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现象分布、发展演化及改造的科学。

3:自然地理学的特征:(1)自然性(2)综合性(3)区域性
4:自然地理学系统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自然要素的物质能量,调控方法和优化途径;(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时空规律;(4)参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御与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工作。

5:白道:月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6:黄道:太阳视运动在天穹上移动的轨迹。

7: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8: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1)昼夜交替与节律变化。

(2)地球自转偏向力导致运动物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不同惊险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是制定与记历法的依据。

由东往西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须减一天;由西往东须加一天。

9:地球公转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1)四季变化(2)昼夜长短变化(3)极昼与极夜(4)天文气候带划分(5)轨道参数变化导致气候变化
10:三大岩石概念,产状,结构,类型:(1)岩浆岩:概念:是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块的岩石。

产状:一:侵入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床、岩盆、岩盖、岩墙和岩脉七种;二:喷出岩的产状,有火山锥‘火山颈、熔岩流和熔岩被等四种。

结构:主要指组成岩浆的框里颗粒大小和结晶程度,有显晶质结构: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分辨出矿物质颗粒的;隐晶质结构:指肉眼和放大镜都难以分辨出矿物质颗粒的,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玻璃质结构: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

类型: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2)沉积岩:概念:由风化、搬运、堆积和成岩作用就形成的岩石。

产状:沉积岩的岩层在形成时大多呈水平状,也有倾斜状,直立状。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

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煤和石油。

(3)变质岩:概念: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产状:片状、柱状。

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类型:板岩、千状岩、片岩、片麻岩。

11: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沿破裂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

12:断层的要素:(1)断层面(2)断层线(3)断盘(4)断距
13:“大陆漂移说”观点:(1)两大构造单元(2)地壳运动以垂直为主,水平运动为辅(3)
地表海陆固定不变。

论据:经过古地磁研究的结果证实,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确实发生过显著的位移,支持了大陆漂移说的论点。

14:“海底扩张说”观点:(1)大洋地壳是由海岭地缝中溢出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并不断地向海岭两侧扩张(2)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海岭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3)海底不断更新。

论据:马修斯用地磁场极性的周期性倒转的地磁反向周期特征,证明了洋底是从洋中脊向外扩展而成。

15:板块的边界类型:(1)扩张型(2)挤压型(3)剪切型
16:太阳辐射:太阳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放射的能量。

17: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

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

18: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值。

19:总辐射:单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20:气团温度比自由温度高,则大气层结不稳定;气团温度比自由温度低,则大气层结稳定。

21:干绝热过程:在绝热条件下,升降气块内部没有发生水的相变过程。

22:湿绝热过程:若升降气块内部发生了水的相变过程。

23:影响大气运动的力(大气中气流的形成):(1)气压梯度力:沿垂直于等压面的方向,在单位距离内起亚的降低值(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左)由于地球自转,相对于地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只改变方向,不改变运动的速度(3)曲线轨道上运动的空气质点时刻受到一个离开曲率中心向外的力的作用(4)空气与地面之间以及大气内各气层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在他们相接触的界面上会变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4:简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热力差异比其它任何地区都大,所以季风嘴强盛。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所控制,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是东亚季风;在夏季,亚洲大陆为热地压所控制,同时北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东亚的夏季风。

(画图)
25气团:是在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湿度、温度、稳定度等)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6:锋: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区。

(画图)
27: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特点:暖气团滑行在冷气团之上,上升冷却。

28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9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大气温度‘湿度和降水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说来,暖流对大气有增温的作用,寒流大气则有降温的作用。

空气与暖流接触时,因有热量与水汽向上输送,下层增温变湿,层结不稳定,当它流入大陆时,最易产生降水。

空气与寒流接触时,因下层变冷,产生逆温,雾散雨消。

寒暖流因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对大气环流有不同影响。

中纬度大陆东岸的暖流因冬季风由陆进海,热量和水分难以入陆,对大陆气候的调剂作用不大;夏季暖流洋流的热量和水分随夏季风输入大陆,向大陆输送大量的水汽,形成降水,但因大陆高温,对温度场影响不大。

