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卵传播:主要见于禽类。如鸡白痢、鸡毒支原等。 ▪ 经胎盘传播:如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等 ▪ 经产道传播: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 经母乳传播:如猪支原体肺炎等
(三)动物群体的易感性
是指动物群体对于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
动物群易感性的决定因素 ▪ 动物自身因素 ▪ 特异免疫状态:评价群体免疫水平:监测血清中特 异性抗体 ▪ 外界环境因素
3、流行性
▪ 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较高,传播范围较广。 ▪ 爆发:在一定地区或某一个动物群体中,某传染病在短期
内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4、大流行
▪ 某种传染病传播范围广,动物群体发病率高。
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及影响因素
流行特点 影响因素
(一)流行特点
1、季节性 ▪ 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在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 上升的现象。 ▪ 其原因主要有
3、疫源地的存在时间
▪ 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或动物不再携带病原体, 或已离开该疫源地
▪ 对所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并且通过 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不再有新病例出现
▪ 通过血清学检查动物群均为阴性反应 ▪ 才能认为该疫源地被消灭。
(二)自然疫源地
1、概念 1)有些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动物或人。即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1、患病动物 ▪ 指已经表现出症状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处于前驱 期和明显期的患病动物,传染源的作用最大。 ▪ 传染期:患病动物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并依此确定动物的隔离期。
流行过程:动物传染病能够在动物之间直接 传染,或通过生物及非生物媒介物间接传染。 的过程。也称为流行。
▪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 ▪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
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动物
2、病原携带者
▪ 是指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但体内存在并排出病原 体的动物。是更具危险性的传染源。
▪ 对于非疫区,防止引入病原携带者的意义重大。 ▪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 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
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感染及其类型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及发展阶段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一节 感染及其类型
• 感染的概念 • 感染的类型
学习要求
掌握感染的概念和感染的类型。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一定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 感染。也称为传染。
▪ 没有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感染。
恶性感染
▪ 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感染。 ▪ 一般常以动物死亡率作为判定的指标。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最急性 ▪ 病程短促,症状和病变不明显,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
急性 ▪ 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 ▪ 病程长达3-4周,症状不如急性显著而比较缓和。
▪ 季节对病原体的影响 ▪ 季节对生物传播媒介的影响 ▪ 季节对易感动物的影响
2、周期性 ▪ 某些动物传染病规律性地间隔一定时间(常以年 计)再度流行。 ▪ 原因和周期时间
▪ 取决于动物的特异免疫状态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1、自然因素 对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具有影响的自然因素,
明显(发病)期:从前驱期后到该病的特征性症 状逐渐明显表现出来的这段时期。
▪ 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转归(恢复)期:疾病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时期。
▪ 痊愈 ▪ 死亡 ▪ 此期在一定时间内有带菌(带毒)排菌(排毒)现象
存在,但病原体最终被消灭清除。
第三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给其他易感 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 掌握传播途径有助于对传染病的诊断; ▪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
环节之一。 ▪ 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水平传播 是指传染病在动物群体或个体之间以横向
传播的方式。
水平传播方式:
▪ 直接传播 ▪ 间接传播
三、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分为四种 形式: ▪ 散发性 ▪ 地方流行性 ▪ 流行性 ▪ 大流行
1、散发性
▪ 病例以少量散在的形式发生,且发病时间和地点没有明显 联系时,称为散发。
2、地方性流行
▪ 某种传染病发病数量较多,但传播范围仅局限于一定地区。
1、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 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过程。
内源性感染
▪ 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 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大量繁殖, 毒力增强,从而引起机体发病。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单纯感染
▪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此种类型最多。
局部感染
▪ 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只引起 局部病理反应和变化,称为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 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可突破机体的防御 屏障而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全身感染。
▪ 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 脓毒症、脓毒败血症等。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良性感染
二、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一)疫源地
1、概念 把具有传染源及排出的病原体所存在的地区
称为疫源地。
2、疫源地的范围
▪ 疫源地的大小据传染源的分布和污染范围的具 体情况而定。据范围大小,可分为疫点或疫区:
▪ 疫点:范围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 疫点。
▪ 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并范围较大。
隐性感染
▪ 动物感染后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4、一过型感染和顿挫型感染 一过型感染:温和型
▪ 动物病初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即行恢复。
顿挫型感染
▪ 动物病初症状较重,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即迅速消退 恢复健康。
5、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抵抗力: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后,动物机体抑制其 生长繁殖,或者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其消灭,从而不出 现病理变化和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
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无抵 抗力)。
二、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一过性感染和顿挫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 空气传播:以飞沫和尘埃为媒介。引起以呼吸道为侵入 门户的传播。
