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设计—第七章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A内—内浇口面积(cm2) V —压铸件体积和溢流槽体积(cm3) t —充型时间(s) v充 —推荐的充填速度(cm/s)见表7-1 ρ —液态金属的密度(g/cm3)
G —压铸件和溢流槽的质量(g) 。
24
表7-1 充型速度推荐值
25
2、经验公式
计算内浇道截面积的经验公式很多,根据不同 的条件可得出不同的经验公式。
59
2、浇注系统分析
60
采用扩张后带收缩式的外 侧浇口,内浇口宽度取压 铸件直径的90% ,将金属 液引向压铸件的中心部位,
对顺利地排渣、排气较为
有利。但由于金属流聚集 在中心部位时,相互冲击,
液流紊乱,故中心部位仍
有少量欠铸和夹渣等缺陷。
61
采用夹角较小的扩散式外 侧浇口,内浇口宽度一般 为压铸件直径的60%,内 浇口设置在靠近凸台处, 将金属液首先填充凸台和 中心部位,使气体、夹渣 挤向内浇口两侧,从设置 在两侧的溢流槽、排气槽 中排除,改善了填充、排 气和压力传递的条件,效 果较好。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主要的组成:
压铸机上喷嘴 模具上的浇口套
镶块
分流锥
37
图7-10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1—余料 2—喷嘴 3—浇道套 4—定模镶块 5-分流锥
38
1、直浇道的设计要点
根据内浇道截面积选择喷嘴导入口直径。
A、B、C各段均有脱模斜度,A段为1º30`,B段为 1º30`~3º,C段的斜度根据镶块厚度来确定,镶 块厚斜度小,反之则大。
喷嘴
49
直浇道设计要点
根据压铸件的结构和质量选择直浇道尺寸。 根据内浇道截面积选择喷嘴口小端直径、一般喷 嘴口小端直径面积为内浇道截面积的1.1~1.2倍。 直浇道环形戴面A-A处的壁厚h,对于小型压铸件
取2~3mm,中型压铸件取3~5mm。
直浇道的脱模斜度一般取2°~ 6°。
50
直浇道设计要点(续)
为适应热压室压铸机高效率生产的需要,通常在 浇道套和分流锥内部设置冷却水道。
浇道套
分流锥
冷却水套
51
四、横浇道设计
定义:横浇道是连接直浇道和内浇口的通道。 作用:
把金属液从直浇道引入内浇口内; 横浇道中的金属液还能改善模具热平衡,在 压铸件冷却凝固时起到补缩与传递静压力的 作用。
52
(一)横浇道的结构形式
着充填的形式,亦即影响着压铸件的内在质量, 因此,内浇口的厚度是一个重要尺寸。
27
1、内浇道厚度
内浇道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0.15mm;最大厚
度一般不大于相连的压铸件壁厚的一半;
内浇道过于薄,加工时则难以保证精度;
压铸时分型面形成的披缝会使内浇道截面积发
生很大的波动;
会使内浇道处金属液凝固过快,在压铸件凝固
d)
合理
不合理
21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e)
不合理
e)
合理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22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f)
合理
f)
不合理
23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三)内浇口截面积计算
1、流量计算法 V G A内 或 A内 t充 t充
2
一、浇注系统的结构及分类
(一)浇注系统的结构
图7-1 各种类型压铸机浇注系统的结构
注:1-直浇道; 2-横浇道;3-内浇道; 4-余料
3
(二)浇注系统的分类
按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部位和内浇口形状,可分为; 侧浇道
中心浇道
顶浇道
环形浇道
缝隙浇道 多支浇道 点浇道
4
侧浇道 浇口设于铸件一侧,是常见的浇口形式,
第七章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 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溢流与排气系统设计
1
第一节 浇注系统设计
定义:金属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充填型腔的通道。 组成: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和余料等。 作用:浇注系统对金属液流动的方向、溢流排气 条件、压力的传递、充填速度、模具的温度分布、 充填时间的长短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与 调节作用。
用于直径大于200mm的桶形零件、结构对称壁厚均
匀且在2.0-3.5mm之间的罩壳类零件。
图7-8 点浇道
12
多支浇道 适合于一模多腔。
图7-9 多支浇道
