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与王权的消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政治与王权的消长

英国政治与王权的消长

英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1世纪,当时罗马军队征服了不列颠岛。5世纪,罗马人撤离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又于7世纪来到这里,先后建立了七个小国,互相争雄,并逐渐开始了封建化过程,史称“七国时代”。8世纪末,丹麦人入侵,战祸连绵。虽然9世纪威塞克斯王朝统一不列颠中南部,形成英格兰王国,但王权一直不稳固。

9世纪下半叶,阿尔弗烈德大王(871-899)奋发有为,统一全国,并编制法典,倡导文化,奖掖农耕,英国国势一度强盛。10世纪末,丹麦王克努特重犯英格兰,阻断了英国强化王权之路。1042年,信教者爱德华(1042-1066)出任国王,才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1066年,爱德华病故,威塞克斯王朝绝嗣,英国贵族贤人会议选举哈罗德伯爵继承王位。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英国王位,并声称爱德华生前曾答应死后将王冠交给他。但这一要求遭英国贵族贤人会议拒绝。1066年9月底,威廉率数千骑士组成的精锐之师,横渡海峡,在英国南部登陆。10月14日,在哈斯丁斯会战中,诺曼底军队大胜英军,击毙哈罗德。12月底,诺曼底军队攻占伦敦,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加冕称王,是为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开始了诺曼底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这一历史事件即诺曼征服。

诺曼征服使封建经济制度在英国得以确立。诺曼底征服者们在英国以强力推广法兰西的封建土地制度,形成了以诺曼底王室为核心、180个左右教俗大领主为骨干的大土地占有者阶层。广大自由农民的地位迅速下降,成为农奴,庄园组织也不断发展,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大为加速。

1085-1086年,威廉一世命王室官吏对全国土地占有、赋役状况进行普查,编成《土地赋役调查簿》,其中记载了每个庄园的面积和依附农民的人数等资料。由于调查之细,追查之严,无以复加,犹如末日审判一般,故而调查簿被称为《末日审判书》。该书也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最重要的史料,成为了解当时英国封建化过程的珍贵文献。

随同威廉一世征服不列颠的大批诺曼底贵族取代了盎格鲁-撒克逊贵族,成为英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主体。在王室占有全国土地1/7和广阔森林的基础上,威廉一世把其余土地以服军役和缴纳贡赋为条件,分赐给臣属。受封的大贵族又将土地继续分封给骑士,从而建立起封君封臣的政治结构。

1086年,威廉一世在索尔兹伯里召开贵族大会,强调全国所有封建主,都必须直接向他本人宣誓效忠,都必须为国家服兵役,承担各种义务。这种做法改变了西欧大陆流行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惯例。形成了英国独有的主从关系一体化的政治结构。

此外,威廉一世对臣属的土地分封是随着征服战争的进展而逐渐进行的,落入每个封建主手中的领地散布在全国各地,彼此相隔,互不相连,因而大封建主不易割地自雄,与王权抗争。王权相对集中强大,较早确立王权政治,是诺曼底征服所导致的重要政治后果。

亨利一世在位期间(1100-1135),诺曼底王权继续发展,封建国家管理职能有所加强。但亨利一世死后无嗣,引起长达19年的王位之争,大贵族势力乘势崛起,到处构筑城堡,抢掠烧杀。

1154年,法国安茹伯爵以亨利一世外孙的身份承袭英国王位,是为亨利二世(1154-1189),开始了金雀花王朝(1154-1399)的统治亨利二世不仅为英国国王,还在法国领有安茹、曼

恩、图棱、阿奎丹、普瓦都、诺曼底和加斯科尼等封土,疆域广阔,横跨英法两国,时人谓之“安茹帝国”。

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亨利二世严惩大批郡守,重用门第低微但效忠王室的中小贵族,重建统治秩序。亨利二世生平最大的成就是对英国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改革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司法改革。他竭力贬低领主法庭的作用,提高王室法庭的地位。规定:自由民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把涉及自己的案件从领主法庭移交给王室巡回法庭审理;废除了旧日的“神命裁判法”,由“誓证法”和陪审团取而代之,由王室颁布的法律在全国具有普遍效力,形成了西方著名的“普通法系”。这些司法制度的改革,大大削弱了封建领主的权势,增强了国王的威望。

二是兵役改革。根据惯例,以往封建附庸的兵役一年只有40天,这既不适合长期战争的需要,也使国家武装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亨利二世免除了部分骑士的兵役,规定他们缴纳“盾牌钱”(即兵役代替税),国家用这笔代役金招募长期服役的雇佣兵。盾牌钱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国王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同时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后果:那些缴纳代役金而免去兵役的骑士,在以后一两个世纪中,逐渐成为不习武士,专心经营农业和牧羊业的乡绅。他们追逐实利,关注经营,开始与那些好勇尚武、追求功勋利禄的贵族分道扬镳。

1164年,亨利二世为缓和与大主教贝克特的冲突,颁布了《克拉伦敦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Clarendon),共16条,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国家与教会的关系,给国家权力的运行设置了一些限制和规则。它不仅规定了教士们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并且对这种权利给予法律上的保障,而且对国王的权力的行使也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国王“不得不留意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这种他不得违反的法,不得不随时防范因自己逾越这种法律而遭到教士们言之有据的批评或抗议”。

1170年,亨利二世颁布郡守调查令状,将许多郡守调离本郡,仔细调查后重新任命。

亨利二世死后,英国王权强化的趋势中断。其子狮心王理查穷兵黩武,热衷于封建战争。他在位10载,仅在英国住了半年多,只知横征暴敛,筹集军费。先在法国与腓力二世争夺领地,后参加十字军第二次东侵,惨败在萨拉丁手下。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在英国国民交纳了10万金马克后,方得赎身。

其弟失地王约翰(1199-1216)既无父王之英明,又乏兄长之勇武,为英国历史上少有的昏王。对外,在同法王腓力二世的斗争中,节节败退,将金雀花王朝在大陆的领地丧失殆尽;在同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冲突中,屈辱称臣。对内,他不仅向农民榨取巨额捐税,而且随意没收封臣领地,讹诈城市钱财,搞得举国上下天怒人怨。由于英国王权不断逾越封建政治秩序的界限敛财,失去了已有的社会基础和一切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因而迅速败落。

1215年6月15日,英国大贵族利用社会的普遍不满,在骑士和市民的支持下,以武力迫使约约翰认可了由他们起草的《自由大宪章》。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封君封臣制度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有利益,因而成为限制王权的封建性政治文件。大宪章规定,封建法律高于王权,未经教俗封建主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小领主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其领主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教会有选举自己主教的自由,世俗国王不得干涉,国王不得侵犯教会权利,随意征收教会地产;保障自由人合法的财产和权利;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大宪章的颁行,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国王权。

性子刚烈而怪癖的亨利三世(1216-1272)幼年登基,成年后总想大权独揽。他置大宪章于不顾,强征各种税收,引起贵族们的反对。妥协后的1258年《牛津条例》在许多方面甚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