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本原) 是物质的,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它的物质性
3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40
+ 宇宙天体(其中也包括地球)是物质的
41
42
+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物 质 的 刺 激 感 应 性
动
物
感
觉
人
、
类
心 劳动 意
理
识
35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产生了语言
狼孩卡玛拉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 猿脑变成了人脑
36
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 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 质的东西而已” 。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 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
33
+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4
意识的起源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劳动的产物
生 命
三个发展阶段:
物 质 的 反 应 特 性
63
2
+ 1、世界观与哲学 –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 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 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 题。
3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 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
3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40
+ 宇宙天体(其中也包括地球)是物质的
41
42
+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物 质 的 刺 激 感 应 性
动
物
感
觉
人
、
类
心 劳动 意
理
识
35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产生了语言
狼孩卡玛拉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 猿脑变成了人脑
36
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 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 质的东西而已” 。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 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
33
+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4
意识的起源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劳动的产物
生 命
三个发展阶段:
物 质 的 反 应 特 性
63
2
+ 1、世界观与哲学 –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 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 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 题。
3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 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1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四方上下曰宇,
佛教
往古来今曰宙。”
“过去、现在、将来为
尸子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过去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1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四方上下曰宇,
佛教
往古来今曰宙。”
“过去、现在、将来为
尸子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过去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PPT课件
24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 哲学范畴。
25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1)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 的 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6
两种错误倾向
• 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 两种错误倾向:
把“物质”理解 为当时所发现的
物 物质结构的最小 质 层次——原子 培根
原 把原子的某些物 子 理属性(如质量
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 分性)当成一切 物质的共同属性。
爱尔维修
洛克 拉美特里
17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根本方法
5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55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 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
56
2、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52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体现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资料的实践
创立社会
关系的实践
创造精神
文的实践
经济生活 经济领域
政治生活 政治领域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 哲学范畴。
25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1)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 的 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6
两种错误倾向
• 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 两种错误倾向:
把“物质”理解 为当时所发现的
物 物质结构的最小 质 层次——原子 培根
原 把原子的某些物 子 理属性(如质量
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 分性)当成一切 物质的共同属性。
爱尔维修
洛克 拉美特里
17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根本方法
5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55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 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
56
2、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52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体现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资料的实践
创立社会
关系的实践
创造精神
文的实践
经济生活 经济领域
政治生活 政治领域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关乎人生。
.
10
❖ B智慧的两个特性
❖ 完整性和根本性
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生命是完整的,对任何事情 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思考 整体生命。
思考生命中根本性的问题。
.
11
(2)怎样爱
❖ A温和理性之爱 ❖ B强调过程 ❖ C哲学智慧包含“热爱智慧的智慧”、“批判的智
慧”、“反思的智慧”、“创新的智慧”。 ❖ 哲学表明了人类对智慧的一种态度、立场,它把人
.
22
❖ Simple ❖ Share ❖ Slow
生活态度3S
.
23
❖ 2、世界观
❖ 世界观
❖ 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物质世界以及人与世界 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24
❖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25
3、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
.
26
❖ (1)从哲学史看,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历史 发展过程,在每个大阶段呈现不同形态。
❖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27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 页。
.
2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
其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具有第一性的问题;
其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其发展规律
.
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
2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 (一)哲学 ❖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将每年11月
.
10
❖ B智慧的两个特性
❖ 完整性和根本性
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生命是完整的,对任何事情 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思考 整体生命。
思考生命中根本性的问题。
.
11
(2)怎样爱
❖ A温和理性之爱 ❖ B强调过程 ❖ C哲学智慧包含“热爱智慧的智慧”、“批判的智
慧”、“反思的智慧”、“创新的智慧”。 ❖ 哲学表明了人类对智慧的一种态度、立场,它把人
.
22
❖ Simple ❖ Share ❖ Slow
生活态度3S
.
23
❖ 2、世界观
❖ 世界观
❖ 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物质世界以及人与世界 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24
❖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25
3、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
.
26
❖ (1)从哲学史看,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历史 发展过程,在每个大阶段呈现不同形态。
❖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27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 页。
.
2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
其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具有第一性的问题;
其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其发展规律
.
