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关系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艳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系,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 衔接作为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篇逻辑衔接成分的使用与本民族的语言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语言类型上来看,汉语属于孤立语,重视意义的表达。而韩国语属于黏着语,更加重视语法形态的衔接。除此之外,汉语和韩国语在逻辑衔接关系上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本论文以中韩两国经典小说文本为语料,针对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统计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 I 1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4-0077-02
一、引言
本文分别选取了5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韩国小说。通过对原文和译文中出现的衔接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汉语和韩国语在逻辑关系的使用上存在的异同。同时,通过分析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对汉语和韩国语的学习和教学,以及中韩翻译等有所助益。
二、本论
(一)逻辑衔接成分的概念及其分类
每种语言语篇内部的成分都是负责衔接功能的语言单位。例如,在汉语中,与“因而”相似的连词,与“譬如说”相似的副词,亦或是通过介词短语实现的状语;而在韩国语中,“(而且)”、“(并且、同时)”之类的连词就属于这种语言单位。即连接具有一定意义的包含各种逻辑关系的句子的衔接手段就是语篇的衔接成分。
关于语篇衔接成分的分类,种类众多、标准不一。
Halliday (1976)起初将语篇逻辑衔接关系分为四类,即添加(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时间(temporal)。之后(1985),他又使用更为抽象的逻辑语义分类法将语篇逻辑衔接关系重新划分为详述(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增强(enhancement)三类。
韩国学者卢硕基(1990)将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关系分为延伸和转折两大类,其中,他又将其细分为详述、举例、换言、概括、选择、保留、限定、结果、顺接、应答、添加、转折、对比、解释、证明、事项、情境、时限等十八种意义。
中国学者黄国文(1988)从语义方面入手,将逻辑衔接成分分为列举、添加、转折或对比、解释、对等、结果、推断、总括、替换、转换、原因等十一种。廖秋忠(1986)将逻辑衔接关系划分为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两大类,其中,逻辑关系又分为顺接、逆接、话题转换。他使出,顺接包含条件或原因等语义关系。综合以上论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具体的分类方法存在差异,但是并未脱离Halliday(1976)的见解。
本文从宏观上采用Halliday的观点,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类。具体来说,又将其细分为同位、说明、添加、转折、除外、选择、时空、因果、条件、让步、比较等十一种语义关系。其中,同位关系包含换言和举例两类语义关系,说明关系包含转换、确认、增强、毋论、总括五种语义关系。
(二)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关系比较研究
汉语和韩国语的逻辑衔接关系各具特点,为了使研究具有说服力,笔者在本节分别选取5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韩国小说,量化其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并进行分析。为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不论是汉语小说语篇还是韩国语小说语篇,笔者都选取了长度、内容相同的原文和译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笔者根据抽象语义关系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个部分。
首先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对汉语语篇的原文和对应的韩国语译文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的数量进行了比较。经过笔者对《阿Q正传》、《倾城之恋》、《烦恼人生》、《生死场》、《围城》、
的统计,数据依次为:详述:25、15、12、4、8、35、21、20、10、25;延伸:88、81、62、107、44、109、141、123、198、133;增强:124、104、89、124、68、187、171、129、168、131。
另一方面,笔者从韩国语语篇的原文和对应的汉语译文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的数量方面对、《厢房叔叔和妈妈》、《三代》、《两百元稿酬》、《标本室里的青蛙》、《难以忍受的秘密》进行了比较,显示出的结果依次是:详述:12、91、4、23、8、8、68、3、17、3;延伸:32、333、35、115、44、25、271、20、90、27;增强:98、259、47、115、65、69、189、30、96、35。这些数据中,选取的汉语小说语篇中出现的衔接成分的数量为955个,韩国语译本中有1601个;选取的韩国语小说语篇中出现的衔接成分的数量为1281个,汉译本中有951个。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汉语语篇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的数量在总体上要比韩国语少得多,除个别逻辑衔接关系外,大部分韩国语语篇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的数量更多。
(三)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关系的共同点
1.汉语语篇和韩国语语篇都采用显性的逻辑衔接方式和隐性的逻辑衔接方式。
若只采用显性的逻辑衔接方式,不仅会造成语篇的语义不够流畅,而且将导致语言不够简洁,破坏语篇的美观。反之,若只采用隐性的逻辑衔接方式,又会加大文本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在构成汉语和韩国语语篇时,发挥语篇衔接作用的显性衔接方式和隐性衔接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2.在汉语语篇和韩国语语篇中,若观察实际的语篇,我们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起到连接作用的逻辑衔接成分一般出现在句子的最前面,使前后内容连接得更为紧密。
3.逻辑衔接成分的分布或是出现的频率并不均衡。由统计结果可知,在中韩语篇中,时空、转折、因果、条件、添加等五种逻辑衔接成分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其余六种语义关系的逻辑衔接成分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4.逻辑衔接成分的作用相似。
(1)连接上下文的作用:正如其名,逻辑衔接成分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衔接或连接。即利用逻辑衔接成分连接前后的内容,以使语篇衔接得更为紧密。
(2)垂直强调的作用:在实际的语篇中,衔接成分位于句子内部,充当副词,起到限定谓语或强调后面的表现形式的作用。例如:
①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阿Q正传》(鲁迅)
(3)话语标记的作用
在对话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话语标记“”等。在实际的对话中,在无法实现连贯性,有所迟疑,亦或是想要缓和语气时,经常使用此类的表示语气的话语标记。在存在许多人物对话的小说语篇中,某一衔接成分也起到与之相似的作用。例如:
上面例文中出现的“”是自己在无法自然地衔接或没想到后面的话语时,无意间的表达,经常在口语中使用。
(四)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关系的不同点
1.在构成语篇时,汉语重视“意义结合”这一特点,衔接关系表现出隐性的特征,而韩国语重视“形态结合”这一特点,衔接关系具有显性的特征。例如:
(过了一会儿)少女从河中捡出什么东西。是块白色的鹅卵石。(然后)她突然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