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习题答案合集

统计学   习题答案合集
统计学   习题答案合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日常生活中“统计”一词的含义包括、和。

2.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和。

3.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包括、、和。4.统计学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主要有、、、和。

5.数理统计学的创始人是将____________和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

6.统计整理分析的方法可分为和。

7.根据总体包括单位数量不同,总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标志按所反映单位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和。标志按其在各单位的表现是否相同,可分为和。

9.按照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统计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分为:、、和。

10.统计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统计工作

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统计方法

2.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指标是说明()。

A.总体特征的

B.总体单位特征的

C.数量标志的名称

D.品质标志的名称

4.标志是说明()

A.总体特征的

B.总体单位特征的

C.它只是数量标志的名称

D.它只是品质标志的名称

5.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6.进行金融系统职工普查,则总体单位是()

A.全部金融机构

B.金融系统全部职工

C.每个金融机构

D.金融系统每一位职工

7.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所有制

D.劳动生产率

8.某同学的统计学导论考试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标志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设备台数

B.工业企业数量

C.储蓄存款余额

D.学生人数

10.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11、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12.数量指标的数值是:甲、用绝对数形式表示;乙、用相对数或平均数形式表示。质量指标通常是由:丙、品质标志综合得到的;丁、数量指标派生的。答案为()。

A.甲与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乙与丁

13.以下相对数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

A.劳动生产率

B.人口密度

C.婴儿性别比

D.人均耕地面积

14.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属于定序尺度的有()。

A.人口数

B.民族

C.学习成绩

D.经济增长率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得来的,而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得来的。

B.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

C.全国人口普查中,每个家庭为总体单位。

D.在同一研究目的下,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为指标,所有制形式为品质标志。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

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C.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D.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E.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2.以下几种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性别

B.年龄

C.文化程度

D.职业

E.成绩

3.以下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国内生产总值

B.钢材年产量

C.生产能力利用率

D.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

E.贷款平均余额

4.指出下列变量中的离散变量()。

A.我国钢产量

B.企业数

C.职工人数

D.设备台数

E.存款余额

5.要研究全国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与劳保福利情况,下列各项属于统计指标的数据有()。

A.老王年工资收入3万元

B.国有企业人均年工资2.5万元

C.李大妈年工资收入1万元

D.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年终奖1万元

E.小张每月津贴500元

6.某市共有商店850个,职工人数4.3万人,商品销售总额20亿元,人均销售额46512元,其中某一商店职工人数50人,商品销售额200万元。上述资料出现了()

A. 总体

B. 总体单位

C. 标志

D. 数量指标

E.质量指标

四、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2.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4.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5.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6.统计工作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实践活动。

7.同一个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范围不同,可能是总体也可能是总体单位。

8.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数量指标用数值表示。

9.品质标志就是不变标志。

10.在数据的计量尺度中,定类尺度最为粗略。

五、思考题

1.统计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总体、总体单位、样本之间有何联系?

3.举例说明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质量指标、数量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5.分析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属于何种计量尺度。

进出口总额所有制形式逾期贷款率民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数据、统计工作、统计学

2.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3.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和开发应用

4.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

5.凯特勒、概率论、统计方法

6.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7.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变异标志、不变标志

9.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矩尺度、定比尺度

10.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A 6.D 7.A 8.D 9.C 10.B 11.C 12.B 13.D 14.C 15.B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ACD 3.CDE 4.BCD 5.BD 6.A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

一、填空:

1.统计数据收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统计资料的过程。

2.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直接观察法,(2),(3)(4)。

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普查、、、。

4.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5.统计调查的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明确调查目的,(2),(3)(4)(5)(6)(7)。

6.数据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或是对已有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行再整理。

7.数据整理的程序包括:(1)统计资料的审核,(2),(3)或绘制统计图,(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8.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9.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和。

10.统计上规定,凡是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这一个单位归入作为的那一组内,即所谓“上限在不内”原则。

11.统计分组必须先对所研究现象的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确定所研究现象的属性及其内部差别,而后才能够选择出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

二、单选题

1.统计调查对象是()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

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

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报告单位

4.对银行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所有银行

B.银行所有职工

C.每个银行

D.银行每个职工

5.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

B.每一个家庭

C.每个银行

D.银行每个职工

6.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

A.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

D.与调查单位相一致

7.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一般采用()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8.在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对原始资料的审核,重点是审核原始资料的()

