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简报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总第 6 期)2004年9月5日
提要
1、科研规划:2004年我校科研工作要点
2、抓项目,促发展——2003至2004年我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取得较大突破
3、科研获奖:2002—2003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揭晓,我校获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六项
4、兰州师专2002—2003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揭晓
5、我校教师、科研人员2003年1月—2004年4月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津贴发放,发放金额22万余元
6、科技简讯6则
编辑:张社平海存福周厚玲冯婷婷
责任编辑:海存福
学者风采——
肃榆中县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
师大教育系,现任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兰州师专心理
咨询中心主任,兰州师专教师教育研究
所所长。

兼任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爱兰教授多年来讲授心理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电化教育研究》、《高等理科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教师教育类教材7部。

曾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园丁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兰州师专教学科研类奖等多种奖项。

王爱兰教授近年来主持、参与如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

2003年,王爱兰教授主持申报的《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与式培训效果追踪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

由于教学科研突出,2003年王爱兰教授被评为兰州师专第三届学科带头人。

科研规划——2004年我校科研工作要点
一、2003年科技处工作基本情况
科技处自2003年1月成立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科技处全体同仁一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兰州师专科技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重视科研意识深入人心,学校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校园学术氛围日趋浓烈,科研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学术梯队正在成长。

二、2004年兰州师专科技工作发展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针对兰州师专2003年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回应时代发展对高校科研工作提出的挑战,为全面提升兰州师专教学科研水平,为兰州师专顺利升本创造条件,科技处2004年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确立并大力宣传“依据实际,突出特色,服务社会,重点发展”的学校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思想
即以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为依据;以科研强校,全面推动我校升本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以科研促教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宗旨;以各系(部)、研究所为依托;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基础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大胆开拓,使我校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其最佳社会效益,塑造我校科技工作新形象。

(二) 编制2004年科研经费预算,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与分配工作
针对今年我校出版(发表)专著、论文多集中于省内出版社和省内学术刊物、重复性研究较多的情况,拟在2004年对科研津贴制度进行改革。

从而促使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能瞄准国际及国内学科前沿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整合学科研究方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研究特色本着“抓重点,重点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原培黎石油学校科技资源、科研队伍进行调查研究,初步确立我校研究基础,构建特色专业,规划重点研究领域,在加强整合我校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所、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研究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拟于2004年成立城市发展研究所。

力争我校在今后3—5年内,在红学研究、绿色化学、教师教育、城市发展研究等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面。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与评估制度
加强对“3010工程”进展情况、各级各类项目进展情况及各研究所科研工作进行监测与评估。

(五)进一步遵循“联合攻关,形成梯队”原则,把学校学术梯队建设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补能挖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科研中的问题,按照“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力所能及的保证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的外出进修;请外校知名专家教授来我校作报告、做兼职教授;通过对“3010工程”及各系、部、研究所科研工作的监测与评估,按照“1+1模式”、“1+2”模式,注重传帮带,把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提高我校科研人员科技素质与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的工作落到实处。

(六)继续做好“抓项目,促发展”工作
广泛宣传,精心指导,积极寻求相关对口部门支持,积极组织推荐和申报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争取使我校科研项目申报在2003年的基础上,在数量、质量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七)加强2004年省厅级以上及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申报评奖工作力争使我校2004年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奖数额在上一届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

(八)组织开展2004年学术月活动
对拟定于2004年10—11月进行的“学术交流月”活动从形式、评奖诸方面进行改革。

(九)继续组织开展“营造学术氛围,展现学者风采”大型系列学术活动积极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做学术报告,扩大我校知名度,提升我校科研水平。

与教务处、学生处合作积极运作“博士论坛”、“学科带头人讲座”、“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等活动。

(十)9月底完成《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年科研成果汇编》(1994——2004)及《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管理文件汇编》
(十一)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
(十二)继续抓好科技处软硬件建设及常规工作
抓项目,促发展
在我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2003至2004年我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取得较大突破。

截至目前,取得了成功申
报国家级课题2项,国家春晖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2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18项的佳绩。

同时,学校自立的28项“校长科研创新基金”也已全面启动。

一、200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选立项工作结束,我校有两项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这是我校在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两项课题分别是:由教育系主任王爱兰教授主持申报的《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与式培训效果追踪研究》(课题批准号:DFA030117,经费3.2万元);由我校青年教师海存福副教授主持申报的《伊斯兰文化与回族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EMB030512)。

学校为此特划拨6万元配套经费(每个项目3万元)予以强力支持。

二、由我校计算机系魏邦龙副研究员主持申报的《甘肃河西地区精确灌溉技术决策系统的研制》被列为“国家春晖计划”项目,并获得4.5万元的经费支持。

三、我省2004年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评选工作结束,由我校数学系李德生教授主持申请的项目《非线性(集值)动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入选,并获得1.5万元的经费支持。

四、2004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评审结果下达,由我校城市经济系杨建国副教授主持申报的《特色农业与甘肃农业产业化研究》,由组织部陈扶汉助研员主持申报的《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能力依赖》获准立项。