13
二、内浇口设计
内浇口的作用是根据压铸件的结构、形状、大
小,以最佳流动状态把金属液引入型腔而获得
优质压铸件。
主要是确定内浇道的位置、形状和尺寸,要善
图7-12 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33
图7-12 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34
图7-12 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35
三、直浇道设计
直浇道的结构与压铸机的类型有关,分为: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36
(一)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45
图7-13 卧式冷室压铸机用直浇道示意图
46
直浇道设计要点
直浇道的直径D根据压铸件所需的压射比压和 压室充满度确定
直浇道厚度H,一般取直径D的1/3~1/2。
浇口套靠近分型面一端在长度15 ~ 25mm范围
的内孔上加工出1º 30′~ 2º 的脱模斜度。
与直浇道相连接的横浇道一般设置在浇口套的
横浇道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主要 取决于压铸件的形状、大小、型腔个 数,以及内浇道的形式、位置、方向 和流入口的宽度等因素。
53
平直式
扇形式
c)“T”形式
圆弧收缩式 平直分支式
“T”形分支式
分叉式
圆角多支式
54
图7-14 横浇道的结构形式
(一)横浇道的设计原则
横浇道截面积应从直浇道向内浇道方向逐渐缩小。
上方,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47
直浇道设计要点(续)
当卧式冷压室压铸机采用中心浇口时,直浇道的
设计同立式冷压室压铸机。要求直浇道位于浇道
套内孔的上方,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48
(三)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是由压铸机上的喷嘴与
压铸模上的浇道套、分流锥组成。
浇道套
分流锥
16
(二)内浇口设计的原则(续)
应使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程尽可能短,以减
少金属液的热量损失:
内浇道的数量以单道为主,以防止多道金属液
进入型腔后从几路汇合,相互冲击,产生涡流、 裹气和氧化夹渣等缺陷。 压铸件上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且不加工 的部位,不宜设置内浇道。 内浇道的设置应便于切除和清理。
62
(二)圆盖类压铸件
1、表盖压铸件的结构特征
压铸件平均壁厚为4mm,局部壁厚达
11mm。盖上需钻φ18.2mm的两个孔和
M2mm螺孔八个。厚壁处不允许有缩孔和
气孔。采用YL102铝合金。
63
图7-17 表盖压铸件
64
2、浇注系统分析
内浇口设置在 厚壁处,以利 于压力的有效 传递。但由于 内浇口和横浇 道均过薄,厚 壁处气孔、缩 孔仍为严重。
6
图7-3 中心浇道
7
直接浇道(或称顶浇道) 把直浇道的底部直接
作为内浇口,故浇口面积较大,压力传递很好,靠 近浇口的铸件上易生气孔或缩松,浇道需要切除。
图7-4 直接浇道
8
环形浇道 可避免金属液充型时对型芯的正面冲
击,改善充型和排气条件。但铸件清理时除去浇注 系统困难。
图7-5 不同形式的环形浇道
期间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到压铸件上。
28
(1)内浇道厚度的经验数据
29
(2)内浇道厚度与凝固模数的关系
图7-11 内浇道厚度d与凝固模数M的关系
30
凝固模数的计算公式:
M V / A
式中:M是凝固模数(cm); V是压铸件体积(cm3); A是压铸件表面积(cm2)。
31
2、内浇道的宽度和长度
57
四、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
(一)圆盘类压铸件
1、号盘座压铸件的结构特征: 压铸件为φ80mm圆盘形,两面均有圆环形 凸缘和厚薄不均匀的凸台,中心孔和B处镶有铜 嵌件。压铸件总高度为18mm,最薄处壁厚为 1.8mm。采用YL102铝合金,压铸件上不允许有
冷隔和夹渣等缺陷。
58
图7-16 号盘座
允许在模具镶块上直接做出。 分流锥的结构应能起到分流金属液
和带出直浇道的作用。
43
顶杆
图7-12 分流锥的结构形式
44
(二)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是由压室和
浇口套形成。 压室和浇口套可以制成整体,也可以分 别制造。若为后者,压室是压铸机的附 件,浇口套装在定模上随压铸零件不同 而不同。
内浇道的厚度确定后,根据内浇道的截面积即可
计算出内浇道的宽度。根据经验,矩形压铸件内
浇道宽度一般取边长的0.6~0.8倍,圆形压铸件