▪ 生物媒介传播
▪ 节肢动物:蚊、蜱、蜢等。机械性传播。 ▪ 野生动物:鸟类、鼠类等。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 人类:机械性传播。
蜱:新型布尼亚病毒
2、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指母体将疫病或病原体传播给子代的传
播方式。 垂直传播的类型: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 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主要特征
▪ 具有特定的病原体 ▪ 具有传染性: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
个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所能引起同样症状疾病的现象。 ▪ 具有流行性:传染病在个体之间的传播及群体之间的传播蔓
称为环境决定因素。
▪ 作用于传染源:影响传染原的转移 ▪ 作用于生物性传播媒介 ▪ 作用于易感动物:提高或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2、社会因素
▪ 社会制度、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人们的 经济状况和文化素质、贯彻执行有关法令法 规的情况等。
▪ 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 控制和消灭家畜疫病的重要保证。
延。 ▪ 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疫性: ▪ 具有特征性症状
二、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 潜伏期 ▪ 前驱期 ▪ 明显(发病)期 ▪ 转归期(恢复期)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症状出现 为止的期间。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危害最大 的传染源。
前驱期:潜伏期后到呈现症状的这段时期。 特点是有一般症状,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还 不明显。此时难以确诊。
(1)直接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的 情况下,患病动物或病原携带者与易感动物 直接接触(交配、舔咬、触嗅等)而引起感 染。
▪ 如狂犬病。
(2)间接传播:是指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 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传播而使易感动物发生感 染。根据媒介不同分为:
▪ 经饲料饮水及物体传播:引起以消化道为侵入门户的传 播。
混合感染
▪ 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
原发感染、继发感染
▪ 动物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又由新侵入或原来已存在 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最初的感染则称为原发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 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 动物表现出所患疾病特有的明显症状。 ▪ 典型感染:表现出特征性症状者。 ▪ 非典型感染:表现出或轻或重、不具有代表性症状者。
慢性感染 ▪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 表现出来。
8、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
▪ 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如猪瘟。
慢病毒感染
▪ 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 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如疯牛病。
第二节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和发展 阶段
类或动物的参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 染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 延续——自然疫源性疾病 2)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自然疫 源地
2、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 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非洲猪瘟、 蓝舌病、口蹄疫、鹦鹉热、鼠疫、布病、李 氏杆菌病、钩体病、弓形体病等。
(三)动物群体的易感性
是指动物群体对于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
动物群易感性的决定因素 ▪ 动物自身因素 ▪ 特异免疫状态:评价群体免疫水平:监测血清中特 异性抗体 ▪ 外界环境因素
3、流行性
▪ 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较高,传播范围较广。 ▪ 爆发:在一定地区或某一个动物群体中,某传染病在短期
内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4、大流行
▪ 某种传染病传播范围广,动物群体发病率高。
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及影响因素
流行特点 影响因素
(一)流行特点
1、季节性 ▪ 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在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 上升的现象。 ▪ 其原因主要有
3、疫源地的存在时间
▪ 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或动物不再携带病原体, 或已离开该疫源地
▪ 对所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并且通过 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不再有新病例出现
▪ 通过血清学检查动物群均为阴性反应 ▪ 才能认为该疫源地被消灭。
(二)自然疫源地
1、概念 1)有些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动物或人。即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1、患病动物 ▪ 指已经表现出症状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处于前驱 期和明显期的患病动物,传染源的作用最大。 ▪ 传染期:患病动物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并依此确定动物的隔离期。
流行过程:动物传染病能够在动物之间直接 传染,或通过生物及非生物媒介物间接传染。 的过程。也称为流行。
▪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 ▪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
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动物
2、病原携带者
▪ 是指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但体内存在并排出病原 体的动物。是更具危险性的传染源。
▪ 对于非疫区,防止引入病原携带者的意义重大。 ▪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 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
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感染及其类型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及发展阶段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一节 感染及其类型
• 感染的概念 • 感染的类型
学习要求
掌握感染的概念和感染的类型。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一定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 感染。也称为传染。
▪ 没有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感染。
恶性感染
▪ 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感染。 ▪ 一般常以动物死亡率作为判定的指标。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最急性 ▪ 病程短促,症状和病变不明显,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
急性 ▪ 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 ▪ 病程长达3-4周,症状不如急性显著而比较缓和。
▪ 季节对病原体的影响 ▪ 季节对生物传播媒介的影响 ▪ 季节对易感动物的影响
2、周期性 ▪ 某些动物传染病规律性地间隔一定时间(常以年 计)再度流行。 ▪ 原因和周期时间
▪ 取决于动物的特异免疫状态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1、自然因素 对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具有影响的自然因素,
