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资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0月30日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地层 (6)
第一节概述 (6)
第二节志留系 (6)
一、高家边组 (6)
二、坟头组 (6)
三、茅山组 (6)
第三节泥盆系 (7)
一、观山组 (7)
二、擂鼓台组 (7)
第四节石炭系 (7)
一、金陵组 (7)
二、高骊山组 (8)
三、和州组 (8)
四、老虎洞组 (8)
五、黄龙组 (8)
六、船山组 (8)
第五节二叠系 (8)
一、栖霞组 (8)
二、孤峰组 (9)
三、龙潭组 (9)
四、大隆组 (9)
第六节三叠系 (10)
一、青龙组 (10)
二、黄马青组 (10)
第二章岩石 (11)
第一节沉积岩与沉积构造 (11)
第二节侵入岩 (13)
第三章构造地质 (14)
第一节褶皱构造 (14)
第二节断层构造 (15)
第四章水文地质、岩溶地质及矿产资源 (17)
第一节水文地质 (17)
第二节岩溶地质 (17)
第三节矿产资源 (17)
第五章南京湖山地区地质发展史 (18)
第六章旅游资源 (20)
第一节地学景观 (20)
第二节人文景观 (20)
结语 (21)
参考文献目录 (22)
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本次实习选择野外地学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的南京湖山地区作为野外教学场所,涉及到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层学、水文地质及岩溶地质等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野外现场的地质观察,训练学生野外地质观察的和认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其现象的方法和技能,仪器、工具和资料的使用,地质要素的测量,记述地质体及相关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图件绘制,以及标本的采集;认识三大岩类、地层、化石和地质构造的常见类型或类别;初步认识和了解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编写地质报告。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地质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品德和学风。
野外地质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习的要求主要在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主动的观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习中要做到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
二、自然地理概况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其山脉走向为北东。山势高低不平,起伏较大。这里地层出露较全而且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较少。水系不缺乏,植被由于开山采石,覆盖率较低。气候较为湿润。湖山地区的交通较为便利,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等地。
图1—南京湖山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图
三、实习概况
实习地区:南京湖山地区
实习内容:
(1)下扬子区地层层序(志留系—三叠系)与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建立湖山实习区地质发展的时空框架。
(2)湖山实习区沉积岩、火成岩的认识与野外识别方法。
(3)湖山实习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
(4)南京湖山阳山泉出露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5)南京汤山猿人洞、雷公洞岩溶发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6)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的南京湖山地貌景观。
(7)地形图的使用,地层剖面图和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常规地质工作方法与技能训练。
(8)初步学会利用野外地质素材,组织归纳,并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能力。
(9)浏览人文景观和地质名胜,了解其与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
人员组成:
(1)学生:2010级154人
(2)教师:吴俊奇、刘家润、王博、施贵军、赵明、蔡元峰、许宝田、叶素君、赵懿英、王实、刘道忠
实习起止时间:2011年9月18日——10月29日双休日进行,讲课一天,野外五天,室内整理三天,共计九天。
完成任务情况:基本掌握野外地质罗盘等工具的使用,进行了每天的野外地质观察记录并进行整理,完成了相关的地质图件绘制。
第一章地层
第一节概述
概述:实习区属于南京湖山地区。湖山地区岩石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这次观察的是中生界和古生界的地层,主要包括16个岩石地层单位,由新到老:三叠系的黄马青组、青龙组(沧波门段、湖山段);二叠系的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石炭系的船山组、黄龙组、老虎洞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的五通群(擂鼓台组、观山组);志留系的茅山组、坟头组、高家边组。其中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但零星可见。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的清楚。龙潭组的中下部的页岩和砂岩暴露,易于观察。青龙组在棒槌山西段的小道旁下部地层剖面较为清晰。
第二节志留系
一、高家边组(O3S1g)
高家边组的岩性特征包括其主要是以黄色、黄绿色页岩为主,夹泥岩,顶部为粉砂质页岩,含有小于5%的白云母,40%—45%的长石,含无铰腕足类等化石,可见厚度大于50m。该地层因岩性软弱,多被覆盖,实习区仅见断续露头。其间产状为175°∠78°。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
二、坟头组(S1f)
坟头组的岩性特征包括其下部及中部以灰黄色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夹灰黄色、黄绿色薄层-中厚层粉砂岩、石英砂岩和灰黄色、灰紫色泥岩,其中部岩石从薄层到厚层到巨厚层到互层,含有长石和石英砂岩,其底部地层出现倒转。上部以灰黄色中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间夹中厚层石英砂岩,其中上部中厚层岩石以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为主。其厚度大约为214米。其中含有王冠虫、链房螺、后直蛏、条纹石燕等化石。其中部发育为斜层理沉积构造。其间产状为183°∠75°。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三、茅山组(S2m)
茅山组的岩性特征包括其主要由紫红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构成,以铁质胶结为主,因而更脆,顶部为薄层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其厚度大约为22米,发育成斜层理构造。其间产状为162°∠80°。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附,古泉水库高家边组—五通群剖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