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校园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规划
前言:中国矿业大学由徐州翟山本部与北京校区组成。北京校区多年来已基本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生院;徐州翟山校本部占地1536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无发展空间,不能满足教育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拓展办学空间,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决定在徐州市云龙湖南湖景区建设新校区。南湖校区距翟山校本部4.5公里,距市中心彭城广场6.5公里,地域环境十分优越,四周青山环抱,绿水荡漾,是理想的建校地址。
一、规划范围
新校区规划用地191公顷,建筑面积6700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1.52亿元,建设工期8年。
二、规划背景、建设必要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高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业日趋激烈。如何顺应形势,趋利避害,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己,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上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已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矿业大学已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于1978年从四川迁至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现占地1536.15亩,校园内有二龙山和文昌山,山地约651亩,实际建设用地为885.15亩。1978年建校时,规划的学生规模为4600人,目前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已达到19796人,其中研究生1665人,本科生16561人,专科生1510人及留学生60人。此外,学校有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3444人,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十一”项校舍面积指标,学校应有校舍面积为61.4万平方米,而目前学校实际校舍面积为36.6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等设施已经严重不足,道路交通非常拥挤。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本专科生规模为25000人,研究生为4000人。校园现有的校舍规模无法满足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矿业大学现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和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这些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所需的空间也已受到极大的限制,迫切要求拓展办学空间。
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新建南湖校区,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大省,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拥有19个城市、17万平方公里的淮海经济区内,中国矿业大学是全国重点理工科大学。近年来,学校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高级经济建设人才,本科生招生江苏生源数量一般占到45%左右,专科生招生江苏生源占60%以上;学校还为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培养了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同时举办各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培养高层次人才。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政策咨询等方面,学校在本地区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二是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艰苦行业的迫切需要。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地质等专业属于国家经济建设所必须的艰苦专业。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视察中国矿业大学时指出,对关系国计民生及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艰苦特殊专业,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力促学校加快建设和发展。所以中国矿业大学能列入全国首批“211”工程,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是“科技兴国”的战略需要,是增强国力、“与时俱进”的需要。
三是提升徐州形象的需要。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的能源基地,悠久的历史给古城徐州留下了璀璨的文化,也积淀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徐州对江苏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象一场淮海战役一样,具有磐石奠基之功德。在徐州建设一流的高等院校,将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是宣传徐州、展示徐州风采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需要,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前期规划解读
1、规划设计理念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规划本着立意新、起点高、超前式、留有发展余地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的、现实的、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校园的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色。设计力求使用功能合理准确、各项公用工程到位和服务设施齐全,以适应教育、科研、文体、生活等不断提高的需要。设计理念科学、先进。
2、新老校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南湖校区的建设,势必对原有的学校功能进行整合、调整,南湖校区建成后,作为普通本科教育基地,同时成为江苏省、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第三大都市圈各类人才培养基地;而翟山校区则以研究生和工科生培养为主,作为留学生教育和科研基地,同时发挥淮海经济区高新技术孵化和对国内、国际交流中心之功能。两大校区构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密切联系的校园体系,建校条件十分优越。
3、突显地域文化特点
校园建设结合徐州地域文化之特点,又区别于传统书院式和中小型校园“五官不分”的弊端,建设成复合式的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生活完全融合又开放的新世纪高等学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交通、山湖、小溪等自然条件与大学校园自身功能有机结合,适当引进江南水乡特色“枕山、环水、面屏”、“小桥、流水、亭阁”的生态校园,既符合徐州城市发展规划,又充分利用了本市基础设施条件,既节约了建校投资,又美化了徐州城市,建设资源又明显优势。
4、开发容量
规划主要经济指标表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位于徐州市南郊,北临三环南路,与小南湖隔路相邻,东临新茶路,与规划公园、泉山风景区相接,西至拉犁山脚下,南面为发展用地,这里有山有水,具有典型的水乡环境特色。总占地面积191公顷(2858亩),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新校区规模在校生:25000人。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已委托设计院提供,该方案有以下特点:
a.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充分把握未来大学模式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
采用新的聚合形式作为校园总体规划的新理念。新校园较好地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信息化的特点。
b.对校园基地环境特性有着创造性地把握,与徐州形象相适应。
c.方案与一流大学的学术地位和特点相适应。
基于大学校园趋向采用复合型多功能的发展趋势,建议原方案于校区西南角的体育运动区改在东北角,紧靠三环南路和新茶路,作为临近城市道路的对外开放的集中体育运动区,体现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见附图)。另外应把一些运动区分散(如小球场)复合入学生生活区,方便学生的日常锻炼。
原方案中教师生活区及其住宅建筑似乎过于偏小,建议适当扩大为好(如图示)。
教学区也似乎略有偏小,可适当扩大自由空间。实验区适当缩小或略向北移,使东大门入口也适当北移。
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日趋显著。建议总体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工厂实验、生产建筑用地,并服务于社会。
教育建筑应有其固有的特点,现代大学的建筑设计中,不应追求市场时髦,单体设计应结合教育建筑的要求,努力创新,使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具有其鲜明的个性,不要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受。
五、项目研究的依据
a.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苏计社会发(2003)151号《关于中国矿业大学新建南湖校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b.徐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第14号《市政府关于矿大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第一次会议纪要》;
c.中共徐州市委办公室文件徐委办(2002)49号“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中国矿业大学新校区建设问题会商纪要》的通知;
d.徐州市规划局徐规选20030016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e.中国矿业大学提供的有关资料。
六、选址方案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人口902万,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人口163万。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16亿元。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紧临,是亚欧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