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凝土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摘要:减水剂对水泥有强烈分散作用,能大大提高水泥拌合物流动性和混凝土

坍落度,同时大幅度降低用水量,显著改善混凝土工作性。本文主要讨论了减水

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及水泥水化动力学的影响。

关键词:高效减水剂;混凝土;性能;影响

引言:减水剂主要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市政等

工程中的预制和现浇筑钢筋混凝土;适用于高强、超高强和中等强度混凝土,以

及要求早强、适度抗冻、大流动性混凝土;适用于蒸养工艺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适用于做各种复合型外加剂的减水增强组分(即母料)。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

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水量的外加剂称为高效减水剂。

一、高效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的作用

一是减水作用。混凝土中掺人高效减水剂后,可在保持流动性的条件下显著

地降低水灰比。高效能减水剂的减水率可达10%~25%,而普通减水剂的减水率

为5%~15%,高效减水剂亦因此而得名。产生减水作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

对减水剂的吸附和分散作用。水泥在加水搅拌以及凝结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

絮凝状结构。产生絮凝状结构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水泥矿物(C3A、C4AF、

C3S、C2S)在水化过程中所带电荷不同,因产生异性电荷相吸引而絮凝;也可能

是由于水泥颗粒在溶液中的热运动,在某些边棱角处互相碰撞、吸附、相互吸引

而形成絮凝状结构;还有如粒子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以及水解水化反应初期也会

引起絮凝。在这些絮凝状结构中,包裹着很多拌合水,从而减少了水泥水化所需

的水量,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施工中为了保持新拌混凝土所需的和易性,就必须在拌合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这就会促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

从而严重影响着硬化混凝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若能将这些多余的水分释放

出来,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量就可大大减少,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掺人适量减水剂,就能很好地起到这种作用。研究表明,加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憎水基团定

向吸附于水泥质点表面,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组成了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膜。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定向吸附,使水泥质点表面上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于是

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状结构分散解体,使絮凝

状凝聚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减水的目的。

二是塑化作用。混凝土中掺人减水剂后,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流动性。一般的减水剂在保持水泥用量不变情况下,使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增大

10cm以上,高效能减水剂可配制出坍落度达到25cm的混凝土。塑化作用除了前

面提到的吸附分散引起的效果外,还有湿润和润滑作用。

三是湿润作用:水泥加水拌合后,颗粒表面被水所湿润,其湿润状况对新拌

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甚大,当这类扩散湿润自然进行时,可由Glbbs提出的方程计

算出表面自由能减少的数量。

四是润滑作用:减水剂中的极性亲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很容易

和水分子以氢键形式缔合。这种氢键缔合作用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水分子与水泥颗

粒间的分子引力。当水泥颗粒吸附足够的减水剂后,借助于R-SO3θ与水分子中

氢键的缔合作用,再加上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

溶剂化水膜,这层膜起到了立体保护作用,阻止了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并在

颗粒间起润滑作用。减水剂的加入,伴随着引入一定量的气泡(即使是非引气

型的减水剂,也会引入少量气泡)。这些微细气泡被减水剂定向吸附的分子膜

所包围,并与水泥质点吸附膜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因而气泡与水泥颗粒间也因

电性斥力而使水泥颗粒分散,从而增加了水泥颗粒间的滑动能力(如滚珠轴承作用)。这种作用对掺加引气型减水剂的混凝土更为明显。由于减水剂的吸附分散

作用,湿润作用和润滑作用,只要使用少量的水就能容易地将混凝土拌合均匀,

从而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二、减水剂对硬化水泥石结构的影响

(1)由于减水剂的分散作用,使水泥粒子更多保持隔离状态,使水化初期增大了水泥粒子反应面积,减水剂分散作用愈好此效果愈明显。这阶段水泥水化反

应以溶解――水化――结晶过程方式进行。除了表面积外,还有盐效应、形成不

稳定络合物等均使溶解度加大,加速水泥的溶解过程,从而使水化物增多。虽然

减水剂的成膜会阻碍反应进行,但其影响较小,其综合效果是加大了初期水化反

应速度。

(2)水泥终凝后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在最初阶段形成的主要是发育得不够好的微晶凝聚体,或称水化物凝胶。这些尺寸很小的微晶,无规则地沉积于水泥

熟料颗粒表面上。继续水化使这些微晶呈辐射状向外生长,形成纤维状晶体,末

端尖细而有岔。这些纤维状晶体在水泥粒子周围生长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孔隙,中间包裹水分。继续水化使纤维状晶体再向外伸长,使水泥粒子相互搭接而形成

三度空间网络结构。进一步水化使网络结构逐渐密实而增加了强度。

(3)减水剂对胶凝体向结晶体的转变过程有些延缓,这是由于减水剂使溶解度加大,溶解速度加快。使初期加有减水剂后有更多处于亚稳状态的微晶凝聚体,而表面的一层减水剂膜阻碍并延缓了微晶向结晶态的转化过程。从热力学稳定性看,小颗粒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Z值高,热力学状态是不稳定的,微晶凝聚体

会自动溶解而重新沉积于晶体表面上使其入减水剂,它降低了固液界面长大。加

的界面能,使变化过程的自由能变化(-△Z)要小些,这就使凝胶体转化过程的

趋势减弱。

(4)随着反应进行,水化产物逐渐积聚于水泥颗粒表面上。前一阶段速度愈快,产物就愈多,覆盖于水泥颗粒上的水化物也愈多,但它还未构成对反应速度

的主要控制因素。此阶段,水化反应仍以溶解反应过程为主,而溶液已基本上达

到饱和,控制反应速度的离子扩散速度近于常数,几种作用综合效果使水化反应

速度保持不变。加入减水剂,形成络合物将影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能力;形成的

膜也妨碍水化反应;减水剂对水分子的缔合作用将影响水分子的运动,前一阶段

水化产物的多少也对这阶段速度有所影响。因此,加入减水剂将使这一阶段水泥

水化反应速度减慢。

(5)在水化反应中后期,水化产物达到一定厚度后,水分子穿过水化产物层的扩散速度将成为控制水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水化反应以固相反应方式进行。加

入减水剂,使毛细孔中的水成为有一定减水剂浓度的溶液,由于渗透压对扩散的

反作用,将阻碍水分子向水化产物层中扩散,使毛细孔孔径变小,将增大孔中水

分的内聚力,对水分子有束缚作用,再加上络合、成膜等作用,减水剂使水泥中

后期水化反应速度减慢了。

(6)从孔结构看,减水剂主要目的之一是减少用水量,这使硬化水泥石中毛细孔径变小,孔隙体积减少。而在不减少用水量时,由于分散作用及抑制结晶作用,虽然总孔隙体积改变不大,但使毛细孔径变小,这对水泥石强度的提高将产

生明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