A.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B.资料的完整性与代表性

C.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D.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在统计分组时,若某个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

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一组,归入其中

11.在变量数列中,频率是指()

A.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

B.各组的比率相互之比

C.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D.各组的单位数

12.当某一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意味着()

A.组距一定

B.组数一定

C.全距一定

D.组限一定

13.把保定市所有商店按商品销售额分组()

A.只能进行单项式分组

B.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C.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D.无法进行分组

14. 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包括()

A.总标题和数字资料

B.主词和宾词

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

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

15. 统计表的构成,从内容上看,包括()

A.总标题和指标数值

B.主词和宾词

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

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

16.编制单项数列,作为分组依据的变量是:甲、离散型变量;乙、连续型变量。而变量值的变动范围:丙、较小;丁、较大。答案为()

A.甲与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乙与丁

17.在编制变量数列时,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大,宜编制:甲、单项数列;乙、组距数列。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大,且变动很不均匀时,宜编制:丙、等距数列;丁、异距数列。答案为()

A.甲与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乙与丁

18.统计表按主词分组的情况不同,分为()。

A.简单表和分组表

B.简单表和复合表

C.分组表和复合表

D.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19.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20. 统计表按宾词排列情况不同分为()

A.宾词简单排列与分组

B.宾词简单排列与分组平行排列

C.宾词简单排列与分组层叠排列

D.宾词简单排列、分组平行排列与分组层叠排列

三、多选题

1.下面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

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B.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

C.某地区居民储蓄存款

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

E.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抽样调查()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是一种非连续性调查

C.可以消除抽样误差

D.应遵循随机原则

E.能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3.洛伦茨曲线()

A.是一种向下累计曲线

B.可以用于反映财富的分布曲线

C.可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

D.越接近对角线基尼系数越大

E.其图形能制作成直方图

4.在我国第五次全国人中普查中()

A.每个中国公民是调查单位

B.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全国男性人口数是品质标志

D.年龄是变量

E.每个家庭是填报单位

5.普查()

A.是专门组织的调查

B.属于经常性调查

C.属于一次性调查

D.属于全面调查

E.是可以广泛采用的调查方法

6.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包括()

A.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B.以经常性的统计报表为主体

C.以周期性重点调查为基础

D.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E.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为补充

四、判断题

1.概率抽样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调查对象的总体特征。

2.从分组的性质来看,分组兼有“份”与“合”双重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合”,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分”。

3.分布数列有各组的名称和单位数组成,它能够反映总体各组之间的单位分布状况。

4.以样本资料推断出的总体数量特征值肯定比全面调查所得的统计指标数值误差大。

5.为了观察球迷的人员构成,可以把球迷分为男、女、老、少四组,统计出各组的人数,并计算各组人数所占比重。

五、编表制图

1.采用抽样方式调查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消费品支出额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928,999,946,950,864,1050,927,949,852,1027,928,978,816,1000,918,1040,854,1100,900,866,905,954,890,1006,926,900,999,886,1120,893,900,800,938,864,919,863,981,916,818,946,926,895,967,921,978,821,924,651,850。

要求:

(1)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向上累计分布曲线图、向下累计分布曲线图。

(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2.某行业协会的40家企业201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

152,124,129,116,100,103,92,95,127,104,105,119,114,115,87,103,118,142,135,125,1 17,108,105,110,107,137,120,136,117,108,97,88,123,115,119,138,112,146,113,126。要求:

(1)根据以上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2)行业协会规定:产品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的企业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的企业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的企业为落后企业。将以上数据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分组。

3.某省考试院对2011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12000名考生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

年龄18-19 20-21 22-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59 人数所占百分

1.9 34.7 34.1 17.2 6.4

2.7 1.8 1.2

比(%)

要求: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年龄分布直方图。

(2)根据直方图分析成人自学考试人员年龄分布的特点。

4. 某地区2011年国有经济企业的房屋施工面积为350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000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集体经济企业的上述相应数字为12000万

平方米、8800万平方米、2000万平方米;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相应数字为83000万米,79000

万平方米,74000万平方米。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统计表。

5.某学院某个毕业班学生共有30名学生,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下表:

