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工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 小,运费作为一个影响空间成本的重要因子,受到格外关注,因此出现了 以成本最小的韦伯工业区位理论;随着工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更 多地受到市场的直接制约,市场因子倍受关注,因此就有了,廖什的市场 区位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 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工厂区位选择的目标,从而重视 非经济区位因子以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理论,如,中心地理论、企业区位 理论。
9
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
区位理论有两层内涵: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空 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前者是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 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选择最佳区位; 后者恰好相反,大的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 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 间形态。
第一节
1.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 2.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3.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4.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6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旅游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启示
7
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区位(location) “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
12
区位理论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中,还没有一个学者将区位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 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仅仅是把它当作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在研究中加以关注。代表人物有两人: 1、英国的斯秋阿特(J Steuart)1767年在他著的《政治经济因素》 一书中探讨地域分工问题时,就涉及了区位论的一些问题。 2、英国的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 Smith)1776年,也只 是谈到了地租和水陆的运费对区位影响。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从18世纪下半叶早期区位理论思想的产生到现在,区位理 论已经有了近30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可 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一般而言,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 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
10
名称
区位主体
区位主体内容
区位目标
选择基准 影响因素
古典区位理论
R=PQ-CQ-KtQ=(P-C-Kt)Q; R为地租收,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 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 产品的运费率。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 则:杜能把“孤立国”划分为六个
同心圈带,即杜能环,从内向外依 次是: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圈,以蔬菜、 牛奶、鲜花等农产品为主;
3
四大板块(横向)
经济
第Biblioteka Baidu节




人文
4
• 经济板块理论:研究旅游资源分配、生产、 加工、旅游服务的生产过程。
• 环境板块理论: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 分布规律。
• 人文板块理论:研究旅游价值取向和吸引 力品味的塑造。
• 规划板块理论:从旅游系统角度对上述三 大理论板块进行整合。
5
四大层面(纵向)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 技术方法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
1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2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近现代区位理论
仅考虑一个生产地
单一部分(如工厂)
仅考虑利润,缺乏或 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
目标 成本最小
固定的
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 个生产地
多个部分(研究、开 发、设计、加工等)
还要考虑非金钱上的 收益以及满足,重视
市场占有率 考虑具体目标中的风
险及不确定性
变化发展的
11
大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时期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 2、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3、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4、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古典经济学家对区位条件的关注,才使得人 们日益认识到他的重要性,才有19世纪对区位理论的专门研究。
13
古典区位理论时期
本阶段正好处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 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得工业和农业生产不仅仅要考虑资源 的因素,更要强调获取这些生产性资源所需的成本。也就是说, 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此时其产生了很多 研究生产布局的著名学者,代表人物有: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船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 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15
形成机制:一般地租收入公式:
第二圈为林业圈,以生产木材为 主;
16
第三圈为轮作农业圈,是一个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轮作圈;采 用六年轮作制,即黑麦—大麦—燕麦—牧草—牧草—牧草——休耕。
第四圈为谷草轮作圈,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圈层;采用七年轮作制, 即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蓿—豌豆。
德国的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杜能(Von Thunen)在他的第一部 研究区位理论的著作《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简 称《孤立国》)中对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 了他的农业生产圈层模型。
14
杜能农业区位论
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理论前提:提出六个假想条件:
提出。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现代区位理论中把区位定义为:区位就是指人类活动所占
有的场所。 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和空间的扩展必然导致区位的发展与
变化,因此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 入手。
8
区位理论产生的背景
早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低下,不存在生产布局问题和 研究区位理论的需求;农业经济时代中,人类如何选择作为其主要经济活 动的农业活动的场所是社会面临着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杜能的农业区位理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