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杨宪益(1915~2009),出生于天津。

1934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认识了后来与他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妻子,英国传教士的女儿戴乃迭。

1940年,杨宪益夫妇回国。

解放后,杨宪益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献身中国的翻译事业,翻译作品遍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各个门类,共计近千万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

北京的后海这个季节游人如织。

人称“胡同串子”的人力黄包车迎来了他们的丰收年,他们在错综复杂的小巷来去自如,谙熟每一个旮旯的看点,更了然高鼻梁绿眼睛们的心思。

他们一边用流利的英文讲价,一边用饶舌的京腔向老外们搬弄京城名吃:爆肚、豆汁儿、疙瘩、芥末堆儿……这些发音在老外听来几乎没有区别的名目,让他们眼睛瞪得溜圆,彻底“晕菜”了。

昔日整肃庄严的王府繁华已经改换门庭,投其所好地散发出暧昧的小资气息。

几乎所有沿街的房子都被割据,经过装修,变成了商店、酒吧、咖啡馆,而且“侵略”还在向胡同深处蔓延。

胡同深处还有人家,他们的大门常关,回避着游客们好奇的眼光。

沿街那些都是秀,是戏说,是眼球经济;
只有他们才是皇城根下的主人,是正传,是家常日子。

老宅子的木门朱漆斑驳,但门口的石狮子告诉你,连低调都是有来历的。

后海的小金丝胡同里,藏着杨宪益的家。

“小金丝胡同儿”用京腔念出来,流露出一种对富贵的轻狎。

在此之前,他的上一处居所名字更唬人,叫“百万庄”。

对杨宪益来说,富贵只是个虚名罢了,推开门,是极素朴的――虽然他也曾出身王侯之家。

出生在民国4年(1915年)的杨宪益生肖属虎,母亲在生他之前得了一梦,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

白虎星是凶星,但算命先生说,这个梦既是凶兆又是吉兆:这个男孩将是家中惟一的男丁,克父伤子,而他在经历重重磨难后,将会成就辉煌的事业。

杨宪益的自传在意大利出版的时候,书名是《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题目里透露出的是基于财富与政治的个人命运;在大陆出版的中文版本是《漏船载酒忆当年》,是知识分子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隐晦;到了笃信风水命理的香港人那里,书名就变成了直戳戳的《白虎星照命》。

富贵与杨宪益总有着擦身而过的缘分,作为天津中国银行行长惟一的公子,杨宪益从小就穿着袁世凯赠送的、象征王公身份的清廷黄马褂。

父亲去世以后,只有七八岁的他就必须穿戴整齐,以父亲的名义出席董事会。

但这份丰厚的家
产很快被两个叔叔的投机生意亏空,加上货币贬值和仆人的偷盗,到1949年解放时,杨家的房产田地已经卖得罄尽,银行存款实际上也化为乌有。

中学毕业以后的杨宪益随师长和朋友一起前往英国的
牛津大学求学,彼时的牛津每年只接受一位亚裔学生。

在得知杨宪益只用了5个月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就通过入学考试时,学校的官员认为他一定是侥幸过关,并坚持让他推迟一年入学。

这位出手阔绰的中国少爷正好利用这一年时间游历了欧洲大陆,见识了赌场、妓院、夜总会、沙漠……喝遍了各种各样的小酒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他生性不羁,以违规为荣,在学校里干尽调皮捣蛋的事情。

在牛津毕业并取得荣誉学位以后,杨宪益迫不及待地回国了。

留学7年,很多事情变了。

去的时候,他是坐一等舱挥金如土的翩翩公子,回来时,他连路费都是靠变卖书籍和跟人借贷弄来的――他在天津的大家庭已经坐吃山空,沦为贫困了。

不过,去的时候,他是单身,回来赚得美人归――戴乃迭陪在他的身边。

杨宪益一生中的重大事件都被算命先生言中过,包括他与戴乃迭的相遇。

他年轻时曾去埃及旅行,有一个会算命的向导凭他掌心里的记号作出了预言:在大西洋有一位美丽的金发少女正在为你憔悴,你们尚未相遇,但不久将会见面。

但杨宪益并不信命。

这种不信与他的豁达性格,保护他渡过
了人生中一重重的苦难。

翻译家生涯
从幼年起杨宪益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牛津时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把精力全部投入都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社会活动之中,但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有口皆碑。

出于好玩,他在牛津一口气把《离骚》按照英国18世纪的
英雄双行体的格式翻译了出来。

这一年,他24岁,这是他
第一次接触翻译,他在翻译中显示出来的磅礴才华和独立性,让英国人大吃一惊。

现在,这首译诗还作为经典,屹立在欧洲各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

杨宪益的《离骚》译作充满了嘲讽与夸张,他对《离骚》原作也并无尊敬之意,“我始终认为《离骚》是一首伪作,
它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几个世纪的汉代的淮南王刘安”。

既然原作都是赝品,译作就更可以天马行空了。

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对杨宪益这部译作的评价是:“这部《离骚》的诗体译文,在精神上与原作的相似程度,正如一只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彩蛋和一只鸡蛋卷之间的相
似程度一样。


1940年,在牛津大学学习已达6年的杨宪益接到吴宓和沈从文的来信,他们邀他回国教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并附寄来西南联大的聘书。

杨宪益带上女朋友戴乃迭欣然启程。

正值二战紧张时刻,他绕道加拿大、美国,经香港终于抵达
重庆。

几个月后,他们在重庆举办了婚礼。

为他们做证婚人的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这是一对堪称中英合璧的夫妻。

1940年代在重庆中央大学分校教书时期,杨宪益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儒林外史》和《阿Q正传》。

1943年,一位朋友推荐他们去了梁实秋领导的国立编译馆,当时的国立编译馆还只从事将西方经典翻译成中文的工作。

梁实秋希望杨宪益夫妇能领导一个部门,专门将中国经典翻译成英文。

他听说杨宪益的兴趣是中国古代史之后,建议他翻译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由戴乃迭协助。

他们在那儿一直待到1949年后这个机构被撤销为止。

其间译完了《资治通鉴》从战国到西汉的约36卷。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杨宪益夫妇接到中国外文出版社的邀请来到北京。

当时外文出版社刚刚创立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这也标志着向西方社会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学作品这一工程的开始。

这一时期,杨宪益夫妇以惊人的速度翻译了大量作品。

在此后半个世纪里,戴乃迭与杨宪益一同走进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联袂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

在杨宪益看来,有了戴乃迭的帮助,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翻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