学员编号性别年龄就业单位学员编号性别年龄就业单位

1 男24 工商银行16 女20 农业银行

2 男21 工商银行17 男2

3 农业银行

3 女22 工商银行18 女23 建设银行

4 女23 建设银行19 女20 工商银行

5 男21 建设银行20 男19 工商银行

6 男21 农业银行21 男19 建设银行

7 女22 建设银行22 女20 建设银行

8 女20 工商银行23 女20 农业银行

9 女23 工商银行24 女21 农业银行

10 男23 农业银行25 女23 工商银行

11 女24 农业银行26 男24 建设银行

12 女21 工商银行27 女19 建设银行

13 女23 建设银行28 男20 工商银行

14 男20 工商银行29 女20 农业银行

15 女20 农业银行30 男21 农业银行

要求:用所给资料编制统计表,反映学生在不同银行就业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调查方法,收集;

2. 报告法,采访法,登记法;

3.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统计报表制度;

4.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5.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设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

和问卷,确定调查时间,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报告的撰写;6.分类和汇总;7. 资

料的分组和汇总,编制统计表;8. 某个标志,不同性质;9. 穷尽原则,互斥原则;10. 下

限值;11. 本质。

二、单选题

1. C

2. A

3. A

4. B

5. A

6. B

7. D

8. A

9. B 10. B

11.C 12. C 13. B 14. D 15. B 16. A 17. D 18. D 19. B 20. D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 BCD

4. ABDE

5. ACD

6. A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

五、编表制图

(略)

第五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填空题

1、根据正态分布再生定理可以看出,当总体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平均数服从()

2、参数估计是用()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

3、参数估计量的理想性质包括:()、()、一致性、充分性。

4、样本统计量是样本的一个函数,是()变量。

5、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称为()

6、在对所有研究的总体进行概率抽样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抽样分布,根据样本数据去估

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

7、参数估计有两种基本形式:()估计和()估计

8、在给定置信度与极限误差的前提下,样本容量可利用极限误差、()与抽样标准差三

者见的数量关系去计算。

9、当抽样标准差保持不变时,极限误差与()两者之间呈同一方向变化。

10、区间估计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估计的精度要求和()要求。

单选题

1.抽样分布是指()

A、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

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D、样本数量的分布

2. 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4、16、36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A、保持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3. 设随机变量X、Y服从正态分布,X~N(μ,16),Y~N(μ,25),记P1=P{X≤μ-4},P2=P{Y ≥μ+5},则( )

A. 对任何μ都有P1=P2

B. 对任何实数μ都有P1

C. 只有μ的个别值,才有P1=P2

D. 对任何实数μ都有P1>P2

4. 置信系数(1-a)表达了置信区间的()

A、准确性

B、精确性

C、显著性

D、可靠性

5. 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

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入这一区间内

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未落入这一区间内

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内,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内,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

6. 当样本单位数充分大时,样本估计量充分地靠近总体指标的可能性趋于1,称为抽样估计的()

A. 无偏性

B. 一致性

C. 有效性

D. 充分性

7. 某地区的写字楼月租金的标准差为80元,要估计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希望的抽样误差为15元,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A. 100

B.110

C. 120

D. 130

8. 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其均值为,标准差为s=12,总体均值的95%

的置信区间为()

A. (81-1.97,81+1.97)

B. (81-2.35,81+2.35)

C. (81-3.10,81+3.10)

D. (81-3.52,81+3.52)

9. 对于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 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 F分布

10、假设总体比率为0.4,采取重复抽样的方法从此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比率的期望值为()

A. 0.3

B.0.4

C. 0.5

D. 0.45

多选题

1. 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总体参数有()

A. 统计量

B. 总体均值

C. 总体比率

D. 总体方差

E. 总体标准差

2.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 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B. 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称度

C. 样本单位数

D. 抽样方法

E.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 参数估计中估计量具有的优良性质包括()

A. 无偏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E. 可靠性

4.指出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在置信水平一定的水平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应缩小样本量

B. 在置信水平一定的水平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应增大样本量

C. 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应降低置信水平

D. 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应提高置信水平

E. 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就应提高置信水平

5. 指出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B. 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大

C. 样本量越小,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D. 样本量越小,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大

