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深加基地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背景:
我国深加工玻璃的发展状况随着建筑,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玻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着可控制光线,节能,安全,控温,控噪声,净化环境等等多功能方向发展。普通玻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需求。
深加工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交通业,电子业,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我国玻璃加工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深加工玻璃生产国。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深加工玻璃产业产量中,中空玻璃1.5亿平方米,安全玻璃2.0亿平方米,镀膜玻璃8000万平米,夹层玻璃4000万平米,玻璃深加工率已从2001年的16%增加为2011年的45%。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玻璃深加工企业有近万家。玻璃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全国新增民用建筑面积、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大幅增加,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物和汽车用玻璃的安全性也逐渐正视,因此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对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的各企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因为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钢化玻璃质量的更高要求,使政府,社会对钢化玻璃又有了新的认同,相信钢化玻璃的种类会日益增加,在满足供给的需求外,能够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前景更加灿烂!项目在此背景下提出。
项目必要性: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及玻璃深加工业的发展均为玻璃工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企业在二次加工的数量和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玻璃深加工率仅为40%,而世界平均水平约55%,发达国家达65%~85%。目前玻璃深加工企业利润情况普遍好于生产低端产品的厂家,我国加工后的增值率仅为原片的2.5倍,发达国家为5倍,一些电子玻璃、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等还需进口,在对外贸易方面,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有待改善。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需求。
2.项目建设是解决社会部分就业的需要
本项目是一个具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双重特点的加工业,不仅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而且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将会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因此可以缓解地区就业压力,提高工人收入,增强地方财力的作用。
市场分析:
1.世界钢化玻璃行业的发展概况;
钢化玻璃的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有一位叫罗伯特的莱茵国王子,曾经做过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滴熔融的玻璃液放在冰冷的水里,结果制成了一种极坚硬的玻璃。这种高强度的颗粒状玻璃就像水滴,拖有长而弯曲的尾巴,称为“罗伯特王子小粒”。可是当小粒的尾巴收到弯曲而折断时,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小粒因此突然剧烈崩溃,甚至成了细粉。上述作法,很像金属的淬火,而这是玻璃的淬火。这种淬火并没有使玻璃的成分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又叫它是物理淬火(physical tempered),因此钢化玻璃称为tempered glass,也叫淬火玻璃。
玻璃钢化的第一个专利于1874年有法国人获得,钢化方法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立即投入一温度相对低的液体槽中,使表面应力提高。这种方法即是早期液体钢化方法。德国的Frederick Siemens于1875年获得一项专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Geovge E.Rogens
于1876年将钢化方法应用于玻璃酒杯和灯柱。同年,新泽西州的HughO’heill获得了一项专利。
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圣哥该公司和美国的特立普勒克斯公司,以及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都开始生产供给汽车作挡风用的大面积平板钢化玻璃。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也相继进行了钢化玻璃工业生产。从此世界开始了大规模生产钢化玻璃的时代。
1970年以后,英国的Triplex公司用液体介质钢化厚度为0.75~1.5mm的玻璃获得成功,结束了物理钢化不能钢化薄玻璃的历史,这是钢化玻璃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的钢化玻璃历史最初始于1955年,有上海耀华玻璃厂开始试制,1958年秦皇岛市钢化玻璃厂试产成功。1965年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开始生产军工用钢化玻璃,20世纪70年代洛阳玻璃厂首家引进了比利时钢化设备。同期沈阳玻璃厂化学钢化玻璃投入生产。
20世纪70年代开始钢化玻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普及,钢化玻璃在汽车、建筑、航空、电子等领域开始使用,尤其在建筑和汽车方面发展最快。
2.我国深加工玻璃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深加工玻璃的发展状况随着建筑,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玻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着可控制光线,节能,安全,控温,控噪声,净化环境等等多功能方向发展。普通玻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需求。
深加工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交通业,电子业,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我国玻璃加工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深加工玻璃生产国。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深加工玻璃产业产量中,中空玻璃1.5亿平方米,安全玻璃2.0亿平方米,镀膜玻璃8000万平米,夹层玻璃4000万平米,玻璃深加工率已从2001年的16%增加为2011年的45%。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玻璃深加工企业有近万家。玻璃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钢化玻璃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钢化玻璃最早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于国外,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2003年四部委出台《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要求幕墙玻璃必须使用钢化玻璃后,钢化玻璃在中国的市场彻底打开。
趋势一钢化玻璃生产集中度化
《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完成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加快平板玻璃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使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按照规划目标,前10家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由2011年的57%,到2015年提高至75%。
十二五规划对于平板玻璃大刀阔斧的集中化改革,体现的不仅是政府对国内五金机电市场的整合,也是象征性地在给相关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定下一个硬性指标,显然,玻璃产业的优胜劣汰将会又是机电圈中的一个洗牌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降低钢化玻璃自爆的解决方法是对钢化玻璃进行均质处理,将钢化玻璃重新加热到280-300℃,然后保温2-4小时,使有条件发生自爆的钢化玻璃在这个过程中爆裂。
而达到这个指标的钢化玻璃企业却只占少数,换句话说,流入市场的钢化玻璃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玻璃,所以2011年钢化玻璃的的生产指标、规格将会渐渐从空白区域进入执法区域,低产能、低品质等作坊钢化玻璃企业自然会迈入兼并重组期。
趋势二钢化玻璃市场细分化
2012年,《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出台,《意见》提出重点支持和发展新材料和高档特种建材产品。在机电产业中被誉为安全玻璃的钢化玻璃也自然被列在十二五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