一般取直径的0.4~0.6倍。 金属液充填型腔时内浇道处的阻力最大,为了减 少压力损失,应尽量减少内浇道的长度,—般取 2~3mm。
32
(五)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浇口套一般镶在定模座板上,采用浇口套可以节 省模具钢和便于加工。
浇口套一个端面A与喷嘴端面相吻合,控制好配
合间隙不允许金属液窜入接合面;浇口套的另一
端面B与定模镶块相接,接触面上的镶块孔比浇
口套孔大1-2mm。
应固定牢固,拆装方便。
41
图7-11 立式压铸机用浇口套示意图
42
3、分流锥设计要点
分流锥单独加工后装在镶块内,不
9
缝隙浇口 设在较高铸件的侧壁高度方向上,它
有利于具有较深内腔、在压铸时不易排气铸件的排 气,但在清理铸件时不易除去浇注系统。
图7-6 缝隙浇道
10
切线浇道 又称切向浇道,适用于环形铸件,内
浇口的两条切线方向应注意尽量不让导引的金属液
冲刷形成铸件内圆的型芯。
图7-7 切线浇道
11
点浇道 点浇口是顶浇口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
68
平面切线式浇
口,金属液首 先封闭分型面, 影响溢流排气 系统作用的发
挥,深腔部位
仍有气孔。
69
反切线式浇口,金属 液首先充填深腔处, 将气体挤向分型面, 从溢流排气系统中排 除,不正面冲击型芯, 又不过早封闭分型面, 充填排气条件良好, 改善铸件质量,提高 模具寿命。
65
内浇口设置在 厚壁处,同时 将内浇口和横 浇道厚度增大, 有利于静压力 的传递,使厚 壁处质量得到 改善。
66
(三)圆环类压铸件
1、结构特征 压铸件外圆有凸纹,其上不允许有气孔。平均壁
厚为3mm,质量为100g,采用ZLl07铝合金。
图7-18 接插
件压铸件
67
平面直注式 浇口,金属 液正面冲击 型芯,易造 成粘模,损 坏压铸件表 面质量,降 低模具使用 寿命。
于利用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动状态,使得压
铸件的重要部位尽员减少气孔和疏松,才保证
压铸件的表面要光洁完整无缺陷。
14
(一)内浇口的分类
15
(二)内浇口设计的原则
有利于压力的传递,内浇道一般设置在压铸件
的厚壁处。
有利于型腔的排气。 薄壁复杂的压铸件.宜采用较薄的内浇道,以 保证较高的充填速度;一般结构的压铸件,宜 采用较厚的内浇道,使金属液流动平稳。 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宜正面冲击型芯,以减少 动能损耗,防止型芯冲蚀。
Leabharlann Baidu
直浇道各段连接处的直径单边放大0.5~1.0mm。
39
1、直浇道的设计要点(续)
由定模镶块与分流锥构成的环形通道截面积一般
为喷嘴导入口的1.2倍左右。分流锥直径为:
式中:d2是直浇道底部环型截面处的外径(mm);d1是直浇道
小端(喷嘴导入口)处直径(mm)。
直浇道与横浇道连接处要求圆滑过渡。
40
2、浇口套设计要点
例如,达伏克对内浇道截面积和压铸件质量之
间的关系提出的经验公式:
A内 0.18G
式中:A内—内浇口面积(mm2) G —压铸件的质量(g) 。
26
(四)内浇道尺寸
内浇道的形状除点浇道、直接浇道为圆形,中
心浇道、环型绕道为圆环形外,基本上为扁平
矩形状。
根据充填理论可知,内浇口的厚度极大地影响
17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a)
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18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b)
b)
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19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c)
c)
不合理
合理
20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d)
适用于多数形状的铸件,便于在清理铸件时除去。
图7-2 不同形式的侧浇道
5
中心浇道
顶部带有通孔的筒类或壳体类压铸件,内浇道开
设在孔口处,同时在中心设置分流锥。
可缩短金属液在充型时的流程,并有利于较深型
腔内气体的通过分型面排出,浇注系统金属液消
耗少,可减少铸件、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在分型 面上的投影面积,减小铸型轮廓,提高压铸机合 型力的有效利用率。 适用于立式冷式压铸机或热压室压铸机。
横浇道截面积都不应小于内浇道截面积。
横浇道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长度。
金属液通过横浇道时的热损失应尽可能地小,保证
横浇道比压铸件和内浇口后凝固。
根据工艺需要可设置盲浇道,以达到改善模具热平
衡,容纳冷污金属液、涂料残渣和空气的目的。
55
