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多元共存、平等发展”,东西方都应用理解、尊重、鉴赏的视角审视对方文化,加强文化合作交流,这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多元文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引入我国。

然而,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上,应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使之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

作为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多元文化教育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是为在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演变至今已形成了一场广泛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的国际运动。

随着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学者对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使之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
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个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多民族国家的关注。

许多国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定义过多元文化教育,虽然各国说法不一,但大体涵义相同。

美国学者盖伊(Genen·Gay)认为:“一种明确的多元文化教育哲学的阐述对于学校课程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应该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问断的特征。

学校应该教学生真正地将文化和民族多样性作为美国社会标准和有价值的东西而加以接受。

这就意味着应该接受真实的、不同民族群体的知识,并培养适当的对于不同民族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的态度。

应该接受不同民族群体存在的权利,理解民族群体的生产类型的有效性与可变性,扩大个人在自己社区和其他社区中有效运作的能力。

将保存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保持美国社会的丰富性和伟大性的方法,
而加以促进。

”①
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学家班克斯(James A.Banks)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阐述,获得了许多学者的认可。

他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社会改革运动,其目的是改变教育的环境,以便让那些来自于不同的种族、民族、性别与阶层的学生在学校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假设,与其让那些来自于不同种族、民族、性别与阶层群体的学生仅属于和保持本群体的文化和性别特征,莫不如让他们在教育领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成功。

”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趋于一致,综合起来,大致可以这样进行表述:多元文化教育应使所有学生(不仅是少数民族学生).不论其性别、种族、宗教、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包括学生自身所属的文化,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为各民族共享的国家主流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必须帮助学生获得在国家主流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认识、技能和态度,同时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本民族亚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亚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能力。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了解社会不公及其原因,提高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适应能力,是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实现的目标。

简言之,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

在各集团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文化集团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种共同平等的“异文化教育”。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一经产生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灵活的可移植性,它在很多领域诸如人类文化问题、民族问题、不同社会群体问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虽然多元文化教育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仍不成熟,但在人们进行摸索的过程中,它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教育为我国提供认识文化冲突、构建和平的新视角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间关系的一种主要状态,它是指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力量释放过程中由于差异而引起的互相冲撞和对抗的状态。

由于文化间所①C arlA.Grand(Eds)(1997).Multicultura Education:Commitments,1ssues and
Applications,P95-96 By th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②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139页.
存在的各种差异,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无论是从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来看,还是从地域、阶层、社会群体柬看,都有文化多元现象。

面对多元及由此导致的文化冲突纷杂,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认识文化冲突的新视角,它倡导不同文化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通过教育手段向全社会推广此观念,当人们接受和树立了多元文化观念的时候,就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异种文化,不会存在非我族类,皆是落后的思想。

这对个人发展和平等、和谐、包容的社会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

(二)多元文化教育能够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教育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文化的发展具有两面的特征。

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简单的同质化或同一化,也不是简单的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多元发展两种趋势。

一方面,不同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长期的过程中。

必然会发生对其他文化进行吸收的过程,也必然会被其他文化所部分地吸收,如此就形成了文化的融合。

吸收他文化转变为自身文化的过程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同一化或同质化,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显著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是各种文化在千百年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是各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

所以文化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它是以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为前提的。

并且.两种文化的吸收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同化”或“合一”的过程,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趋同”甚至“同一”或“混一”、“同质”,而是在新的基础上产生新质和新的差异。

世界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的各种文化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历史。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文化都经历着生存与变革的考验。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文化,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对社会文化的促进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特殊价值。

多元文化教育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主张文化间平等对话和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文化,不管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中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尊重和理解他种文化,在他文化中吸取发展的营养,自
身的文化才会长盛不衰。

多元文化教育在教育界秉承多元文化思想,倡导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碰撞,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借助教育手段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并促进了新质文化的诞生。

(三)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教育,实现教育平等
民族问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的基础,总是与民族矛盾和民族关系相伴随的,因而重视文化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的前提。

民族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部分,民族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更是我国民族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且在发展国家文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忽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教育都会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失去应有的色彩。

多元文化教育所持有的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观点为民族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平等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既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前提,又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多元文化说明所有受教育者(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例如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或特殊者的那些群体)应该在学校里体验到教育的平等。

它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改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追求全社会的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

在中国教育中出现的很多教育不平等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对他者文化和自身的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偏见和歧视乃至更严重的问题。

而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反偏见和歧视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走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形成以平等、宽容、接纳而非歧视的态度对待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价值观。

这有利于消除教育差异,推动教育平等事业的进程。

(四)对特殊文化群体的教育表现出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民族和种族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对象的范围正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扩展。

例如,残疾人是特殊的一类文化群体,由于残疾人群体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性,他们之问的交流显得相对容易和融洽,同类残疾人之间基于共同的身心特征更易于形成交流群体。

残疾人群体文化也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一方面是指残疾人群体文化与正常人文化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指由于残疾人类型的多样性而形成的不同文化类型。

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残疾人更好地融入正常人的世界,有利于正常人理解
和帮助残疾人群体和个体,有利于残疾人群体自信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进而推动人类文化的向前发展。

除了残疾人文化群体之外,其他特殊文化群体的教育也是多元文化教育所应关注的对象。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抉择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民权运动的产物,是在同化教育失败以后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点缀式教育,它是被动的,缺乏真正的使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核心要素和稳定的一体的教育模式。