E.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与样本量无关

判断题:

1、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总体方差已知和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总体均值均服从正态

分布。()

2、当所研究的总体为有限总体时,简单抽样又分为放回抽样和不放回抽样。()

3、对于来自于正态总体的样本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

(n-1)的分布。()

4、总体均值、总体方差、总体比率的估计均可从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5、在进行正式抽样调查前进行几次试验性的调查,用试验中方差最小值代替总体方差。

()

计算题:

1、某地区的电视台委托调查公司估计地区内居民平均每日的看电视时间。调查公司随机抽取了100名居民进行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时间为4个小时。如果已σ=小时。试求:

知总体的标准差15

(1)该地区内居民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度为95%)

(2)如果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27分钟,这是置信度是多少。

2、一个银行的管理人员想估计每位顾客在该银行的月平均存款额。他假设所有顾客月存款额的标准差为1000元,要求的估计误差在200元以内,置信水平为99%。应选取多大的样本。

3、某工厂要估计一批总数5000件的产品的废品率,于是随机抽出400件产品进行检测,发现有32件废品,试给出该批产品的废品率的区间估计(置信度为95%)

一、填空题

1、正态分布

2、样本

3、无偏性、有效性

4、随机

6、统计推断

7、点估计、区间估计

8、临界值

9、临界值

10可靠性

二、单选题

1-5CCADC 6-10 BCBAB

三、多选题

1、BCDE

2、BCDE

3、ABCD

4、BD

5、AD

四、判断题

1-5FTTTF

四、计算题

1、

2、已知

则应抽取的样本容量为n=

3、

第六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一、单选题

1、设总体X~N(μ,σ2),(X1,X2,…,X 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2已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应当选取的统计量为

A B C D

2、设总体X~N(μ,σ2),(X1,X2,…,X 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2已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在α水平下,其拒绝域为

A (-Uα/2, Uα/2)

B (-∞, -Uα)

C (Uα, +∞)

D (-∞, -Uα/2)∪(Uα/2,+∞)

3、设总体X~N(μ,σ2),(X1,X2,…, X 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2未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在α水平下,其拒绝域为

A (-tα/2, tα/2)

B (-∞, -tα)

C (tα, +∞)

D (-∞, -tα/2)∪(tα/2, +∞)

4、设总体X~N(μ1,σ12), (X1,X2,…,X n1)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设总体Y~N(μ

2, σ22), (Y

1,

Y2,…, Y n2)为来自总体Y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12、σ22未知,但σ12=σ12

时,作假设检验H0:μ1=μ2,H1:μ1≠μ2,则应选取的统计量是A

B

C

D

5、设总体X~N(μ1,σ12), (X1,X2,…, X n1)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设总体Y~N(μ

2, σ22), (Y

1,

Y2,…, Y n2)为来自总体Y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12、σ22已知时,作假设检

验H0:μ1=μ2,H1:μ1>μ2,则在α水平下,其拒绝域为

A、(Uα, +∞)

B、(tα, +∞)

C、(-∞, -Uα)

D、(-∞, -tα)

6、设X、Y是非正态总体,(X1,X2,…,X n1)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Y1,Y2,…,Y n2)为来自总体Y的一个样本.D(X)=σ12,D(Y)=σ22未知.当n1、n2充分大(n1≥50, n2≥50)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应选取的统计量是

A、 B、

C、 D、

7、某种产品要求其某项指标不得低于1600,现在从一批此产品中随机抽取26件,计算其指标平均值为1637。已知该产品的指标服从标准差σ=150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判定这批产品为不合格的区域是

A、(-∞, -1.96)

B、(-∞, -1.645)

C、(1.645, +∞)

D、(1.96, +∞)

8、已知矿砂的标准镍含量为3.25%,某批矿砂的5个样本中的镍含量,经测定为

(%):3.25 3.27 3.24 3.28 3.24 设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问在显著性水平α=0.01水平下,能否认为这批矿砂的镍含量符合标准.

