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的浪漫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诗歌的浪漫情怀

摘要: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其诗歌构思奇妙,出人意料,常常将多种不同的意象剪辑组合从而形成一幅幽暗,凄冷的意境。李贺的诗歌不仅充满了大胆怪诞额想象,而且当诗人在目睹了国势衰弱、朝纲混乱、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后,更将这种深刻的思想感情注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此外奇警峭拔的语言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点,诗人在诗歌中用色彩秧丽、凄冷幽绝的文字把人们带进入了神秘幽幻、炫彩缤纷、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综合以上写作手法,李贺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浪漫情怀。

关键词:李贺诗歌浪漫情怀

李贺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人,家住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之为李昌谷。诗人祖上虽为皇室后裔,但在李贺时家道已经中落,到他16岁父亲去世后,家里生计更是十分窘迫。诗人在幼年时便展露出能文能赋的才能,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以乐府诗闻名。成年后诗人想要通过参加进士科考从而进入官场有所作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诗人最终没有中第。这对其无疑是一次沉痛的打击,这条道路的彻底行不通也成为诗人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诗人由此产生了对人生的一种幻灭的感觉,感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所以诗人将自己的科场失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满腔的热血都融入了自己的诗歌中,表现自己对现世生活的不满和悲伤,如诗句“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铜驼悲)》。当然也正是这样的遭遇成就了李贺,使他成为了唐代最有创造力的诗人。李贺的诗歌大多表现出对超现实的幻想,诗句瑰丽诡异,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独具特色。诗人诗歌这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被称作“长吉体”,诗人也被后人冠以“诗鬼”之名。

一、李贺诗歌浪漫主义情怀基调产生的原因

(一)王孙情结——对遗失的贵族生活的虚妄

李贺虽然是没落的皇室贵族后裔,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不是王孙贵胄。不管现实生活对他多么残忍,他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绝不是贫困潦倒,而总是自然的表现出他的贵族气质。在他现存的200多首诗歌中,几乎没有单纯的表现生活中的质朴、真实简单、愉快、明亮等内容,而是通过大量的奇幻意象以及瑰丽鬼魅的诗句来描摹自己脑海中理想生活的样子。虽然家庭没落,可他仍旧是贵族。从诗人的名字名贺,字长吉可以看出,他的出生曾经带给家人的是无限的希望和欢喜。李贺短暂的一生其实很少参与官场的尔虞我诈,他经常只是一个人静静的看书。虽然家寒可是诗人的生活中总还是有婢女,书童和马的陪伴,以及母亲对他光耀门楣的希冀。因为家庭原因,诗人的弟弟不得不出去打工,而他却只限于“索米王门”,连每日的晨出暮归的吟诗作为,他的母亲都要担心他是否会因此过度劳累而心疼。书曰:“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奶已尔!’上灯,与食”。母亲对诗人的爱护由此可见。李贺自小天资聪颖,所以母亲才将光复门楣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他身上,故从小就对他传达了符合王孙标准的所有信息,使他潜意识里被完全塑造成了王孙贵族。他笔下所表达出的尽是王孙的傲气、贵气和如纨绔子弟的贵公子般的贵气、娇气。就连他生病时所传达的都是类似于林黛玉般的多情惆怅的贵族情调,就

像是一朵被抚育在温室里的柔弱的一株花卉一样弱不禁风。可是对于他来说,他的家底并不丰裕,生活条件也都十分简朴,说到底还是他愿意将自己幻化成是生活在王宫深院中的,而不是置身于贫民家境的潦倒之中。

在李贺早期的《河南府试十二月词并闰月》中出现了大量只有宫廷豪门才配拥有的器物和景象。例如正月中的“宫漏”“锦床”“玉肌”“官街”这些原本就是李贺生活中不曾出现的事物,可是他却借助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迎春归的季候意绪。二月的“饮酒”“酣春”“沓飒”,三月的“花城”“复宫深店”“宫妓”“锦旗”“秋苑”,四月的“香雨”“蟠花”“金塘”,五月的“雕玉”“轻觳”“扇织”“回雪”“罗袖”“香汗”,六月的“红镜”“骑龙”,七月的“云渚”“露盘”,九月的“金铺”“翠锦”“凉苑”,十月的“玉壶银箭”“缸花”“烛笼”“金凤”,十一月的“琼芳”“凝寒”以及闰月的“帝重光”“天官”“玉琯”“王母”“羲氏”“和氏”这些神话人物。从中可以看出李贺是在为自己构建金碧辉煌的天上人间,即使现实生活已经一再的打击与他,可是骨子里的王孙意识让他必须追逐于此,哪怕名不符实也要乐此不疲。

(二)壮志难酬——建造理想的秘密花园

李贺心中的王孙情结已经牢牢的被种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这种情结像一把悬在他头上的利剑一样时刻提醒他要有所担当,要对得起王孙的名号。他极其渴望建功立业,即使为李唐帝国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可是偏偏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一般,总是不愿意让人实现心中的理想。卒于27岁的李贺一生短暂而平淡,他只在京城做过三年的九品芝麻官,随后的三年是幕府生活以及不满一年的东南之游。所以李贺的这一生没有大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值得叙说的经历。因此李贺为自己开辟了另一个世界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和忠贞。就像李贺最为人熟知的《雁门太守行》这样写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让我想起了荆轲刺秦时在易水旁的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面对敌人如黑云般的像我们袭来,气焰冲天,攻势逼人,我军毫不退缩,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战场硝烟弥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战场。我军被逼退到易水边,悲壮而英勇的序曲拉开了帷幕,将士们抱着以死殉国的忠诚和悲壮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拼杀。诗人将最后的激昂、意气和对祖国的忠贞都化作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烈战歌。诗人如此的壮志和对国家的满腔热血却只能在诗中言说,而不能真正的去战场上提刀杀敌,这对诗人来说不能不是一种苦闷和抑郁。

当诗人面对《汉晋春秋》中记载的历史浮华变迁,国家改朝换代时,王朝的兴替都像一把尖刀一样尖锐的刺中了诗人的宗国之情。那些踏着尊严前行,羞辱着王族高贵的不堪回首的事是让李贺不能接受的,即使雄主已化作了尘埃,死不瞑目的留恋着带不走的江山,但也无法改变江山易主的惨烈事实。曾经气势磅礴的汉国帝宫也萧索破败,满目苍凉。就连一度被珍视的汉武帝最心爱之物的铜人也没能逃过亡国之乱,任人拆卸被当作废物的命运和劫数。这是每个执掌国之命运的帝国总有难逃脱的宿命,李贺又何尝不知。可是当诗人处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乱臣贼子目无法纪,豪强并作全无主上的时代,他却不能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他有心想要力挽狂澜可是却无力改变社会的现状,他只有通过想象战争的胜利和将士们凯旋归来时锣鼓振声欢天喜地来激励出征的将士,为自己的宗国在强大统一的道路上沸腾着自己的血液。“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龙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上之回》)这样喜悦的诗原本在诗人的作品里就是不多见的,可是却能充分的表达诗人希望战争胜利,四海之内,平静无波。渴望和平、安定,也是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但诗人只能在诗作的世界里抒发着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