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丰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紫色的大条幅(fú)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zhàn)的水花。

B . 当他猝(cù)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nì)来顺受。

C . 鸟儿将巢(chá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D .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kàn)护妇。

2. (2分) (2016九上·卢龙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 洗礼浸润强聒不舍
B . 灵柩扶掖媚上欺下
C . 忐忑天骄弥留之际
D . 襁褓深邃悌泗横流
3. (2分) (2017七上·祁门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B . 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诵》一气呵成。

C . 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吧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D .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直截了当地对任何人说:“你是庸者。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 .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 . 《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 . 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二、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B . 他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C . “你已经让班级丢了好几分了,你好好反省一下吧。

”班长沉重地说。

D . 我非常喜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

6. (2分) (2017八下·滦南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 . 弗之怠(指代抄书)
C . 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 . 益慕圣贤之道(的)
7.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8. (2分)(2011·昆明) 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 . 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 .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 .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三、古诗文默写 (共2题;共16分)
9.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不见去年人,________。

(欧阳修《生查子》)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⑥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________,________,要知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囿于处境便会无视风景,只顾赶路将致心灵迷失。

(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
10. (8分)(2016·河南)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②峰回路转,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11. (22分) (2017九·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汤里有多少“营养”?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样
①一位读者提问:老话讲“吃肉不如喝汤”,认为营养成分都在汤中,喝汤比吃肉有营养。

但近几年又有观点认为,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原料本身,汤里所含的营养少之又少……我家是南方人,经常煲汤,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喝。

“汤”和“肉”,营养差别有多大?难道这么多年都“吃错了”?请求专家指点!
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成几个小问题来讨论。

一、炖肉的时候,我们要从中获取什么营养?
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肉为我们提供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等矿物质。

肉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比较接近,消化率高,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铁、锌等矿物质是许多人容易缺乏的,肉中的含量比较多,而且也比较容易吸收。

脂肪是热量丰富的营养成分。

据.考.究.,在古代缺衣少食的时候,脂肪也可以算是“很有营养”的成分。

不过对于多数现代人,热量摄入已经太多。

过多的脂肪不仅贡献了大量热量,而且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是营养指南中要求“控制摄入”的营养成分。

④不过,“煲汤大补”是一个传统的养生概念。

在所谓的“传统养生”里,人们认为汤中有某些“培本固元”“增气生精”的神奇成分。

这些成分现代科学看不见摸不着,用仪器检测不到,只是因为古人说有所以就有了。

二,__________
⑤在炖肉的过程中,脂肪、水溶性的维生素比较容易从肉中跑到汤里。

脂溶性的香味物质溶解在脂肪里,会随着脂肪一并进入汤里。

肉和骨头中有一些游离的氨基酸,在长时间高温炖煮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蛋白质发生了水解,也会释放出一些氨基酸。

有一些氨基酸会产生鲜味,比如谷氨酸,就是味精的化学成分。

骨头和其他一些煲汤的食材(比如蘑菇之类),还含有比较多的肌苷酸和鸟苷酸。

在炖煮过程中,它们也会跑到汤中,称为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

这两种物质被称为“呈味核苷酸”。

虽然它们自己产生的鲜味有限,但与谷氨酸“互.相.帮.助.”产生的鲜味就远远大于它们各自产生的鲜味之和。

此外,在长时间的加热中,一些游离的氨基酸还能与汤中的糖发生反应,生成香味物质。

⑥这些来源不同的风味物质在一起,就为汤带来了浓郁的鲜味。

炖的时间越长,进入汤中的这些成分就越多,汤的滋味也就越鲜美。

⑦但是,这些风味物质量跟营养并没有什么关系。

虽然谷氨酸等氨基酸也是营养成分,但它们的量并不大,所以对营养的贡献也不值一提。

它们进入汤中,并不意味着主要的营养物质也大量进入了汤中。

肉中的蛋白质种类比较多,在炖的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会溶到汤里。

把一块肉炖熟前后进行称重,在去除了含水量的影响之后,会发现减轻的重量其实非常小。

这也说明,包括蛋白质在内的绝大多数营养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

而铁、锌等矿物质跟肉如影随形,进入汤中的同样也很少。

⑧肉中的营养成分是一定的,在煲汤的过程中并不能产生新的营养成分。

肉中的维生素本来也不算多,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还有相当一部分耐热性不高的维生素被破坏了。

