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物线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探讨

高邮市赞化学校段广猛

(题目来源:高邮市赞化学校九年级寒假检测,即寒假作业4最后一题)

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C (0,4),点A 、B 在x 轴上,并且OA =OC =4OB ,动点P 在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

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Q 为线段AC 上一点,若四边形OCPQ 为平行四边

形,求点Q 的坐标.

学生解题、教师讲题要做到以下四步:求“解”、求“思”、

求“变”、求“通”,笔者称之为“解题四部曲”.

第一步,求“解”:

对于第(1)问,可利用A、B 坐标设成“交点式”

y=a(x+1)(x-4),代入C 点坐标,易求得解析式为

234y x x =-++.

对于第(2)问,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题目强

调“△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故可作出线段AC 的

垂直平分线,其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即为所求,如图2所示.这

里可以说真是“无巧不成书”,注意到本题中OA=OC=4这个特殊

性,易求得AC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为y=x,具体可“反其道

而行”,操作如下:过O 作OD ⊥AC 于D,由△AOC 为等腰直角三

角形可证OD 垂直平分AC,从而直线OD 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P 1、

P 2即为所求,而且直线OD 的解析式显然为y=x,将之与抛物线

联立得234y x y x x =⎧⎨=-++⎩,解之得1515x y ⎧=+⎪⎨=+⎪⎩或1515

x y ⎧=-⎪⎨=-⎪⎩,从而要求的P 点坐标为(15,15)++或(15,15)--.

对于第(3)问,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题目已强调其“名字”,即“四边形OCPQ 为平行四边形”,顺序已定,并且“点Q 为线段

AC 上一点”,导致本题只有一种可能,无需分类,但需

画图分析,如图3所示.由抛物线解析式及直线AC:

y=-x+4,可设P(t,2

34t t -++),Q(t,-t+4),于是

PQ=P y -Q y =2(34)(4)t t t -++--+=24t t -+,因为

OC=4,所以PQ=4,即244t t -+=,解得122t t ==,

故要求的Q 点坐标为(2,2).

第二步,求“思”:

学生解题后、教师改题后都需要有反思的习惯.

对于第(2)问中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本题的

解题策略是求出AC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与抛物线联立解方程求出P 点坐标,对于这点也可以用“确定性思想”去分析,A、C 两点是确定的,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也随之确定,这样其与抛物线的交点也就确定了,即为所求,而且借助“因果关系”分析,最终的P 是由最初的A、C 两点形成的,也应该可以由AC 两点一步一步逐渐求出,先想办法求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进而联立抛物线求交点即可,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基于确定性思想的因果关系分析法”(详见本人作品《圆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综合一例———浅谈确定性思想及因果关系分析法》).另外,此题中动点P 的确定依赖于定边AC,也体现了出了“以不变应万变——抓不变量”的重要性.

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直接利用PA=PC,用勾股定理(或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表面上得出了一个四次方程导致无功而返.当动点P 在抛物线运动时,一般情况下不用此方法,不是因为这个方法不对,是限于学生不会解高次方程导致行不通,不是方法超纲而是解方程超纲,这一点学生也需要进行反思、琢磨,而且此法对于很多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都不失为一种通法,在第三步“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进一步体会到什么时候均可以采用此法实现“通杀”.难道此法真的在此题中行不通吗?请往下看:

由题易知A (4,0),C (0,4),设P (t,234t t -++),则2222(t 4)(34)PA t t =-+-++,

2222t (3)PC t t =+-+,当△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有PA=PC,即22PA PC =,即222222(t 4)(34)t (3)t t t t -+-++=+-+,即22(t 4)t --=2222

(3)(34)t t t t -+--++,24(2t 4)4(264)t t --=--++

,整理得2240t t --=,解之得11t =+,21t =-

故要求的P 点坐标为(1+或(1-.

上面解法中的解方程过程中巧妙利用了“移项”技巧结合“平方差公式”将四次方完美消掉,如果看不出这种技巧,将22(34)t t -++中

“23t t -+”看成一个整体,采取整体思想进行展

开,依然可以消去四次方,所以表面上是一个四次

方程,其实质根本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因而行得通,

只不过可能你缺乏了“计算到底”的耐心与信心罢

了!

另外此法里学生需关注到“两点间距离公式”

的熟练使用,即设P 1(x 1,y 1),P 2(x 2,y 2),则P 1与

P 2两点间的距离为P 1P 2,

其本质即为勾股定理,如图4所示.

对于第(3)问中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本题已给出该平行四边形的“名字”,即四个字母已有顺序性,若是没有“名字”,本问应该要分类解决.首先抓住这个四边形中不变的两个顶点O 和C,采取“抓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策略,分OC 作为边及OC 作为对角线两种情况,画图分析解决,请记住养成“没事画画图”的好习惯,只有借助于草图来分析,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且“画图越准确越好”!另外,此问中还有一个简化条件“点Q 为线段AC 上一点”,若将该条件弱化成“点Q 为直线AC 上一点”,此题难度顿时提升,真正能拿到满分的同学估计会少之又少,而且此时能真正采取最佳解题策略的同学更会是“凤毛麟角”.具体如何操作我会在第三步求“变”中一一展开.

第三步,求“变”:

梁启超先生在《变法通议》中说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数学解题又何尝不是呢!上一步求“思”过程中已有一些对本题条件的变化,只有“灵活多变”,才能把握住数学规律,进而能运用自如.

对于第(2)问中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此题可以说是太“巧”了!若是△AOC 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该如何确定AC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进而通过“求交点坐标”的

方法确定点P 的坐标呢?

变式1: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

B (-1,0),

C (0,3),动点P 在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上.是

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首先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9344

y x x =-++.然后依然可以作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其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即

为所求,如图6所示.此题中不再具有OA=OC 这个特殊性,线

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不再过原点了,该如何求呢?这成了解题

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所在了!关注到这条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先取线段AC 的中点D,再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