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文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青”
牍(板牍):木制的宽简。写信所用称 “尺牍”。
编、策、册:用绳子编连起来的竹简和木 简。
魏晋楼兰木简
武威汉木简
木简书法作品
竹简书法作品
一、简帛文献的起源
简牍文献起源 于商代。
《尚书·多 士》:“惟殷 先人,有典有 册。”
一、简帛文献的起源
简牍文献的书写方式:存在刀刻写还是毛 笔书写的争论
二、简帛文献的出土
“壁中书”
《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武帝末年, 鲁恭王刘余扩建王府时,坏曲阜孔子的旧 宅,从断壁残垣中得到一批竹简,包括 《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等。因为得于墙壁之内,被称为“壁中 书”。
“壁中书” 用春秋战国文字写成,被称 为“古文经”。当时通行的版本则称为 “今文经”。
缣帛文献1
缣帛文献2
缣帛文献3
二、简帛文献的出土
从西汉开始,有关简帛文献的出土就不断见 于史籍。历史上几次比较重要的简帛文献的 出土,对于当时以及后世的学术文化都产生 过重要的影响。主要作用有三方面:
其一,以往已经失传的古籍复出;
其二,用于考校、释读传世文献;
其三,官方文书、法律、医药、地方行政、 社会生活等资料为传世文献所缺,有助于解 决以前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二、简帛文献的出土
古本《老子》一些重要的内容与今本 不同
绝知弃辨,民得百倍。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绝为弃作,民复孝慈。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绝圣弃知,民得百倍。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传世《老子》
二、简帛文献的出土
最先注意到这些文字差别的学者庞朴曾 说:“如果这里不是抄写上的错误,那就 是一个摇撼我们传统知识的大信息。”可 见早期儒、道并非如前人所认为的那样对 立。这些都是研究儒、道关系的新资料、 新起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
第三节 简帛文献
纸质文献通行以前(大致是隋 唐以前),竹、木所制的简牍和缣 帛是文献的主要载体。
简帛文献:简牍文献和缣帛文 献的合称。
一、简帛文献的起源
简:竹、木制成的长条,一般宽1厘米左右。
记载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长度的简。例如 一尺一寸为诏,二尺四寸为法律条文或重 要经典(如《春秋》)。
先秦时期毛笔已被用于书写简牍:
史书称舜造笔,并用漆书于简牍之上。 或称秦将蒙恬取中山兔豪造笔。从考古学 成果看,战国到西汉墓都出土过毛笔。
刀和笔的关系、“斧正”
一、简帛文献的起源
缣帛: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几乎与简牍 并行。帛又称“素”,帛书也称“素书”。
缣帛一般用于誊写已经定稿的文字,因为经 济成本高,而且修改不便。《风俗通议》载, 刘向校书用竹简写草稿,定稿再用缣帛。
许多学者认为,郭店楚简的出土是近 20年来影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一件事,改 写了经学史和儒学学说史,动摇了中国学 术思想的不少有关定论。
例如郭店楚简引用了古文《尚书》的内容, 《尚书》在秦始皇焚书以后就开始逐渐失传,当 时人根据记忆所录的《尚书》(今文《尚书》) 以及后来“壁中书”所包含的《尚书》 (古文 《尚书》)的真伪,是古文经和今文经之争的一 个焦点。郭店楚简引用的《尚书》的部分内容, 因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深埋地下,是现存的离 《尚书》相关章节本来面貌最接近的文字。对于 解决两汉开始的关于《尚书》经义的诸多争议意 义重大。
如何利用郭店楚简资料?
首先,《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该书包括郭店楚简的图像、释 文、注释。
百度文库
郭店楚简
《太一生水》:“圣人之从事者,亦托其名, 故功成而身不伤。”
《太一生水》反映出当时人的一种观念,他们 认为“名”是生来就有的,与一个人自身存亡有莫 大关系。称呼人的时候,也尽量不称名,恐怕被鬼 怪听到这个人的名而借名来祸害这个人。由《太一 生水》的上述内容看来,古人有一种托名著书的做 法,一些内容很严谨、价值很高的书籍,作者也不 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其中原因有多种,比如说托 是某位圣人所作来提高该书的地位。但也有一种可 能,就像《太一生水》提到的那样,因为存在着这 么一种对“名”的观念,惧为鬼怪所害,所以托名 著书,达到“功成而身不伤”,不留名就不惧自身 受到伤害。
这批“壁中书”的发现所引起的“古文经” 和“今文经”之争,在汉代的政治和学术领域 都引起强烈的反响,流韵千古。历代学者关于 “古文经”和“今文经”的研究争议不断,至 今,还是一大公案。研究政治史、思想史的学 者仍然不断提出有关今古文经之争的新看法。
二、简帛文献的出土
汲冢书
《晋书·束皙传》记载:西晋太康二年, 有汲郡人盗掘魏王墓,得竹简数十车,用 小篆古字写就。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关于简 牍文献的最大一次发现。但所得竹简损毁 严重。
当时的学者荀勗、束皙等人对这批文 献进行了整理,共整理出17部书。因为这 些书是在汲郡古墓里出土的,所以被称为 “汲冢书”。到唐代,汲冢书大部分就已 经散佚了。
现存的汲冢书仅有《穆天子传》和《竹书 纪年》。《穆天子传》的神话色彩很浓厚。记 载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相会等神话故事。李 商隐的诗句:“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 重来?”用的就是《穆天子传》的典故。
《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将书 中的神话色彩抽离之后,可以用于研究先秦少 数民族的分布、迁徙以及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 的经济、文化交流。
穆天子和西王母
《竹书纪年》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一些史事 ,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竹书纪年》在 唐以后逐渐亡佚,元明时期又出现新的《竹书 纪年》刻本,现在我们称其为今本《竹书纪年 》。部分学者认为今本《竹书纪年》是伪书。 清代学者又开始根据唐以前典籍中引用《竹书 纪年》的资料,辑录成古本《竹书纪年》。
二、简帛文献的出土
战国楚简
湖南、湖北属于先秦楚国之地,多次出土过战
国时期楚国的简牍文献。尤其是湖北江陵、荆门一 带,由于是战国时期楚国国都郢所在地,分布着众 多的楚国墓群。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这一带楚墓 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出土的简牍文献有4万字以上。
其中价值最大的就是1993年10月出土的郭店楚 简。郭店楚简主要是道家和儒家著作。有道家的古 本《老子》、《太一生水》(对《老子》的解说引 申),儒家的《五行》、《性自命出》、《尊德 义》、《忠信之道》等等。当时发掘的竹简804枚, 有字的730枚,约13000多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