A、不符合标准

B、符合标准

9、为测定新发现的甲、乙两锌矿石的含锌量,分别抽取容量为9和8的样本。分析测得后,算得两样本均值和方差为

,

,

s12=0.1188144, s22=0.1519. 若甲、乙两矿石的含锌量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设在α=0.05水平下,判定甲、乙两锌矿的含锌量相同的区域为

A、(-∞,-1.7531)

B、(-∞,-2.1315)∪(2.1315,+ ∞)

C、(1.7531,+∞)

D、(-2.1315,+2.1315)

10、为了比较两种枪弹的速度(单位:m/s),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速度测定,算得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方差为:枪弹甲:n

1

=110,,s12=120.41,枪弹乙:

n

2=100 ,

,

s22=100.00,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是否可以判定枪弹

甲的平均速度比枪弹乙的速度快

A、可以判定

B、不可以判定

11、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 次重复试验,则组间离差平方和Q A为

A、B、

C、D、

12、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 次重复试验,则组内离差平方和Q e为

A、B、

C、D、

13、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 次重复试验,则对H0进行检验时,要查表求下面哪个临界值的值.

A、Fα(n-1,n(m-1))

B、Fα(m-1,m(n-1))

C、Fα(m-1,n(m-1))

D、Fα(n-1,m(n-1))

1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次重复试验,则统计量F=

A、B、

C、D、

15、试验三种不同的农药,看它们在杀虫率方面有无显著的不同,试验结果如下:

农药A87.4 85.0 80.2 75.2 81.3

农药B90.5 88.5 87.3 94.7 92

农药C56.2 62.4 55.0 48.2 58.3

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不同农药的杀虫率是否有无显著差异?

A、有显著差异

B、无显著差异

二、填空题

1、小概率原理是( )

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 )

3、把( )叫做拒绝域

4、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表示( )

5、设总体X~N(μ,σ2),σ2未知,检验假设H0:μ=μ0;H1:μ≠μ0,(x1,x2,…,x n)为样本值,使用T检验法,其拒绝域与( )有关

6、若总体X~N(μ,32),要我们检验假设H0:μ≤μ0 ;H1:μ>μ0,则其拒绝域与( )有关,与( )无关

7、某林场造林若干亩,从中抽取50株,测得平均高度为9.2m,样本方差为1.6m2,设树高服从正态分布。问此林场的树高与10m的差异是否显著,对该问题提出假设H0:( );H1:( ).用( )检验法

8、设总体X~N(μ,σ2),σ2未知, (x1,x2,…,x n)是X的一个样本观测值,则对于假设H0:μ=μ0,H1:μ>μ0的拒绝域为( )(显著性水平为α).

9、对正态总体X~N(μ,σ2)的假设为H0:μ=21,H1:μ<21,抽取一个容量为n=17

的样本,计算得到,s2=3.982,对H0作检验利用统计量为( ),显著性水平α=0.05,检验结果是( )H0.

三)多选题

1、显著性水平与检验拒绝域的关系()

A.显著性水平提高,意味着拒绝域缩小

B.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拒绝域扩大

C.显著性水平提高,意味着拒绝域扩大

D.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拒绝域缩小

E.显著性水平提高或降低,不影响拒绝域的变化

2、第一类错误()

A.是在原假设不真实的条件下发生

B.是在原假设真实的条件下的发生

C. 决定于原假设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

D. 原假设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越大,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E. 原假设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越小,犯第二类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3、假设检验的步骤是()

A.提出原假设与备选假设

B.构造检验统计量

C. 根据显著性水平,确定拒绝域

D. 判断分析

E. 左侧检验

4、当备选假设形式为:H0:U U0,则统计检验应使用()

A.双侧检验

B.单侧检验

C.左侧检验

D.右侧检验

5、原假设是真实的,判断结论是拒绝原假设,这是一种()

A.正确的判断

B.错误的判断

C.弃真错误

D.取伪错误

E.第一类错误

四.计算题

1、已知某炼铁厂铁水含碳量服从正态分布N(4.55,0.1082).现在测定了9炉铁水,其

平均含碳量为 4.484,如果方差没有变化,可否认为现在生产之铁水平均含碳量仍为4.55(α=0.05)?

2、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1000(h),现在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25件,测得其寿命平均值为950(h),已知该种元件寿命服从标准差σ=100(h)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确定这批元件是否合格

3、正常人的脉搏平均为7

2次/min,现某医生测得10例某慢性病患者的脉搏(次/min)如下:

54 67 68 78 70 66 67 70 65 69

问在α=0.05水平下,此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脉搏有无显著性差异(已知患者的脉搏服从正态分布)

4、检验某种型号玻璃纸的横向延伸率,测得25个数据,经计算得出(%),样

本标准差s=4.56,假定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检验玻璃纸的横向延伸率的均值是否为55%?