三,那浓浓的的白汤里,难道不是营养吗?
⑨对于煲汤来说,浓浓的白色才是成功的标志。

汤之所以变成白色,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微小颗粒,这些颗粒把照射到它们身上的光线往四面八方散射,就使得汤呈现出了白色。

⑩而这些小颗粒多数情况下是脂肪颗粒。

肉中的脂肪被在加热中跑到了汤里,在不停的沸腾翻滚中打散变小,表面上吸附了蛋白质,也就不会再融合到一起。

煲汤的时间越长,汤里的脂肪越多,这些小颗粒也就越多,汤也就越白、越浓。

因为包裹脂肪并不需要很多蛋白质,所以即便是很白很浓的汤中,蛋白质的含量也还是很低的。

⑪还有许多人认为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通过长时间的炖煮,这些钙会溶解到汤中,所以这些浓汤可以补钙。

其实,骨头中的钙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的,几乎不溶于水。

经过长时间的“煲”,汤中的钙还是少得可怜。

还有专业人员做过实验,哪怕是加了醋来炖,溶出的钙依然不值一提。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炖了很久的骨肉变得酥软,其实也主要是其中的胶原蛋白溶解了,而不是钙溶解了。

⑫简而言之,白白的浓汤里,脂肪很丰富、风味物质很丰富,但是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是不值一提的。

⑬长时间的炖煮“煲汤”,可以让汤中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从而获得美味的汤。

但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还是留在肉和其他煲汤的食材中。

所以,对于炖肉和煲汤,可以这么总结:要美味,喝汤;要营养,吃肉。

(1)细读文章内容,参照一,三部分,请给文章第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文章从一位读者的提问开篇,这样写有何用意?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划线词语。

①据考究,在古代缺衣少食的时候,脂肪也可以算是“很有营养”的成分。

②虽然它们自己产生的鲜味有限,但与谷氨酸“互相帮助”产生的鲜味就远远大于它们各自产生的鲜味之和。

(4)第⑦段划线句子除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肉为我们提供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等矿物质,其中脂肪是热量丰富的营养成分,我们大量摄入对身体很有好处。

B . 肉和骨头中有一些游离的氨基酸,在长时间高温炖煮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蛋白质发生了水解,会释放出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都会产生浓郁的鲜味。

C . 肉在煲汤的过程中并不能产生新的营养成分。

肉中的维生素本来也不算多,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还有相当一部分耐热性不高的维生素被破坏了。

D . 在熬汤时划线醋会溶出一小部分钙,非常营养,可以让汤中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从而获得美味的汤。

12. (15分) (2016八上·邹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

(2)从出文中A,B,C三处语言描写中任选两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3)品味下列语句。

①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②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句中“这样”指什么?)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7八上·乌兰期末) 作文
请以“________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体自定;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14. (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分别指代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______和________。

(2)作者采用________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5. (11分)(2014·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谏,不从。

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

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

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上慢侮人故慢:轻慢
B . 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 . 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 . 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2)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塞忠谏之路也
B .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 皆以美于徐公
D . 醒能述以文者
(3)
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 . 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 . 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 . 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4)
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八、名著阅读 (共1题;共12分)
16. (12分) (2017八下·潮州期中)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

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

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

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1)
写出上面文字的出处和作者。

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
选文中的主人公正各自经历着怎样的人生困境?
(3)
上面选段中涉及的人物你喜欢她的什么?请你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九、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
17. (5分) (2017九上·常州期中)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采访内容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5字。

江紫辰,23岁的西安阎良90后男生,一个有38.9万粉丝的博主,8年来,除了学习、工作,他就只做一件事:查阅中日史料,研究抗战历史,写下自己的思考并分享出去。

他为此陆续花费10余万元购买了近百本日军侵华史料。

如今,他的第一本32万字的《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已经出版,数家媒体涌入西安,都想见见这位年轻的抗战史研究者。

他说“江紫辰”中的“紫”取自南京紫金山,意在时刻提醒他:铭记历史。

18. (5分)种树的牧羊人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个读者,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表达对他的敬意。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共4题;共8分)
5-1、
6-1、
7-1、
8-1、
三、古诗文默写 (共2题;共16分)
9-1、
10-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3-1、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14-1

14-2、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5-1、
15-2、
15-3、
15-4、
八、名著阅读 (共1题;共12分)
16-1、
16-2、
16-3、
九、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
17-1、
18-1、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