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摘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
而且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35-01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
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
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
度。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
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
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
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
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
途径。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
如果不展开想
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
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
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
蕴。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
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
和美的享受。
如果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为学生打开获取信息的窗口,那么,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就是帮助学生插上智力腾飞的翅膀。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而且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启发思维,想象画面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结合课文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
比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这一课的结尾是这样描述的:“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蔚蓝的天空,几根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我在教这一段时,抓住了结尾的比喻句提问:“作者把燕子落在电线上的画面想象成一首歌曲的乐谱,为什么作者要打这个比方呢?”于是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描写与插图,再造出一张五线谱的形象。
有的学生说,那几根电线就像乐谱中的五线谱,那电线就像小节线;有的学生说,那停在线上的燕子,就成了一个个音符。
所以说像一张曲谱。
这时我接着又问:“像怎样的曲谱?”有的同学答道:“正待演奏的曲谱。
”接下去再问:“为什么说想正待演奏的曲谱呢?”这一次有很多学生都忙查课文,豁然开朗,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道:“那时几只小燕飞卷了,停止了演奏,所以是正待演奏的曲谱。
”最后又问一句:“假如,几对燕子叫着唱着,那又将像怎样的曲谱呢?”学生这是有的说:象征在演奏的曲谱。
这就是在阅读中通过想象,是书面语言化为有声有色的话面,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运用画面,创设情景
教学中运用图片,直观,形象,易为小学生接受。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如在第十一册里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这里的插图,描绘了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象千斤巨石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情景。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对各种事物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但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
让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个大略的了解。
在观察整个画面的基础上,重点观察邱少云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最后让学生把整个画面的事物联起来,想象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让学生创设课文中所没有或比课文更生动,更形象的情景来。
学生通过观察画面,阅读课文,想象情景,在头脑里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体会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和他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
三、加强朗读,融情于境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练习,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幅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
如我在讲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在备课时注意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意思,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上
课时我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
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后再让几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读,读完后,许多学生稚嫩的脸上似乎笼罩上了一成阴云,露出同情的目光。
课文讲完以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含义: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情景,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在这基础上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那些地方的语调需要低沉,缓慢;哪些段落需要用较强的节奏,鲜明的语调;哪些句子宜用平静柔和的语气等。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