中高纬度大陆西岸的暖流在西风气流的作用下,其热量和水汽大量输入大陆,产生丰沛降水。

中低纬度大陆西岸频仍,降水极少,甚至数年不见滴雨,形成沙漠。

中高纬度大陆西岸的寒流,冬季在冬季风的作用下对沿岸影响很小,夏季在夏季风的作用下,沿岸地区的温度稍有降低,湿度提高,甚至产生少量降水。

30: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1)太阳辐射(2)下垫面(3)大气环流
31: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热带气候类型4种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
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

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

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

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

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

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

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

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

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

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

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

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

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

高山和高原气候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32:河流阶地类型:(1)侵蚀阶地。

侵蚀阶地指由基岩构成的阶地其上极少或没有冲积物覆盖,多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

(2)堆积阶地,堆积阶地指全部由河流松散冲积物组成的阶地,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3)基座阶地,基座阶地是指上部由冲积物、下部由33:阶地的成因:河流阶地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床测蚀展宽,具有比较宽广的谷底;二是要有显著的河流下切侵蚀。

阶地形成原因主要有(1)地壳升降运动(2)气候变迁(3)基准面变化,三个因素。

34: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河漫滩是河流侧向侵蚀和河床横向移动的产物,其形成有(1)边滩阶段。

狭窄的V形河谷几乎全为河床占据,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进行河谷出现微弯,凹岸后退,河谷加宽,河流的凸岸有河流冲积物堆积,形成小边滩(2)雏形河漫滩。

由于河流侧蚀作用不断进行,河曲逐渐展宽,凸岸的小边滩逐渐扩大‘增高,以致在水平水期有大片边滩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

(3)成形河漫滩。

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长期进行,河谷更加拓宽,河流更加弯曲,雏形河漫滩加宽增高洪水期滩上水深更小,河速缓慢,在粗粒的推移质上覆盖较细的悬移质冲积物,至此,雏形河漫滩发育成为成形河漫滩。

35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怎么形成的?答:河漫滩的组成物质可以明显地分出上下两层。

下层是较粗的河床相沉积物,常为砾石和沙层;下层是较细城短河漫滩相沉积物,常为粉沙、亚黏土和黏土。

36:海蚀地貌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海蚀穴。

在海面与陆地接触地带,由于波浪的长期
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岸坡基部形成的许多高度大体一致的槽形凹穴。

(2)海蚀岸。

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不断崩塌,海岸后退成为陡壁。

(3)海蚀拱桥和海蚀柱。

岬角两侧的海蚀穴可被蚀穿而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岩石崩塌或在海蚀岸后退过程中遗留于海中的柱状岩(4)海蚀台。

海浪不断冲蚀基岩海岸,使海蚀崖壁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形成一片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相互关系:原先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崩塌下来的石块又遭波浪的侵蚀搬运,海蚀台扩大;随着海浪开始冲淘新的海蚀岸壁下部,又形成新的海蚀穴。

这种过程知道海蚀台的宽度增大到波浪冲蚀作用不能达到时才停止。

37:土壤形成的六大影响因素:(1)母质因素。

土壤是在成土母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育起来的,所以成土母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具有重要影响。

(2)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方向和强度的基本因素。

(3)生物因素。

只有在生物出现以后,才使土壤和母质最终区别开来,因此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最活跃的因素。

(4)地貌因素。

地貌因素是通过影响其它成土因素而对土壤形成产生作用的,因此它是一个条件因素。

(5)时间因素。

任何土壤都是气候、生物和地貌作用于母质并经过不同时间的具体表现。

(6)人类活动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能够最终掌握土壤形成发育规律,促进土壤正向发育,最大限度地抑制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