(二)横浇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图7-15 横浇道的截面形状
56
表7-2 横浇道截面尺寸的选择
G —压铸件和溢流槽的质量(g) 。
24
表7-1 充型速度推荐值
25
2、经验公式
计算内浇道截面积的经验公式很多,根据不同 的条件可得出不同的经验公式。
59
2、浇注系统分析
60
采用扩张后带收缩式的外 侧浇口,内浇口宽度取压 铸件直径的90% ,将金属 液引向压铸件的中心部位,
对顺利地排渣、排气较为
有利。但由于金属流聚集 在中心部位时,相互冲击,
液流紊乱,故中心部位仍
有少量欠铸和夹渣等缺陷。
61
采用夹角较小的扩散式外 侧浇口,内浇口宽度一般 为压铸件直径的60%,内 浇口设置在靠近凸台处, 将金属液首先填充凸台和 中心部位,使气体、夹渣 挤向内浇口两侧,从设置 在两侧的溢流槽、排气槽 中排除,改善了填充、排 气和压力传递的条件,效 果较好。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主要的组成:
压铸机上喷嘴 模具上的浇口套
镶块
分流锥
37
图7-10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1—余料 2—喷嘴 3—浇道套 4—定模镶块 5-分流锥
38
1、直浇道的设计要点
根据内浇道截面积选择喷嘴导入口直径。
A、B、C各段均有脱模斜度,A段为1º30`,B段为 1º30`~3º,C段的斜度根据镶块厚度来确定,镶 块厚斜度小,反之则大。
喷嘴
49
直浇道设计要点
根据压铸件的结构和质量选择直浇道尺寸。 根据内浇道截面积选择喷嘴口小端直径、一般喷 嘴口小端直径面积为内浇道截面积的1.1~1.2倍。 直浇道环形戴面A-A处的壁厚h,对于小型压铸件
取2~3mm,中型压铸件取3~5mm。
直浇道的脱模斜度一般取2°~ 6°。
50
直浇道设计要点(续)
为适应热压室压铸机高效率生产的需要,通常在 浇道套和分流锥内部设置冷却水道。
浇道套
分流锥
冷却水套
51
四、横浇道设计
定义:横浇道是连接直浇道和内浇口的通道。 作用:
把金属液从直浇道引入内浇口内; 横浇道中的金属液还能改善模具热平衡,在 压铸件冷却凝固时起到补缩与传递静压力的 作用。
52
(一)横浇道的结构形式
着充填的形式,亦即影响着压铸件的内在质量, 因此,内浇口的厚度是一个重要尺寸。
27
1、内浇道厚度
内浇道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0.15mm;最大厚
度一般不大于相连的压铸件壁厚的一半;
内浇道过于薄,加工时则难以保证精度;
压铸时分型面形成的披缝会使内浇道截面积发
生很大的波动;
会使内浇道处金属液凝固过快,在压铸件凝固
d)
合理
不合理
21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e)
不合理
e)
合理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22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f)
合理
f)
不合理
23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三)内浇口截面积计算
1、流量计算法 V G A内 或 A内 t充 t充
2
一、浇注系统的结构及分类
(一)浇注系统的结构
图7-1 各种类型压铸机浇注系统的结构
注:1-直浇道; 2-横浇道;3-内浇道; 4-余料
3
(二)浇注系统的分类
按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部位和内浇口形状,可分为; 侧浇道
中心浇道
顶浇道
环形浇道
缝隙浇道 多支浇道 点浇道
4
侧浇道 浇口设于铸件一侧,是常见的浇口形式,
第七章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 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溢流与排气系统设计
1
第一节 浇注系统设计
定义:金属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充填型腔的通道。 组成: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和余料等。 作用:浇注系统对金属液流动的方向、溢流排气 条件、压力的传递、充填速度、模具的温度分布、 充填时间的长短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与 调节作用。
用于直径大于200mm的桶形零件、结构对称壁厚均
匀且在2.0-3.5mm之间的罩壳类零件。
图7-8 点浇道
12
多支浇道 适合于一模多腔。
图7-9 多支浇道
13
二、内浇口设计
内浇口的作用是根据压铸件的结构、形状、大
小,以最佳流动状态把金属液引入型腔而获得
优质压铸件。
主要是确定内浇道的位置、形状和尺寸,要善
图7-12 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33
