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第6卷第6期 巢湖学院学报

No.6.,Vol.6.2004

总第69期 Journ l of Ch ohu college G ener l Seri l No.69

收稿日期:2004-06-02

作者简介:张小曼(1966-),女,安徽含山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张小曼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

摘 要:交际能力不仅具有历时性和发展性,而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我国学生英语交

际能力欠缺,因此便有了本文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交际能力;缺陷;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 64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04)06-0113-03 一、高考命题关注,凸现交际能力重要性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试卷秉承大纲精神,体现新教材交际性和实用性原则,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为指导思想。NM ET2000英语试卷就有以下特点:1.注重语境,强调应用:2.定位语篇,突出能力;3.兼顾基础,重视交际(孙云珍2001)。高考试卷测试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着重考核学生对语言意义的领悟和判断能力以及捕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对话、听力对话、书面表达无不体现了命题重视交际的导向。例如,单项填空考察学生在语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书面表达考查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即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同样突出了交际能力。从交际能力已成为高考考核的重点可以大略看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趋势,外语教学的目的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二、交际能力:历时性与发展性并举,普遍性与相对性共存

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在《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区分

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前者指说话人———听话人具有的关于自己的语言的知识,后者指在具体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使用。1971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 )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形式上的可能性,即能分辨出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2)实施手段上的可能性,即能分辨出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3)语境中的适宜性,即能分辨出得体的语言形式:(4)在现实中的实施状态,即能分辨出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度。按照他的观点,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充分了解和掌握。西德的哈贝马斯(上Habermas )则认为,交际能力是使语言的基本结构在语境中复现,使语言知识在情景中得以运用。他把交际分为交际行为———相互交谈与专题讨论两类:前者表明有关的谈话意图以便交换信息,后者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而不互换信息。另一位西德语言学家冯德里希(D.Wunderlich )则强调交际能力是每个人在集体内具体进行的言语行为,交际能力必须体现普遍性,表示出这个集体内实际上从属于社会文

311・

化的交际可能性。

1980年,卡内尔(Canale)和斯旺(Swain)对交际能力作山了更为详尽的阐释。他们把交际能力分为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指语音、词法、句法、词汇等内化的语言知识。(2)社会语言能力,即使用语言的社会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

(3)语篇能力,指语篇中语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

(4)会话策略能力,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的交际策略。这种能力主要用来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所导致的交际中断。1982年我国学者胡文仲提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1991年,王振亚将交际能力发展为交往能力。他认为交往能力包括行为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简言之,交往能力就是与不同社会文化集团成员交往时得体地解决说什么、怎么说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的能力。

综合各派所见,交际能力实际上指人们运用各种手段,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来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句法、语篇知识。(2)社会文化知识,即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文化观念、传统习惯、宗教信仰等。(3)文体知识,即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利语篇进行交际的能力。(4)非语言知识,包括体势语、面部表情等。(5)认知能力,即人的理解反应能力。(6)情感因素,即对他人和事物的社交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以及性格、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别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观点体现着不同时代对交际能力的理解、界定与追求,而每一次界定使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又深入一步,说明了交际能力历时性与发展性并举的特点。而世界范围的认同及其不同内涵、不同程度则说明了交际能力的普遍性与相对性共存的特点。

三、我国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欠缺原因分析

我国外语教学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5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语教学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大都停留在静态的教学上。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作静态的句法分析,然后作翻译。由于教学内容未考虑实际运用的情况,所陪养的学生实际交际能力非常有限。进入80年代后,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各种教学法涌入我国,如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功能法、认知法、沉浸法、暗示法等,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庞大的外语教育特别是基础外语教育体制依然沿袭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模式,“费时较多,收效甚低”(李岚清1996)的矛盾非常突出。尽管如此,我国外语教育的共识是显而易见的,即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习惯于在课堂上接受形式化语言教育的中国学生具有很大的交际潜能。他们不仅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形式,而且完全能够适宜地把握语言环境(高一虾1992)。但是,目前我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两个明显的不足:(1)缺乏本国语交际的明确知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不可以自我为中心。(2)缺乏对英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认识,因为他们不知道外语的语法结构中有一定的程式(占哲民,李冬梅2002)。造成这种情况,既有母语教学的失误,又有外语教学的失误。有人认为,中国象形文字的形式和传统语文教育读写领先的教学方法给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造成了障碍,使学生离开视觉形象就听不懂,说不出。还有人认为,中国人的民族性内向,怕羞,冈而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就像热气不外散的暖水瓶。“暖水瓶”之说未免过于片面和僵化,学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教师期望的影响。如果教师以“民族性格”为由放弃调动学生交际积极性的努力,由此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势必给学生的交际行为带来消极影响,外语教学目标势必很难达到。外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四.培养交际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前文分析过,交际能力指人们运用各种手段,语言的利非语言的,来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交际能力有口头上的和书面上的之分,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之说可以推测我国学生读写能力相对较强,听说能力相对较

4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