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
2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 (一)哲学 ❖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将每年11月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定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兼顾主次 坚持重点论:抓住重点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坚持两点之中有重点,反对“一点论” 和“均衡论”。
矛盾普遍性与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有条件 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 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中介
主体 人
以一定目的
客体 自然、社会、精神
本质力量
满足主体需要 实现主体目的
实践结果 客体(主体)发生改变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特点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康
践德
实践是实现人的意志
观的 自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
动。
实费
践希 观特
的
实践是人的自我意 识创立并认识自己对象 的活动。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兼顾主次 坚持重点论:抓住重点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坚持两点之中有重点,反对“一点论” 和“均衡论”。
矛盾普遍性与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有条件 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 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中介
主体 人
以一定目的
客体 自然、社会、精神
本质力量
满足主体需要 实现主体目的
实践结果 客体(主体)发生改变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特点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康
践德
实践是实现人的意志
观的 自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
动。
实费
践希 观特
的
实践是人的自我意 识创立并认识自己对象 的活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3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的表现。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 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使对 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使对立面相互贯 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 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量变,即推 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实现事物的质 变即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性质转化。毛泽东 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 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 动。”
10
3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 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把共性 和个 性,普通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同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划清了界限。
4 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 基础。
11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什么是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 有共同的本质和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志为转移。联系概念是客观存在的联系 的反映。
25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
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 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 在,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整个世界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 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4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之后,还要回答世界是 怎样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 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 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 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的表现。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 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使对 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使对立面相互贯 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 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量变,即推 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实现事物的质 变即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性质转化。毛泽东 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 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 动。”
10
3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 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把共性 和个 性,普通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同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划清了界限。
4 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 基础。
11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什么是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 有共同的本质和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志为转移。联系概念是客观存在的联系 的反映。
25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
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 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 在,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整个世界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 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4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之后,还要回答世界是 怎样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 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 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 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PPT课件
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
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和难点】 1、世界的物质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物 质 观 的 历 史 发 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水”是万 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泰 勒 斯
“火”是万 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
物理对象只不过是我 们一起经验到的诸感觉 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 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合 起来。经验世界是我们 的感觉的总和,即“存 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 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 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
——恩格斯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
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和难点】 1、世界的物质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物 质 观 的 历 史 发 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水”是万 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泰 勒 斯
“火”是万 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
物理对象只不过是我 们一起经验到的诸感觉 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 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合 起来。经验世界是我们 的感觉的总和,即“存 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 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 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
——恩格斯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概述(PPT83页).pptx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 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
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 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 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 运动的特殊状态。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统一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 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辩证法
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 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古代朴素辩证法
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一切皆变,一切皆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 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在事先 理本气末
绝对观念
朱熹
黑格尔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
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 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 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 运动的特殊状态。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统一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 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辩证法
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 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古代朴素辩证法
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一切皆变,一切皆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 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在事先 理本气末
绝对观念
朱熹
黑格尔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仰望星空的泰勒斯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 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 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 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 族是没有未来的。”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 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 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 和方法论。
德谟克利特: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 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
宇 宙 之 砖
原子图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 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 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 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 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主观唯心主义
幡动!
风动!
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 恩格斯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唯物主义
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
唯心主义
其二,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 的产物或表现。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 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和难点】 1、世界的物质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什么是哲学】
古希腊:
代 朴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素 革,土爰稼穑”。
唯
物
水
论
金
木
土
火
五行图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 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 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 物质的共同属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事先
“绝对观念”是 世界的主宰
朱熹
黑格尔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回答的是思维和存 在、主观和客观能否发生关系,即思维能否认 识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思维
?
存在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可知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 也;可以知,人 之性也。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
形而上学 的 观点看问题,否认事
牛顿
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 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 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 一个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 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Philosophy
philo
sophy
爱
智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什么是哲学】
胡适:“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 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 叫做哲学。 冯友兰:“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 思想”。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
第一节 物质世界与实践
【什么是哲学】
张 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
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 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 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打下理论基础。
质
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
观 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历
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
史 发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展
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泰勒斯
物
论
“水”是万 物的始基
“火”是万 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中
国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古 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浩瀚的大海 原始的部落 坚韧的意志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 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哲学
系统化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乌鸦喝水
水利枢纽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物质世界与实践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
的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 “客观精神”派生的。
第一节 物质世界与实践
主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物理对象只不过是我 们一起经验到的诸感觉 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 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合 起来。经验世界是我们 的感觉的总和,即“存 在就是被感知”。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不可知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 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康德
休谟
康德
休谟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 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
黑格尔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 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 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 矛盾。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 学是对绝对的追求。
第一节 物质世界与实践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动 物-----动物学家 生 物-----生物学家
科学
有机物------有机化学家 物质(存在)------哲学家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产生的条件】
亚里士多德提到哲学 与科学的诞生需要三个条 件:惊异、闲暇、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