图7-12 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34
图7-12 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35
三、直浇道设计
直浇道的结构与压铸机的类型有关,分为: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36
(一)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45
图7-13 卧式冷室压铸机用直浇道示意图
46
直浇道设计要点
直浇道的直径D根据压铸件所需的压射比压和 压室充满度确定
直浇道厚度H,一般取直径D的1/3~1/2。
浇口套靠近分型面一端在长度15 ~ 25mm范围
的内孔上加工出1º 30′~ 2º 的脱模斜度。
与直浇道相连接的横浇道一般设置在浇口套的
横浇道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主要 取决于压铸件的形状、大小、型腔个 数,以及内浇道的形式、位置、方向 和流入口的宽度等因素。
53
平直式
扇形式
c)“T”形式
圆弧收缩式 平直分支式
“T”形分支式
分叉式
圆角多支式
54
图7-14 横浇道的结构形式
(一)横浇道的设计原则
横浇道截面积应从直浇道向内浇道方向逐渐缩小。
上方,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47
直浇道设计要点(续)
当卧式冷压室压铸机采用中心浇口时,直浇道的
设计同立式冷压室压铸机。要求直浇道位于浇道
套内孔的上方,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48
(三)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是由压铸机上的喷嘴与
压铸模上的浇道套、分流锥组成。
浇道套
分流锥
16
(二)内浇口设计的原则(续)
应使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程尽可能短,以减
少金属液的热量损失:
内浇道的数量以单道为主,以防止多道金属液
进入型腔后从几路汇合,相互冲击,产生涡流、 裹气和氧化夹渣等缺陷。 压铸件上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且不加工 的部位,不宜设置内浇道。 内浇道的设置应便于切除和清理。
62
(二)圆盖类压铸件
1、表盖压铸件的结构特征
压铸件平均壁厚为4mm,局部壁厚达
11mm。盖上需钻φ18.2mm的两个孔和
M2mm螺孔八个。厚壁处不允许有缩孔和
气孔。采用YL102铝合金。
63
图7-17 表盖压铸件
64
2、浇注系统分析
内浇口设置在 厚壁处,以利 于压力的有效 传递。但由于 内浇口和横浇 道均过薄,厚 壁处气孔、缩 孔仍为严重。
6
图7-3 中心浇道
7
直接浇道(或称顶浇道) 把直浇道的底部直接
作为内浇口,故浇口面积较大,压力传递很好,靠 近浇口的铸件上易生气孔或缩松,浇道需要切除。
图7-4 直接浇道
8
环形浇道 可避免金属液充型时对型芯的正面冲
击,改善充型和排气条件。但铸件清理时除去浇注 系统困难。
图7-5 不同形式的环形浇道
期间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到压铸件上。
28
(1)内浇道厚度的经验数据
29
(2)内浇道厚度与凝固模数的关系
图7-11 内浇道厚度d与凝固模数M的关系
30
凝固模数的计算公式:
M V / A
式中:M是凝固模数(cm); V是压铸件体积(cm3); A是压铸件表面积(cm2)。
31
2、内浇道的宽度和长度
57
四、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
(一)圆盘类压铸件
1、号盘座压铸件的结构特征: 压铸件为φ80mm圆盘形,两面均有圆环形 凸缘和厚薄不均匀的凸台,中心孔和B处镶有铜 嵌件。压铸件总高度为18mm,最薄处壁厚为 1.8mm。采用YL102铝合金,压铸件上不允许有
冷隔和夹渣等缺陷。
58
图7-16 号盘座
允许在模具镶块上直接做出。 分流锥的结构应能起到分流金属液
和带出直浇道的作用。
43
顶杆
图7-12 分流锥的结构形式
44
(二)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是由压室和
浇口套形成。 压室和浇口套可以制成整体,也可以分 别制造。若为后者,压室是压铸机的附 件,浇口套装在定模上随压铸零件不同 而不同。
内浇道的厚度确定后,根据内浇道的截面积即可
计算出内浇道的宽度。根据经验,矩形压铸件内
浇道宽度一般取边长的0.6~0.8倍,圆形压铸件
一般取直径的0.4~0.6倍。 金属液充填型腔时内浇道处的阻力最大,为了减 少压力损失,应尽量减少内浇道的长度,—般取 2~3mm。
32
(五)内浇道与压铸件和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浇口套一般镶在定模座板上,采用浇口套可以节 省模具钢和便于加工。
