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第二心脏”与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第二心脏”与健康

发表时间:2010-09-01T14:15:21.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李娟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但希望提高寿命,而且希望提高生命的质量。

李娟(河南省许昌卫生学校 461000)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355-03

【摘要】微循环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若某一器官微循环障碍而得不到即时改善,将引起器官生理功能不能正常进行,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改善微循环主要通过有氧运动和合理饮食

【关键词】微循环有氧运动合理饮食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但希望提高寿命,而且希望提高生命的质量。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医学专家、原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冯理达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不仅要长寿,而且要健康地长寿,健美地长寿。所谓健康地长寿,就是没有疾病,没有衰弱,保持体格上的健壮;健美地长寿,就是要活出老年人的丰采,保持健美的容貌、健美的语言、健美的文化、健美的心灵。显然,这是健康生活的更高境界。[1]

要想健康就必须要维持人体微循环的正常进行。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还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微循环的组成随器官而异。典型的微循环一般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个部分组成,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三条途径由微动脉流向微静脉。 [2]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就是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对人体有害的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此外,微循环还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机体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进行调节,才能将血液灌注到细胞内。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

微循环障碍是指毛细血管形态上的改变、以及血流形态上的改变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如果微循环的血管变形、血管堵塞不通等,由此引起血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产生病变。

我们全身的各种脏器如脑、眼睛、耳朵、心脏、胃、肾等都存在微循环。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很多,长期久坐,全身血液循环很不好,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导致以下多种疾病症状:如脑部出现微循环障碍,会使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就不能进行正常的修补,代谢产物也不能及时顺利的排出,从而导致失眠、多梦、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症等。眼皮发紧、发沉、视力模糊的现象;耳朵里的微循环不畅,人们会发现中青年人就常耳鸣;如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心慌、胸闷、心律不齐、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如果肾脏发生微循环障碍,肾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和养,就会导致肾虚、肾炎、肾性水肿等,严重者肾脏不能正常的排泄水溶性毒素,久而久之形成尿毒症;如果肠胃道发生微循环障碍,就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胃炎、胃溃疡、肠炎等,且消化吸收不良,时间一长,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胃肠道疾病;如肌肉关节发生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出现全身麻木、冰冷、肌肉酸疼,四肢微循环堵塞,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炎、风湿痛等;如妇科发生微循环障碍,就会导致气滞血瘀,出现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小腹坠胀、附件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出现了以上症状者并非都是病,很多时候要的不是治疗,而是从根本上解决微循环问题。只要微循环畅通,其所有症状就会慢慢消失,也包括很多的慢性疾病。机体也就能真正的恢复健康!在人们发现自己有微循环障碍时,就需要积极去改善。寻求好的改善微循环的方法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改善微循环主要在于加快血流速度,扩张微血管。方法主要有1、坚持运动、2、饮食治疗、3、药疗。若前两种用好了,药疗也就不需要了。

1 通过运动改善微循环

1.1 通过运动加快血流速度,可使血液变稀,主要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改善了心肺和血管功能,使血管管腔变宽、增容,血液容量增加,出现血液稀释现象。但只有长期坚持运动的人才会有这种效果。这种血液变稀,实际上是降低血液黏度和减少血液阻力,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此外,长期坚持规律性适量运动的人,还有轻度激活体内纤溶系统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因此运动使血液变稀,对防止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征祥教授介绍:要改善微循环,适量的运动是最佳选择。科学的运动,可以让微循环从不够开放到完全开放,由此调动全身脏器的营养供应。有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内脏器官就能延缓衰老。开放微循环,需要运动多长时间?运动量多大?罗征祥教授说,这没有硬性规定,关键看个人情况。一般而言,适宜的运动量会令头脑清醒、目光明亮、肢体灵活、双手发暖、体感舒服、微汗。这些典型状况说明,微循环已经逐渐打开了,虽然感到累,但歇一歇就能缓过来,不会出现腰酸腿痛等症状,否则就是运动过量了。

(3)促进微循环的建立。这对患者恢复心脏供血、改善大脑功能、延长寿命意义重大。[3]

1.2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氧分压高,使氧的有效弥散加大,弥散浓度和范围增加,使缺氧损伤的变形红细胞恢复到正常状态,改善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高氧可以使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从而使体内过氧化物还原,自由基失去活性,而改善细胞的变形能力。同时高氧还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从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2 通过饮食改善微循环

近年来,关于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3000余例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过度食盐、过度食肉、大量饮酒、蔬菜摄入不足以及肥胖可以导致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危险性增高,而男性较女性更具危险性。基于这些资料,提出下面的预防措施。

2.1 控制食盐量 WHO提倡每日摄盐量在6g以下。过度摄盐导致血粘度增高-长期过量摄盐可导致血浆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而影响血浆粘度。研究表明过量盐负荷会促进动脉管壁摄钠,并因盐、水的大量储积而致血管壁肿胀损伤,这种损伤会使血浆水分外移,血液浓缩,血红细胞压积升高,产生全血粘度升高。长期过量食盐可使血液保持高渗状态,通过细胞间液的中继作用,细胞内液逐渐外移,使机体发生高渗性水合作用,并导致细胞脱水,这样既会增加细胞内粘度又可引起细胞刚性增大而变形性降低,进而导致血粘度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