明显(发病)期:从前驱期后到该病的特征性症 状逐渐明显表现出来的这段时期。
▪ 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转归(恢复)期:疾病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时期。
▪ 痊愈 ▪ 死亡 ▪ 此期在一定时间内有带菌(带毒)排菌(排毒)现象
存在,但病原体最终被消灭清除。
第三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给其他易感 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 掌握传播途径有助于对传染病的诊断; ▪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
环节之一。 ▪ 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水平传播 是指传染病在动物群体或个体之间以横向
传播的方式。
水平传播方式:
▪ 直接传播 ▪ 间接传播
三、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分为四种 形式: ▪ 散发性 ▪ 地方流行性 ▪ 流行性 ▪ 大流行
1、散发性
▪ 病例以少量散在的形式发生,且发病时间和地点没有明显 联系时,称为散发。
2、地方性流行
▪ 某种传染病发病数量较多,但传播范围仅局限于一定地区。
1、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 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过程。
内源性感染
▪ 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 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大量繁殖, 毒力增强,从而引起机体发病。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单纯感染
▪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此种类型最多。
局部感染
▪ 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只引起 局部病理反应和变化,称为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 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可突破机体的防御 屏障而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全身感染。
▪ 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 脓毒症、脓毒败血症等。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良性感染
二、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一)疫源地
1、概念 把具有传染源及排出的病原体所存在的地区
称为疫源地。
2、疫源地的范围
▪ 疫源地的大小据传染源的分布和污染范围的具 体情况而定。据范围大小,可分为疫点或疫区:
▪ 疫点:范围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 疫点。
▪ 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并范围较大。
隐性感染
▪ 动物感染后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4、一过型感染和顿挫型感染 一过型感染:温和型
▪ 动物病初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即行恢复。
顿挫型感染
▪ 动物病初症状较重,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即迅速消退 恢复健康。
5、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抵抗力: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后,动物机体抑制其 生长繁殖,或者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其消灭,从而不出 现病理变化和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
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无抵 抗力)。
二、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一过性感染和顿挫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 空气传播:以飞沫和尘埃为媒介。引起以呼吸道为侵入 门户的传播。
▪ 生物媒介传播
▪ 节肢动物:蚊、蜱、蜢等。机械性传播。 ▪ 野生动物:鸟类、鼠类等。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 人类:机械性传播。
蜱:新型布尼亚病毒
2、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指母体将疫病或病原体传播给子代的传
播方式。 垂直传播的类型: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 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主要特征
▪ 具有特定的病原体 ▪ 具有传染性: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
个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所能引起同样症状疾病的现象。 ▪ 具有流行性:传染病在个体之间的传播及群体之间的传播蔓
称为环境决定因素。
▪ 作用于传染源:影响传染原的转移 ▪ 作用于生物性传播媒介 ▪ 作用于易感动物:提高或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2、社会因素
▪ 社会制度、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人们的 经济状况和文化素质、贯彻执行有关法令法 规的情况等。
▪ 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 控制和消灭家畜疫病的重要保证。
延。 ▪ 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疫性: ▪ 具有特征性症状
二、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 潜伏期 ▪ 前驱期 ▪ 明显(发病)期 ▪ 转归期(恢复期)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症状出现 为止的期间。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危害最大 的传染源。
前驱期:潜伏期后到呈现症状的这段时期。 特点是有一般症状,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还 不明显。此时难以确诊。
(1)直接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的 情况下,患病动物或病原携带者与易感动物 直接接触(交配、舔咬、触嗅等)而引起感 染。
▪ 如狂犬病。
(2)间接传播:是指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 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传播而使易感动物发生感 染。根据媒介不同分为:
▪ 经饲料饮水及物体传播:引起以消化道为侵入门户的传 播。
混合感染
▪ 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
原发感染、继发感染
▪ 动物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又由新侵入或原来已存在 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最初的感染则称为原发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 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 动物表现出所患疾病特有的明显症状。 ▪ 典型感染:表现出特征性症状者。 ▪ 非典型感染:表现出或轻或重、不具有代表性症状者。
慢性感染 ▪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 表现出来。
8、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
▪ 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如猪瘟。
慢病毒感染
▪ 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 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如疯牛病。
第二节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和发展 阶段
类或动物的参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 染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 延续——自然疫源性疾病 2)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自然疫 源地
2、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 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非洲猪瘟、 蓝舌病、口蹄疫、鹦鹉热、鼠疫、布病、李 氏杆菌病、钩体病、弓形体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