浇口套一个端面A与喷嘴端面相吻合,控制好配
合间隙不允许金属液窜入接合面;浇口套的另一
端面B与定模镶块相接,接触面上的镶块孔比浇
口套孔大1-2mm。
应固定牢固,拆装方便。
41
图7-11 立式压铸机用浇口套示意图
42
3、分流锥设计要点
分流锥单独加工后装在镶块内,不
9
缝隙浇口 设在较高铸件的侧壁高度方向上,它
有利于具有较深内腔、在压铸时不易排气铸件的排 气,但在清理铸件时不易除去浇注系统。
图7-6 缝隙浇道
10
切线浇道 又称切向浇道,适用于环形铸件,内
浇口的两条切线方向应注意尽量不让导引的金属液
冲刷形成铸件内圆的型芯。
图7-7 切线浇道
11
点浇道 点浇口是顶浇口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
68
平面切线式浇
口,金属液首 先封闭分型面, 影响溢流排气 系统作用的发
挥,深腔部位
仍有气孔。
69
反切线式浇口,金属 液首先充填深腔处, 将气体挤向分型面, 从溢流排气系统中排 除,不正面冲击型芯, 又不过早封闭分型面, 充填排气条件良好, 改善铸件质量,提高 模具寿命。
65
内浇口设置在 厚壁处,同时 将内浇口和横 浇道厚度增大, 有利于静压力 的传递,使厚 壁处质量得到 改善。
66
(三)圆环类压铸件
1、结构特征 压铸件外圆有凸纹,其上不允许有气孔。平均壁
厚为3mm,质量为100g,采用ZLl07铝合金。
图7-18 接插
件压铸件
67
平面直注式 浇口,金属 液正面冲击 型芯,易造 成粘模,损 坏压铸件表 面质量,降 低模具使用 寿命。
于利用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动状态,使得压
铸件的重要部位尽员减少气孔和疏松,才保证
压铸件的表面要光洁完整无缺陷。
14
(一)内浇口的分类
15
(二)内浇口设计的原则
有利于压力的传递,内浇道一般设置在压铸件
的厚壁处。
有利于型腔的排气。 薄壁复杂的压铸件.宜采用较薄的内浇道,以 保证较高的充填速度;一般结构的压铸件,宜 采用较厚的内浇道,使金属液流动平稳。 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宜正面冲击型芯,以减少 动能损耗,防止型芯冲蚀。
Leabharlann Baidu
直浇道各段连接处的直径单边放大0.5~1.0mm。
39
1、直浇道的设计要点(续)
由定模镶块与分流锥构成的环形通道截面积一般
为喷嘴导入口的1.2倍左右。分流锥直径为:
式中:d2是直浇道底部环型截面处的外径(mm);d1是直浇道
小端(喷嘴导入口)处直径(mm)。
直浇道与横浇道连接处要求圆滑过渡。
40
2、浇口套设计要点
例如,达伏克对内浇道截面积和压铸件质量之
间的关系提出的经验公式:
A内 0.18G
式中:A内—内浇口面积(mm2) G —压铸件的质量(g) 。
26
(四)内浇道尺寸
内浇道的形状除点浇道、直接浇道为圆形,中
心浇道、环型绕道为圆环形外,基本上为扁平
矩形状。
根据充填理论可知,内浇口的厚度极大地影响
17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a)
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18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b)
b)
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19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c)
c)
不合理
合理
20
图7-10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
压铸件内浇口设计方案示例(d)
适用于多数形状的铸件,便于在清理铸件时除去。
图7-2 不同形式的侧浇道
5
中心浇道
顶部带有通孔的筒类或壳体类压铸件,内浇道开
设在孔口处,同时在中心设置分流锥。
可缩短金属液在充型时的流程,并有利于较深型
腔内气体的通过分型面排出,浇注系统金属液消
耗少,可减少铸件、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在分型 面上的投影面积,减小铸型轮廓,提高压铸机合 型力的有效利用率。 适用于立式冷式压铸机或热压室压铸机。
横浇道截面积都不应小于内浇道截面积。
横浇道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长度。
金属液通过横浇道时的热损失应尽可能地小,保证
横浇道比压铸件和内浇口后凝固。
根据工艺需要可设置盲浇道,以达到改善模具热平
衡,容纳冷污金属液、涂料残渣和空气的目的。
55
(二)横浇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图7-15 横浇道的截面形状
56
表7-2 横浇道截面尺寸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