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儿童个性发展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不高兴、不友好的行为相比,友好、愉快的行为 量。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① 儿ຫໍສະໝຸດ Baidu气质的维度
a) 气质: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 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 异;
b)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容易型 困难型 慢热型 交叉型
65% 35%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对其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 度上决定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① 体貌与体格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是影响 人格发展的因素之一;
② 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可能的解释
a) 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 b) 父母及周围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
维度
含义和例子
活动水平
活动时间与不活动时间之比
节律性
身体功能的规律性,如睡眠、进食等规律
分心
外部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
探究和退缩
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反应。
适应性
适应环境变化的容易性。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专心于一项活动的时间。
反应的强度
反应的能量水平或剧烈程度。
反应性阈限
唤起一个反应所需要的刺激强度。
心境的性质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八章:人格发展
主讲:潘晓红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xhpan@psy.ecnu.edu.cn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四.同伴与人格发展 五.自我的发展
一.前言
人格的界定
① 奥尔波特: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 组织,决定这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② 我国研究者——郭永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 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 的统一体。包括
a) 个人的外在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 会环境)的互动方式;
b) 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稳定的动机 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 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
一.前言
人格的界定
① 奥尔波特: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 组织,决定这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1. 先天气质
① 儿童气质的维度 ② 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a) 许多研究支持气质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b) 气质不稳定的原因
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 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
某些行为的含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 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
环境对气质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② 依恋的测量
陌生情境测验(安斯沃斯)
假设:儿童被置于由亲子分离和陌生人出现所导致 的压力情境中,突出了其寻求安全的努力,此时依 恋能被最好的观察到。
陌生情境测验的情节:由8个情节组成,每个情节持 续3分钟
陌生情境查验的情节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陌生情境测验(安斯沃斯)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四.同伴与人格发展 五.自我的发展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① 儿童气质的维度
a) 气质: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 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 异;
b)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的维度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① 儿童气质的维度 ② 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a) 许多研究支持气质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b) 气质不稳定的原因 c) 早期气质存在一致的种族和性别差异 d) 多子女家庭,父母经常寻找和强调孩子之间的气
质和人格差异。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① 儿童气质的维度 ② 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③ 气质与儿童抚养:拟合度模型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3. 成熟速率
① 激素变化 ②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 ③ 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a) 青春期发育的身体变化,会直接导致心理变化 b) 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 c) 身体成熟的年龄差异对心理适应有重要影响
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人格和社会适应
a) 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b) 儿童的气质在其社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 c) 拟合:婴儿的先天气质与其面对的抚养环境之间
的匹配。 d) 在早期人格发展过程中,父母要创设认可每个儿
童气质的抚养环境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① 体貌与体格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是影响 人格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a) 安全型依恋
将养育者作为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a) 安全型依恋 b)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以回避母亲的方式表现出不安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激素变化 ②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 ③ 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a) 青春期发育的身体变化,会直接导致心理变化 b) 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
通过个人因素或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 生影响
影响取决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解 释,取决于对他人所作反应的解释,以及变化是否 符合社会常模所作出的解释
在此基础上,Baumrind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要求: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 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 度。
教养方式的维度和四种类别
要求
专制型
权威型
忽视型
溺爱型
反应性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2. 父母的教养方式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④ 影响依恋的因素
a)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b) 儿童的特点
外在体貌特征 身体健康状况 内在气质特点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④ 影响依恋的因素
a)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b) 儿童的特点 c) 文化因素
而造成了人格发展结果的差异; c) 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这影响到不
同体格的孩子人格发展的结果。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3. 成熟速率
① 激素变化
性成熟是由激素控制的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3. 成熟速率
① 激素变化 ②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
a) 第一性征 b) 第二性征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3. 成熟速率
① 激素变化 ②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 ③ 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a) 青春期发育的身体变化,会直接导致心理变化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1. 先天气质 2. 体貌与体格 3. 成熟速率
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 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 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a) 依恋: b)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代表人物:鲍尔贝 主要观点: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来自种系生存和延续
行为的进化 依恋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 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6月)
内部工作模型会成为未来所有亲密关系的范型,并贯 穿儿童期、青少年期以及成人期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④ 影响依恋的因素 ⑤ 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a)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 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b) 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抚养关系。
成人对早期积极或消极依恋经验的解释,决定着其依 恋内部工作模型的质量。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2. 父母的教养方式
① 四种教养方式
a) 鲍姆令德的研究:
美国California大学的Baumrind经过对父母教养行为 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三次研究, 此研究乃发展心理学经常引用的经典研究之一。
德国回避型依恋较美国多 日本抗拒型依恋较美国多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④ 影响依恋的因素
⑤ 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a)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 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内部工作模型:婴儿对接近与获得依恋对象的一系列 期望,婴儿感受到的在面临困难时依恋对象为他提供 支持的可能性,以及婴儿与依恋对象之间的互动等。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a) 安全型依恋 b)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c) 不安全-抗拒型依恋
一方面依附养育者,另一方面又以踢打或推开的方 式拒绝养育者的接近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a) 安全型依恋 b)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c) 不安全-抗拒型依恋 d) 不安全-混乱型依恋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陌生情境测验(安斯沃斯)
对陌生情境测验的评价
优点
及大地推动了依恋的研究,被视为研究婴儿社会情感 发展的最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统一了依恋研究的范式,使众多研究之间具有 可比性;
情境不同于真实情境
缺点 不具有文化普适性
适用的年龄有限制(1-2岁)
假设:儿童被置于由亲子分离和陌生人出现所导致的压 力情境中,突出了其寻求安全的努力,此时依恋能被最 好的观察到。
陌生情境测验的情节:由8个情节组成,每个情节持续 3分钟
包括3个主体,2种人际关系,4中主要情境(亲子分离 、团聚、陌生人在场、陌生人退场)压力逐次提高。
观察儿童在渐次增强压力的情况下,母亲在场与否的行 为表现,尤其是对待分离之后团聚的方式
② 我国研究者——郭永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 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 的统一体。包括
a) 个人的外在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 会环境)的互动方式;
b) 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c) 人格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d) 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e) 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习得互动规则 习得影响 习得信任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a) 依恋: b)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代表人物:鲍尔贝 主要观点: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来自种系生存和延续
行为的进化 依恋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 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6月) 依恋关系明确(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7-24月)
,标志性的事件是——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 交互关系形成期(24个月以后)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a) 依恋: b)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c) 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情绪发展,特别是害怕情绪 认知能力的提高
记忆能力 客体永久性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① 四种教养方式
a) 鲍姆令德的研究: b) 教养方式分类:
权威型教养 专制型教养 放纵型教养 忽视型教养
混乱而不定向的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④ 影响依恋的因素
a)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敏感性: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 反应性: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
及时、一致地予以满足。 儿童的需求
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不安全依恋模式形成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安全 策略,进而形成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② 依恋的测量 ③ 依恋类型 ④ 影响依恋的因素 ⑤ 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a)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 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b) 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c) 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
I. 体貌上处与于社相会对文有化利价的值位观置的。匹配程度 II. 与同伴相符的程度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四.同伴与人格发展 五.自我的发展
三.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1. 依恋
① 依恋的发展
a) 依恋: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 结,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