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诊疗指南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疗规范
一、理化特性
铅为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原子量207.21,密度11.34g/cm3,质软,延展性大,在常温下即可轧成铅皮、铅箔。熔点324.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冒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Pb
2
O),凝集为烟尘。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PbO);温度升高到接近450℃
时进一步氧化成三氧化二铅(樟丹,Pb
2O
3
),至450℃以上时形成四氧化三铅
(Pb
3O
4
)。金属铅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碳酸和有机酸。铅的化合物很多,
常用的有:一氧化铅(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红丹)、二氧化铅、碱式碳酸铅、碱式硫酸铅、硫化铅、硫酸铅、铬酸铅、醋酸铅、砷酸铅、硝酸铅、硅酸铅、碱式亚磷酸氢铅。
二、接触机会
常见的职业性铅接触行业有:铅矿开采及冶炼;蓄电池行业;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构件等;交通运输业;制造放射线防护材料;印刷行业;电力与电子行业;军火工业;化工行业;食品行业。铅化合物接触行业有:油漆、颜料行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农药工业;玻璃、景泰蓝、陶瓷工业等。
三、毒代动力学
1、吸收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一般不经皮肤吸收。有机铅如醋酸铅可有少量经皮肤吸收。铅经呼吸道吸收较为迅速,吸入的氧化铅烟约有40%吸收入血循环,其余由呼吸道排出。铅尘的吸收取决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消化道摄入的铅化合物约有5%~10%通过胃肠道吸收。缺铁、缺钙及高脂饮食可增加胃肠道对铅的吸收。
2、分布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铅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磷酸氢铅。血循环中的铅早期分布于肝、肾、脑、皮肤和骨骼肌中,数周后,由软组织转移到骨,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铅在骨内先进入长骨小梁部,然后逐渐分布于皮质。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于骨内,比较稳定。
3、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当缺钙或因感染、饮酒、外伤、服用酸性药物等改变体内酸碱平衡时,以及骨疾病(如骨质疏松、骨折),可导致骨
内储存的磷酸铅转化为溶解度增大100倍的磷酸氢铅而进入血液,引起铅中毒症状发生。
4、排泄体内的铅排出缓慢,半减期估计5~10年,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尿中排出量可代表铅吸收状况。少部分铅可随粪便、唾液、汗液、脱落的皮屑等排出。血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乳汁内的铅也可影响婴儿。
四、发病机制
由于铅是带正电的金属,对带负电的巯基具有高度亲和力,其毒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各个器官中与巯基有关的酶,其中受干扰最严重的是抑制呼吸色素的生成,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细胞膜的运输功能。
1、铅对造血系统的损伤:
(1)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卟啉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受到一系列巯基酶的作用,由于铅对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的抑制作用,血中ALA增多,由尿排出;铅抑制粪卟啉原氧化酶,使血中粪卟啉Ⅸ增多,尿中排出粪卟啉增多;铅抑制亚铁结合酶,使原卟啉不能与二价铁结合为血红素,使血红细胞中原卟啉增多;并可与红细胞线粒体内含量丰富的锌结合,致锌原卟啉增加,结果由于卟啉代谢障碍而影响血红素的合成。铅导致骨髓内纤维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能与铅抑制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使大量核苷酸蓄积在细胞浆内,并妨碍微粒体RNA 的降解有关。(2)溶血:铅可激活红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钾增加,钠减少,钾逸出红细胞,至细胞膜崩溃,铅还与红细胞表面的磷酸盐结合成不溶性磷酸铅,使红细胞机械脆性增加,导致红细胞易于溶解、破坏,引起溶血。
2、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铅影响卟啉代谢,引起血内ALA增多,由于ALA 与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化学结构相似,ALA又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与GABA竞争突触膜上的GABA受体,影响GABA的功能,引起认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神经行为学改变。铅对中枢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还发现,铅能明显抑制培养皮层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铅浓度越大越明显。由于血红素是合成细胞色素的辅基,铅干扰血红素合成,导致脑内及周围神经内细胞色素C 浓度降低,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而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铅接触者部分可出现神经-肌电图的异常改变。
3、铅对消化系统的损伤:铅可抑制肠壁碱性磷酸酶和ATP的活性,致太阳丛神经病变,引起肠壁平滑肌痉挛;或致小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引起肠道缺血,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发生腹绞痛。由于铅主要蓄积部位是肝脏,肝损害多见于急性铅中毒,临床观察职业性铅中毒也可引起肝损害。
4、铅对肾脏的损伤:铅在体内软组织中的分布,以肝、肾组织内含量最高。由于铅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可造成肾小管的损害,铅与线粒体膜蛋白结合,也可进入线粒体基质与氨基酸的某些反应基团结合,对线粒体中的几种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急性铅肾病多见于儿童铅中毒,以损害肾近曲小管壁细胞为主,使肾小管再吸收障碍。慢性铅肾病多见于成人职业性铅接触,病理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与细胞增生并存,早期临床表现很隐匿。
五、临床表现
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可致急性铅中毒,多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绞痛,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已极罕见。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患者可有头痛、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性情烦躁等。
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关节疼痛伴肢体远端手套、袜套样浅感觉障碍,重者则表现为“铅麻痹”,或因伸肌无力而出现“垂腕”,多以手为重,“垂足”临床已少见。神经-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
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精神抑郁或狂躁、强迫妄想、幻觉、谵妄、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癫痫样抽搐,可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少数患者可有视乳头水肿,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轻度增高,蛋白增高。
2.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重者可出现腹绞痛,多为突然发作,部位常在脐周,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烦躁、冷汗、体位卷曲,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以上。检查腹部常平坦柔软,轻度压痛但无固定点,肠鸣减弱。少数患者可有肝大,但肝功能多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