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结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结构解析

广西拥有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相符。为找寻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以新结构主义为视角,通过对广西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要素禀赋和政府作为的分析,认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向外开阔市场、向内培育市场,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以及因势利导型政府的有效作为。

标签:广西文化产业;要素结构;新结构主义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06

1 引言

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表的《启蒙的辩证法》一文中首次出现“文化产业”(Culture Idustry)(又称文化工业)。目前在学界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还是众说纷纭,本文根据对前人文献的梳理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文化产业分类的归纳,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具体包括创意型、资源型、制造型三种类别,是一种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国外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战略背景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有的甚至超过10%,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但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区域性特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并不高,产值比重也较低,远没有达到支柱性产业的水平。广西地处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国家相邻,其经济作用不容小觑。在西部大开发、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路一带”区域合作平台建立的多重背景下,广西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要素,试图寻找广西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 结构要素分析新视角:新结构主义

新结构主义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起始于发展经济学对拉美新自由主义发展思路的质疑,是以批判新自由主义和发展结构主义理论为特征的发展经济学思潮。在此之前发展经济学经历了结构主义思潮(主张以政府主导产业升级)和华盛顿共识(强调政府失灵,片面注重市场)的两个阶段。片面的强调政府或市场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在此背景下,新结构主义开始探索结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结合,寻求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统一,并强调要素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以此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结构主义的结构要素主要有三点:市场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基础;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核心;

因势利导的政府是推力。

2.1 基础:市场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机制

新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在宏观上扭曲各要素和产品价格,在中观上以行政手段直接配置资源,微观上不给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主管人财物产供销的自主权。虽然短时期内国内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弊端显露,人均收入水平长期难以提高,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成果颇丰,当前新形势下我国更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就意味着要消除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对市场所遗留的一些干预和扭曲,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样可以让经济更好的按比较优势发展,同时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所残留的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完善的市场,但是市场却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佳机制,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2.2 核心: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它在每个阶段的经济结构都由那个阶段的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及其结构结构决定的。要素的相对价格取决于要素的相对数量,相对多的要素,价格便宜低,反之则高昂。这种相对价格就决定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即要素成本低,该要素就成为比较优势。如果一个经济体的所有产业都符合它的比较优势,这样的产业结构就是最优最具有竞争力的结构。一个经济体只有在资本相对丰富的阶段,才会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改变资源结构,即增加资本在资源禀赋中的相对丰富程度。”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远没有发达国家丰富,因此,在产业发展中,要明确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低成本要素发展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资本的积累,最终提高收入水平。

2.3 推力:因势利导型政府

“市场失灵”催生政府的干预。但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未能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失业问题,于是产生了强调“政府失灵”从而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基于此,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是比较少的,但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发达国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失灵的客观性和过渡干预带来弊端的前提下,新结构主义认为需要有“一种选择性的、战略性的、对市场起补充作用的新型国家干预模式”,“政府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和规则性。”由此提出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一是建立市场规则和实施反垄断法;二是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过度被动;三是采取适当方式,参与建设和投资于那些具有某种外部性的产业,以及那些需要较大规模的初始投资和需要较长建设周期的项目,以此来降低经济生活和市场机制运行的交易成本。

3 广西文化产业中的结构要素分析

3.1 要素禀赋

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是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全区少数民族12个,各个民族又有其分支,在各自小地域环境内繁衍生息,环境、植被、气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服饰、节日、宗教、文学、舞蹈演绎出了众多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如三月三、民歌艺术节、盘王节等。而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又地处西南边陲,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相邻,形成了特色的边境文化。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广西特有的以民族为核心,以环境为表征、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内容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态圈。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丰富并不代表产业化运作的易行。由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许多名胜古迹、文化都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一些小众化的民族风俗却在经济的冲击下,由于语言,尤其是文字的(在广西12个少数民族中,能拥有自己文字的只有壮族),没有经过现代技术的规范传承、整理,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侵入,正在被同化或急剧消失。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不等同于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必须经过产品化和市场化的转化才能成为文化产业资源。在审视广西文化产业的布局中我们发现,现阶段还存在零散、分散的原生态状态,一些偏僻的山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如农家乐等,还只是以单个家庭为主,形成不了规模,也无法持续发展。

广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免陷入“资源魔咒”。“资源魔咒”现象由Auty首次提出,是指“拥有大量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将不能带给这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和好运。”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资源丰富阻碍改革与创新。资源的相对丰富可以使经济实现短期的繁荣,而这时的政府便容易淡薄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形成了“靠山吃山”。其次是资源的丰富导致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显然,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是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漫长且成本高,因此忽视对这方面的投资,在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也无人力资源充分弥补,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3.2 市场环境

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支柱性产业的前提是拥有雄厚的资本和较为完善的市场,而转型中的国家不存在完善的市场,我国在近三十的发展使得北上广地区的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西部地区其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而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如交通、通讯等。在这种背景下造成了广西的文化产业的外部市场难以开发,内部市场缺乏的问题。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广西的优势所在,问题在于如何推送出去。广告的投放和互联网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浏览这些广告和网站平台可以发现,板块更新慢,宣传的内容陈旧、无新意,没有吸引力。品牌、专利意识较弱,曾出现商标被外地企业抢先注册的案例。

西部地区城市化率远低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而几乎没有更多自发的文化消费群体。”特别是在基层,乡村分散、温饱型的生存,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