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语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外语第二课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本文湖北经济学院为例,从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的意义、形式和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效以及需要调整的方面出发,来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提出了在外语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第二课堂来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观点,对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模式
为培育大学生贯通中外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开拓宽广明晰的国际视野,树立敏捷创新的全球思维,提升校园外语学习氛围,加强外语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外语第二课堂。
外语第二课堂是相对正规的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积极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1.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由于教育是要“立人”,所以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将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学,将教学又无形中降格为灌输,将灌输武断的简单为强制。
外语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外语教学活动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的各种外语学习活动,形式活泼,创造性强,具有丰富的内涵。
2.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实践型人才培养具有提升作用。
科学人才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一点就是“以用为本”。
就是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把实践作为检验和评判人才的根本标准。
外语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是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学校、教师则可以创新型的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实践的需要。
3.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高校的成功办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成功的标志,首先要与高校的基本职能联系在一起。
现代大学具有四项职能:培养人才、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其中,培养人才是根本职能,是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的基础。
离开了培养人才谈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就脱离了大学这一职业本身。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才标准是大学办学成功的首要的、也是根本的标准。
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在外语演讲辩论和口译方面的能力,开展各类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参与各种级别的竞赛,通过训练和竞赛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层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服务于社会。
二、基于外语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外语第二课堂上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以演讲队、辩论队和口译队为主体的竞技类协会,和以英语调频台(english for you)、外语角、米罗阁剧社、英语播音与主持协会和二外俱乐部为主体的文化类协会,由专职辅导员大力协助,专业指导老师进行有计划的、长期的可持续
的指导。
英语演讲队的训练是提高言语智能的有效途径。
演讲训练重视语音语调,韵律节奏的练习,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同时学生可以习得演讲礼仪、修辞技巧、手势语,体态语等实用性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英语辩论训练能提升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
的敏感性,学生在英语辩论中所表现出来的犀利语言实际上是以敏捷的逻辑思维为基础的。
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辩论不仅能够营造浓烈的语言学习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自觉开发多种智能。
在英语口译队的训练中,跨文化交际、口译实战技能中的短期记忆、笔记法、演说技巧、交替传译等是口译队训练的主要内容。
同时参与校外的口译实战,增强口译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智能。
英语播音与主持协会包含了语言的发音和表述方式,而且包含了演讲中的一些技巧,同时英语主持中的临场应变能锻炼学生快速的反映能力。
米罗阁话剧社开展编排、表演英语短剧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学生进行行查阅资料,编写英语短剧并进行表演,将课本中的人物、思想、对话再现于舞台,将“舞台”变成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外语角则通过各种外语访谈、音乐、电影、配音、等节目的制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体验到外语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整个过程,提高了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
第二外语俱乐部则介绍法语和日语中的文化,帮助学生在领略除英语
以外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俗、历史等概况。
三、基于外语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成效
3.1 竞技类协会
要想让学生能够胜任不断变换的场合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仅仅掌握几句浅层次的英语口语是不够的,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演讲、辩论和口译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演讲、辩论和口译的准备过程、培训过程是充满各种挑战的,但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我们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比赛观和灌输了正确的人生奋斗精神,所得到的就不仅是一个好的比赛结果,同时能看到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发掘自我潜能,为未来人生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
(上表)
在以上的系列赛事中,我校外语第二课堂活动针对此开展,常规训练加上赛事准备,提高了我校学生的英语运用和实践能力。
同时,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作为承办单位承办了其中的2008年和2011年的两届湖北高校“藏龙杯”辩论赛,将“藏龙杯”作为湖北省辩论赛的一个品牌积极推广;承办了2010年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湖北省决赛;承办了2010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湖北省决赛;2011年第七届湖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2013年的第二届idea中国辩论教育联络中地区辩论赛方案。
除了竞技类的赛事外,竞技类的协会还长期进行演讲技巧、论辩思维、口译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口译队提供了大量
的口译和笔译的服务,为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2 文化类协会
英语角举办时间为周三和周四的晚上,场所视天气情况而定。
英语角所营造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愿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办英语角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英语角由年轻教师轮流负责或由学生会负责,组织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并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学生可以根据每次的主题在英语角发表演讲和辩论,或者创新型的开展相关话题的文化类活动。
英语戏剧表演,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外国文化,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音、肢体语言、表情、模仿等方面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以优秀剧本或自编剧本为基础的英语戏剧表演,如:《飘》、《傲慢与偏见》、《灰姑娘》等。
米罗阁剧社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两场大型的公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和实践能力,锻炼了表演能力,提升了内涵和气质。
英语播音与主持协会每年举办的电影配音大赛在学校中获得了
广泛的称赞,更重要的是在英语语音的教学上,采用了“合作辅导”的教学模式,联合专业老师和高年级语音较好的同学,共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和爱好英语学生的语音。
英语调频台每周的节目,丰富了校园生活,为同学们营造了良好的英语氛围。
二外俱乐部由法语
老师和日语老师指导,介绍法语和日语中的文化,通过多次的讲座和活动帮助学生在领略除英语以外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俗、历史等概况。
四、总结
虽然目前基于外语第二课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北经济
学院得到积极开展,但为更好的实现预期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坚持和改进:
(1)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划分专业和方向,让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提升语言水平,又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辩论中可以多设计金融、贸易以及经济学方面的内容。
(2)在指导教师的聘请上还应该增加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不能只有外语老师。
因为外语老师在语言能力上可以保证训练的质量,但是专业老师可以弥补知识上创新的不足。
(3)建立科学的第二课堂评价、激励机制。
第二课堂还要坚持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积极、灵活、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第二课堂的持续性发展。
科学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应将第二课堂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评价其知识技能,也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易评价的方面。
实践证明,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我展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既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在活动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由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科学人才发展观的重要部分,作为以教学型定位的大学,能否培养出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而非研究型的人才是最大的实际。
外语第二课堂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和实践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李嵩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可行性活动形式探讨[j].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刊,2006(4):65.
[2]陈一希,赵娟,黄立鹤,以人文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带动大学创新能力培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 期增刊.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