世界各国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做法不尽一致,这主要是“本土化”的结果。

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必须通过“中国化”、“本土化”来完成外来的多元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沟通、融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与和谐是我国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一大挑战。

人们应该承认我国各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各民族文化存在与享有的相对性与合理性。

21世纪随着科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人类文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各民族在各领域文化共同性迅速扩大的同时,应该尽量设法保护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保留几千年创造的文化的多样性。

因为,某种文化与文明的丧失,将不会再重现或复制。

那么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范围内处理好多元文化与国家一体化的关系问题呢?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很大的成就,如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完全适用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人类学家滕星教授通过多年对国外民族教育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潜心研究与分析。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研究领域首先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也称“多元一体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为解决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冲突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理论形成的依据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无论主体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自我文化传递与民族间的文化往来,各民族在文化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

不仅主体民族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打上了主体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多种民族并存,共同组成代表某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共同文化群体”,即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土的“多元一体格局”从这一理论中不难看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未来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走向。

四、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措施
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已经出现了全球化的特点,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借鉴和吸收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中的优秀成果,立足我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道路,是摆在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部分,忽视了其民族性。

教学上,作为民族教育最有特色的民族教学理论尚属空白,科学的双语教学理论没有形成,各地的双语教学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统一要求,与内地同科同目,开展“应试“与”升学“教育。

这些不足之处让人深思,我们的民族教育在强调科学教育的同时,轻视甚至忽视了人文教育,更为严重的是以汉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束缚民族教育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教育上缺乏多元文化的理念。

对少数民族而言,决不能满足在法律上已经取得的平等地位和特殊待遇,要坚决地采取开放的态度,走出“博物馆里的活标本”的误区,在经济上、文化上克照不平等现象,赶上先进水平。

多元文化理念的确立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化又有民族的的多元化,通过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同样的多元文化教育,统整国家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二)学校必须设置多元文化课程,强调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
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有可能突破惯常的、一元的课程模式,使我们在注意到个性的同时,在“一元”与“多元”之间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学校教育的课程要尽可能反映各民族、群体的要求、历史和文化,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仅限于考虑种族或民族的文化特征,还应把社会阶层、性别、宗教及其它文化群体的文化特征性考虑在内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并不是要另设一门学科,也不是将所有少数民族的文化资产纳入现有的课程中,因为这将造成学校课程壅塞.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而且也未必能真正使文化间有充分的交集和互动。

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主要是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入学校现有的课程中,以反映文化多元的观点,并以全体学生(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为对象,通过融入学校整体课程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意等方面的
能力与态度。

例如,在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历史和社会科学课程方面,可通过改革内容安排、改进教学方法等反映多元文化。

藏族学校中开设的藏语文不应再是简单地翻译统编教材,而应增加藏族经典之作的内容以及现代藏族作家以藏文写作的反映藏族文化与生活的优秀作品。

相应地在汉族学校的历史课中可增加少数民族历史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容。

多元文化课程还可以通过区域性或地方性的课程开设以及乡土课程的开设来完成。

在我国的现行课程体系中,不论是国家课程计划,还是民族地区的一些课程计划,这方面的内容及形式都很不够,这正是多元文化教育留给我们的艰巨任务。


(三)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是重要的。

教师如何看待民族差异问题,是影响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在无意中受同化主义或民族偏见等观点的影响。

由此,我国教师应注意:
1、进行自我反省。

检查自己是否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民族偏见与差生歧视,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民族观,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自身言行。

2、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知识,充分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并在情感上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尽可能的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思维特点,以便及时给予帮助。

避免使用引起反感的对比,其结果可能导致自卑、窘迫、嫉妒、痛苦甚至怨恨。

3、学校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机会,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和缺点有充分的认识,学会客观评价自己与别人,建立自尊并尊重别人。

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树立积极的民族群体认同。

(四)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要重新建立新的测验评价体系
传统的测验评价体系与制度是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建立起末的,它轻视民族文化的差异,忽略民族价值的文化,它是以统一的课程与方法作为对象的。

而现代的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从内容到方法,从体制到管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关键的是它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建立测验评价体系,强调公正与平等,注重客观性、相对性。

多元文化教育的诸多理念产生较早,但在教育实践中推行缓慢的最③王鉴著:《民族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2—63页.
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测试与评价的价值一元性,这也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脱离民族地区实际和民族自身特点的主要原因。

多元文化教育推行的保证便是要重新确立新的测验评价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价值多元性、方法多元性、结果相对性、评价客观性既然测试评价是多元文化理念实施的保证,那么,它必须是先行的工作,即没有这种测试评价作保证的多元文化教育,只能是理论家们束之高阁或自我欣赏的空想。

参考文献:
[1]CarlA Grand (Eds)(1977).Multicultural Education:Commitents,Issues,and Applications,By th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James A.Banks(1 994).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Third edition.Allyn and Bacon.
[3]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王鉴.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简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5]何喜刚、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实困境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0(01)
[6]王鉴.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2,(13).
[7]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3,(6).
[8]王侠.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J].民族教育研究,2004,(6).
[9]王鉴.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的新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4,(3).
[10]徐莉,何茜.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