5、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在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某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0.5(单

).现取5份水样,测得该有害物质含量,得如下数据:

位:0/

00

0.53 0.542 0.516 0.494 0.512

问抽样检验结果是否能说明含量超过了规定(α=0.10)?

6、某机床厂原来加工的轴椭圆度的平均值为0.085mm,标准差为0.025mm,现在进行技术改革后,在产品中选取200个轴进行检验,测得椭圆度的平均值为0.083mm,若假定标准差不变,试在α=0.05下检验该厂生产是否正常

7、甲、乙两种工艺方法生产同一种产品,产品的某种性能指标分别服从正态分布: X~N(μ

,0.212),Y~N(μ2,0.252).这两种方法生产同一种产品所测得的该指

1

标的9对数如下:

甲工艺: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乙工艺: 0.10 0.21 0.52 0.32 0.78 0.59 0.68 0.77 0.87

试问:根据数据,能否说明两种工艺对产品的该性能指标有显著影响

(α=0.05)?

8、某学校从两个班的学生中随机选取样本,研究完成某课后作业所需要的平均时间,甲

班抽10名学生,其平均时间,方差s12=144;乙班抽了8名学生,其平均时间

,方差s22=110 设α=0.05,能否说明乙班完成的时间比甲班短(假定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

9、在10个相同的地块上对甲、乙两种小麦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每个品种播种5块地,

得产量数据,经计算,s12=2652,,s22=11682.假定小麦产量服从正态分

布,且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问在显著性α=0.05下,两种小麦平均产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10、检验了12匹马,测得每100ml血清中含无机磷平均为3.29ml,标准差为0.27ml,又检验了14头羊,每100ml血清中含无机磷平均为3.96ml,标准差为0.4ml 设马和羊的血清中含无机磷的量都服从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检验马的血清中含无机磷的量是否比羊的少?(假定方差相等)

11、某烟厂从生产的两种香烟中独立地抽取容量相同的烟草样本测其尼古丁含量,分别作了六次测定,结果如下:

甲: 25 28 23 26 29 22

乙: 28 23 30 25 21 27

假定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有共同方差,试问两种香烟的尼

古丁含量有无显著差异(α=0.05)?

12、由居民Ⅰ区抽100户组成样本,其在目前的房子中平均居住的时间是个月,方差s12=900;在居民Ⅱ区抽120户组成样本,其平均居住时间是个月,方差是s22=1000 在α=0.05水平下,是否可以判定Ⅰ区居民平均居住时间比Ⅱ区短?

五.判断题

1、在假设的前提下,利用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根据大概率原理

2、统计学中把拒绝备则假设时所犯的错误称为α错误

3、统计学中把接受原假设时所犯的错误称为β错误

4、如果原假设为假而被接受,则犯了β错误

5、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指对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进行的显著性检验

答案

一、单选题

1、C

2、B

3、D

4、A

5、A

6、D

7、B

8、B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D

3、ABCD

4、BC

5、CE

三、填空题

1、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2、带有概率性质的反证法

3、拒绝原假设H0的区域

4、H0为真,但拒绝H0的概率

5、显著性水平α,样本容量n

6、显著性水平α样本值和样本容量n

7、μ=10 μ≠10 U

8、

9、~t(n-1) 接受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五、计算题

1、

解. 设现在的铁水含碳量为X,显然X~N(μ, 0.1082)

根据题意,有假设

H0: μ=4.55, H1: μ≠4.55

因为总体方差已知,选用统计量

~N(0, 1)

当H0成立时

~N(0, 1)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由于所作检验的模型为模型(Ⅰ),故其拒绝域为{|u0|≥Uα/2}.

