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年来东盟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期

No .3 200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nan University (Phil 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总第134期Sum No .134

 [收稿日期] 2008-02-18

 [作者简介] 邓应文(1964—),女,广西梧州人,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 2005年度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战后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

(批准号:51105616)。 ①东盟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缅甸10个国家。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泰国为前东盟五国。东盟后加盟国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入东盟组织的国家,东盟后加盟国有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缅甸。前东盟五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代替进口工业化政策和70年代开始转向实施出口导向政策,这些政策使前东盟五国的经济自7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发展,80年代中期以后则其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东盟后加盟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才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东盟后加盟国经济较为落后,但近年来,越南的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文莱于1984年加入东盟。

②2006年起日本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额又超过其对中国的投资,前者为13.8%,后者为12.3%。

论近年来东盟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邓应文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摘 要]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与日本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虽然近几年东盟国家与日本的经贸关系有所下降,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日本等国的贸易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随着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似乎使人们认为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已逐渐超越其与日本的经贸关系。然而必须认识到,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1970年代以后,东盟国家实施的经济发展政策及日本在该地区长期以来实施的政治经济战略,使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较为严重地依赖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市场。这一状况在短时期内不易改变,东盟与日本密切的经贸关系仍将会长期存在。

[关键词] 东盟;日本;经贸关系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08)03-0028-0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

东盟①

与日本建立了较为紧密的经贸关系。但2000年以来,随着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东盟与中国签订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以后,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长,2007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超过了其与日本的贸易量。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的扩大与深化(如2005年以后中国成为对老挝投资的最大国)。而另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的投资大量流入中国,造成对东盟的投

资减少②

。在此情况下,似乎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正在逐步超过东盟与日本的经贸关系,换言之,在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对东盟国家而言,日本的重要性似乎已经开始衰退。然而,分析各种数据后知,东盟与日本之间于二战以后建立的较为紧密的经贸关系仍未有实质性的变化,这一点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尤为明显。本文拟从东盟国家的角度出发,利用日本与越南最新的资料,同时参照日本以及国内有关领域的研究,对东盟与日本近年的贸易状况进行论证,由此认识东盟与日本的经贸关系的实际状况,从而了解日本对东盟国家经济影响的实际状况。

有关对近年来东盟与日本的经贸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得较少。只有个别学者对此曾有所论及,如《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日本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问题》。《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的进展分

析》等[1]

。这些研究,无疑为研究东盟与日本的

 第30卷 第3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经贸经济关系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但遗憾的是缺乏从微观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并且多从日本的角度去论证两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尽管日本的统计数据极为丰富,但对近年来东盟与日本经贸关系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以后的经贸关系尚少,而且日本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往往倾向于把同课题的研究放在两者的经济关系中的一部分来考察,如伊藤隆敏的《ASEAN 的经济发展与日本》(ASEAN の経済発展と日本),就对日本与东盟的贸易、日本投资及援助的经济效果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专门研究经贸关系的论文则不多见[2]

 ①见邓应文的“东盟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以近年以来日本的投资对东盟经济的影响为研究重点”《东南亚纵横》第5期。

②东盟地区域内贸易,指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由于外国企业在该区域内的不同国家内形成了分工生产,因此企业间的采购商品贸易较为频繁,这也是使得东盟区域内贸易量大的原因之一。另外,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量在2007年已经超越东盟与日本的贸易量。

本文将在近年国内、日本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尽进一步利用日本与越南的相关资料与数据,从微观层次上论述和分析近年来东盟与日本的贸易状况来说明东盟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本论文将分别对东盟前五国和东盟后加盟国与日本的贸易进行分析。其中,由于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发展迅速,在东盟后加盟国中具有代表性,因此本论文的后半部分,将以越南与日本的贸易状况为例说明对日贸易在东盟后加盟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东盟与日本经贸关系中重要一环的———投资,

笔者已在另文作了探讨①

,在此不再累述。本论文将分为两部分,即:一、前东盟国家与日本的经贸状况;二、东盟后加盟国与日本的贸易。

一、前东盟国家与日本的贸易状况

(一)出口贸易对前东盟国家经济的影响

一直以来,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主要分为东盟区域内的贸易、以及包括与美国、日本和

EU 等先进国家之间的贸易②

,因此,在论述东盟与日本贸易之前,有必要对东盟与先进国家的整体贸易对东盟国家经济的影响作一分析。

1980年代中期以后,前东盟国家持续发展的经济,与N I Es 国家的高速增长的经济构成了东亚经济发展的奇迹神话。前东盟国家持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出口贸易的强势增长

来拉动的。直到目前,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靠

出口贸易来拉动的这一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换言之,前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出口到日本等先进国家市场的贸易作支撑的。这一点,可以从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在其G DP 中的比重分析中得到论证。

图一[3]

显示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在其G DP 中所占的比重

图1 东盟各国出口与G DP 的比重状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 orld D evelop m ent Indicators 2002,CD 2ROM 。

图一的三个图表显示了1980年-2000年

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在G DP 中所占比重。其中图一的上、中图是前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泰国的出口贸易与其G DP 中的比重。下图则是东盟后加盟国柬

・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