物流的货运总量,包括农产品运输量、农村消费品运输量等。第二,农村信息化水平。这是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程度,现代物流发展已经离不开物流自动拣货系统、物流电子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技术,因此农村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农村物流发展投资情况。主要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的投资完成额来表示。(顾丽琴等,2010)投资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加速器,投资越多,农村物流发展越快。第四,农村物流规模与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分别用农村物流企业数与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数来表示(平海等,2012)这两个指标直接描述农村物流的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数与从业人员数的增长反映该农村地区物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第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一般研究中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表征是采用运输、仓储或信息化相关的基础设施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来表示。

2.农村经济水平。在农村经济水平的衡量与评价这一块,张广胜(2013)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其依据农村经济的四个重要因子来确定指标,即产出、投入、生产能力及农民生活,其中产出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投入方面主要有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农村生产能力方面选取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最后,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表征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本文主要参考张广胜的研究成果,选取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就业人数、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林牧渔总产值等六个测量变量。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考虑到本文指标定量性较强的特点及结构方程分析对于样本量的要求,本文拟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搜集了全国30个省从20052011年的210个样本数据,但把每年每一省市的相应数据作为独立的分析样本。于是,本文的测量变量数与样本数的比例为12∶210,满足1∶10的要求。相关的年鉴有《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等。又由于西藏的大部分年份的数据都缺失,选择剔除该样本,其余一些数据的缺失不属于随机缺失,选择期望值最大化法(e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