根据,寻找临界值U

α/2,即

Φ(Uα/2)-Φ(-Uα/2)=1-α=0.95,

∴ Φ(Uα/2)=1-α/2=0.975 ,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时期资料和时点资料。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非全面资料。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 8、凯特勒是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 9、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10、统计学按其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统计学按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12、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客观性,总体性、数量性和扩展性几大特征。 13、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_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7世纪中叶,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15、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不是研究实质性问题的科学。 16、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归纳推断法。 17、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18、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的过程。 二、单选题

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反映职能 D.监督职能 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C )。 A.15世纪末叶 B.16世纪末叶C。17世纪末叶 D.18世纪末叶 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B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4、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 B )。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5、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A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6、统计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A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7、“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8、统计活动的特点是(B )。 A.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客观性B.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和客观性 D.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9、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D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多选题 l、统计资料或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A )(B )( D )( E )()。 A.客观性 B.总体性 C.社会性D.数量性 E.扩展性

统计学作业答案

1. 一家调查公司进行一项调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某市电信营业厅大客户对该 电信的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人员随机访问了30名去该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 的大客户,发现受访的大客户中有9名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较两年前 好。试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大客户中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较两年前 好的比率进行区间估计。 4.据某市场调查公司对某市80名随机受访的购房者的调查得到了该市购房 者中本地人购房比率p 的区间估计,在置信水平为10%下,其允许误差E = 0.08。则: (1)这80名受访者样本中为本地购房者的比率是多少? (2)若显著性水平为95%,则要保持同样的精度进行区间估计,需要调查 多少名购房者。 解:这是一个求某一属性所占比率的区间估计的问题。根据已知n =30,2 /αz =1.96,根据抽样结果计算出的样本比率为%30309?==p 。 总体比率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n p p z p ?1??2/-±α 计算得: ()n p p z p ?1??2/-±α=30%()30 %301%3096.1-??± =(13.60%,46.40%) 5、某大学生记录了他一个月31天所花的伙食费,经计算得出了这个月平均每天 花费10.2元,标准差为2.4元。显著性水平为在5%,试估计该学生每天平 均伙食费的置信区间。 解:由已知:=x 10.2,s =2.4,96.1025.0=z ,则其置信区间为: 314 .296.12.10025.0?±=±n s z x =〔9.36,11.04〕。 该学生每天平均伙食费的95%的置信区间为9.36元到11.04元。

6、据一次抽样调查表明居民每日平均读报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为〔2.2,3.4〕 小时,问该次抽样样本平均读报时间t 是多少?若样本量为100,则样本标准 差是多少?若我想将允许误差降为0.4小时,那么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样 本容量应该为多少? 解:样本平均读报时间为:t = 24.32.2+=2.8 由()96 .121002.24.322.24.305.0?-=?-==s n s z E =3.06 2254 .006.396.122 22205.02=?=?=E s z n 7、某电子邮箱用户一周内共收到邮件56封,其中有若干封是属于广告邮件,并 且根据这一周数据估计广告邮件所占比率的95%的置信区间为〔8.9%, 16.1%〕。问这一周内收到了多少封广告邮件。若计算出了20周平均每周收 到48封邮件,标准差为9封,则其每周平均收到邮件数的95%的置信区间 是多少?(设每周收到的邮件数服从正态分布) 解:本周收到广告邮件比率为:p =2 161.0089.0+=0.125 收到广告邮件数为:n ×p =56×0.125=7封 根据已知:x =48,n =20,s =9,093.2)19(025.0=t ()199 093.24819025.0?±=±n s t x =[43.68,52.32] 8、为了解某银行营业厅办理某业务的办事效率,调查人员观察了该银行营业厅 办理该业务的柜台办理每笔业务的时间,随机记录了15名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测得平均办理时间为t =12分钟,样本标准差为s =4.1分钟,则: (1)其95%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若样本容量为40,而观测的数据不变,则95%的置信区间又是多少? 解:(1)根据已知有()145.214025.0=t ,n =15,t =12,s =4.1。 置信区间为:()151 .4145.21214025.0?±=±n s t t =〔9.73,14.27〕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1) 一、判断题 (1) 二、单选题 (1) 三、多选题 (3) 第2章统计调查 (4) 一、判断题 (4) 二、单选题 (4) 三、多选题 (5) 第3章统计整理 (7) 一、判断题 (7) 二、单选题 (7) 三、多选题 (8) 四、计算题 (9) 第4章综合指标 (11) 一、判断题 (11) 二、单选题 (11) 三、多项选择题 (12) 四、计算题 (13) 第5章统计推断 (15) 一、判断题 (15) 二、单选题 (15) 三、多选题 (16) 四、计算题 (17) 第6章回归分析 (18) 一、判断题 (18) 二、单选题 (18) 三、多选题 (19) 四、计算题 (19) 第7章时间数列 (20) 一、判断题 (20) 二、单选题 (20) 三、多选题 (21) 四、计算题 (22) 第8章统计指数 (24) 一、判断题 (24) 二、单选题 (24) 三、多项选择题 (25) 四、计算题 (27)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和。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统计分组法和三种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及 统计学。 5.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及。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调查、及。 7.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8.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9.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生 B、交院每一位学生 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 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E、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 B、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 C、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D、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统计学课程作业及答案2