五、2004年度甘肃省社科基金会项目立项评审结果公
布,由我校王兴隆教授主持申报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等20个项目获科研课题类立项:宋子俊教授主持申报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等5个项目获著作出版立项。

六、我校2003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申报取得佳绩。

我校2003年度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申报取得佳绩,此次共成功申报课题18项。

其中,由海存福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城市要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研究》等六个项目获教育厅2.7万元的经费支持;由朱忠元老师主持申报的《中国审美的物欲化倾向与中国人小康社会的精神图景》等12个项目被确定为自筹经费项目。

学校特划拨近3万元科研经费予以支持。

七、兰州师专2003年度“校长科研创新基金”立项工作结束,由数学系张艳红副教授主持申报的《无穷维动力系统研究》等10项自然科学类项目,由中文系高原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大学生精神生态平衡问题及其对策》等18项社会科学项目获准立项。

学校给予每个项目0.5—0.1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科研获奖
一、2002—2003甘肃省科技进步奖揭晓,我校教师钟约夫主持参与的《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外,由我校魏邦龙福研究员主持参与的《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2002—2003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揭晓,我校获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六项,获奖数额位居省内同类型院校前列。

2002—2003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名单
揭晓
兰州师专2002——2003年社科成果奖暨科技进步奖评选已圆满结束。

校学术委员会严格按照《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奖励条例》、《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的规定,进行了评议。

共评出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六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

学校将给予上述获奖者以表彰奖
兰州师专第四届社科成果奖获奖名
我校教师、科研人员03年1月--04年4月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津贴发放,发放金额22万余元。

据统计:自2003年1月—2004年4月,我校教师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共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教材2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30篇。

其中SCI(包括SCIE)论文 4篇;ISTP(国际会议论文索引)4 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1篇。

“营造学术氛围,展现学者风采”
●受国际科学实践大会组委会邀请,我校校长孔庆浩教授于2004年5月18日
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举行的国际科学实践大会。

此次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召开的一次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会议。

会议主题是:“发展优质的高等教育”。

会议共有来自俄、德、美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校长参加,孔庆浩校长作为唯一受邀请的中国高校校长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发言,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情况。

发言引起了与会各国校长的极大关注。

此次会议也受到了中国驻哈使馆的高度重视,孙立杰参赞在使馆热情接待了孔庆浩校长,孙参赞对孔校长的此次会议取得成功表示祝贺,并希望我校能与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世界各国高校加强联系,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流域。

●5月27日,应我校中文系、科技处的邀请,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
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雷达先生来我校作了题为《中国文学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的学术报告。

报告受到了我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报告会上,雷先生被特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我校副校长刘举科教授为雷先生颁发了聘书。

●5月14日,应我校邀请,我国著名钢琴艺术家、音乐理论家、博士生导师魏
廷格先生在我校音乐厅为我校音乐系、艺术表演系师生作了题为《中国钢琴艺术概况》的学术报告。

●5月22日,应我校社科系、科技处邀请,广西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
员、广西师大博士生导师廖宗麟先生为我校师生就目前当代史研究的一些新问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科技简讯
☞“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目前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该项目是我校计算机系魏邦龙副研究员主持的由省科技厅立项的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

该项研究用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等为基础和核心所形成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来解决小麦生产、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可实现小麦生产管理的目标化、动态化、定量化与最优化决策。

☞全省高校科技处长工作交流会于2003年12月18日在甘肃农业大学召开。

省教育厅李廉副厅长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计委高新技术处陈江处长、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张仁德处长、省经贸委科技处张学仁处长、省人事厅科技人员管理处王兰地调研员、省社科规划办宋凌云主任科员也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由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李晶主持。

我校科技处在会上作了《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学术梯队,树立项目意识,促进学校发展》的报告。

☞由我校主办,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第一辑),前不久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的创刊和出版,受到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填补了我省专业学术刊物的一项空白,必将对我国小说戏剧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第二辑也将于近日出版。

☞我校学生处李爱亚同志的科研成果《从马加爵事件透射大学生“咨管”结合新思路》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2004年度教育研究成果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由科技处精心编撰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年科研成果汇编》(1994—2004)及《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管理文件汇编》即将出版。

☞由我校信息传播系张建武老师研制的“自动蓄水式自来水管防冻装置”,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甘肃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和初评工作已在我校全面展开。

申报表可从省社科联网站下载。

(网址:)
学者风采梁延堂,汉族,生于1956年8月,甘肃省榆中县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数学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现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教授,兰州师专党委组织部部长。

多年来,梁延堂教授主要从事数学专业几何、代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

主编、合编出版了《解析几何思考与练习》、《解析几何一题多解120例》;在《Communication on Applied Nonlinear Analysis》、《数学杂志》、《兰州大
学学报》、《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甘肃科学学报》、《数学教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有些成果被《中国数学文摘》摘录。

梁延堂教授曾于1997年、1999年先后两次被省委授予“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前后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兰州师专“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是兰州师专第二、第三届“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由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2003年被学校评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届学科带头人”。

主办: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730070)
地址:兰州师专校区1号(办公楼二楼科研科)
电话:0931——7601256 Email: haic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