统计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答案:B 第2题某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比1992年增长了3倍,则该公司1992-2002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 A、11.61% B、14.87% C、13.43% D、16.65% 答案:A 第3题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成本为()。 A、17.67 B、17.54 C、17.08 D、16.83 答案:C 第4题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C

第5题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预期变化 答案:A 第6题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A、120/5 B、120/4 C、320/200的开5次方 D、320/200的开4次方 答案:B 第7题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答案:C 第8题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9题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2007-12-7 9:32:24 阅读数:6162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22、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2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24、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 1.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B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B.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C.两者都可以随时变换 D.总体可变换成总体单位,而总体单位不能变换成总体 2. 下列标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C ) A. 产品成本 B. 企业增加值 C. 企业经济类型 D. 企业职工人数 3. 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D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有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00 D.540 5. 社会经济现象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总体单位之间必须存在( B ) A. 差异性 B. 同质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6. 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某一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D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数量指标 D. 标志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职工人数 B. 设备台数 C. 学生体重 D. 工业企业数 10. 某企业1994年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6%,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75% B.98.15% C.133.33% D.101.89% 11. 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 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2.“平均每个人占有钢产量”这个指标是( D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3.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要分别计算其(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C.极差 D.均方差 14.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这四个指标中有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C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5.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 A ) A.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期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均为时点指标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

统计学习题集单选题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 ) A.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C. 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 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2、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 D ) A. 数量标志 B. 质量指标 C. 品质标志 D. 数量指标 3、某商店有职工50 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 B ) A. 对50 个变量求平均数 B. 对50 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 对50 个标志求平均数 D. 对50 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 4、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 分,则其中的变量为( B ) A. 某学生 B. 某门课成绩 C. 75 分 D. 某学生的成绩 5、连续型变量可以(A) A. 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 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C. 不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D. 可以一一列举 6、统计指标( A ) A. 都是可量的 B. 不都是可量的 C. 不具有综合特征 D. 具有综合特征,但不可量 7、了解某地区职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 C ) A. 该地区某个企业 B. 该地区每个职工 C. 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 D. 某企业人数1000 人 8、对统计指标来说,(D) A. 其中的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成 B. 其中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而成 C. 既有数量标志汇总而成的,也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成的 D. 是根据指标汇总而成的 9、某地区全部商品作为总体,每一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商品零售额是( A. 数量指标 B. 品质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标志 10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 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 C. 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D. 现象的规律和方法 12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是指( C ) A.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不可分开使用 B.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分开无意义 C.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所属各指标的具体功能 D.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不小于其所属各指标的简单加总 13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D)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1111统计学考题集及答案

练习1. 采用简单随机重置抽样的方法,从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 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目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合格品率的极限误差为%,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已知 ()()()% %Z F n N 31.245.952000002=?===件件 ()%p 95200 190 1==样本合格频率为: ()()% n P P p 54.1200 95.0195.01=-= -= μ ()()()()()()() 件%%:合格产品数估计区间:%%,%%::产品合格率的估计区间 , NP % , % P % %Z Z %Z F 9611838108.98000292.91000208.9892.9108.39508.39508.354.1229546.02=??=+-=?=?=?∴==μ()()()% F Z F % % Z Z 64.865.15.154.131.23==== ? =?=?μ μ 练习2.某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次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电子产品使用寿命表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计算该产品次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3)以95% 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次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解:

(1)()()()小时小时 x S x 7.7341 100000 440533404100000 434=-=== 重置抽样() ()小时 5.73100 7 .734n X x == = σμ 不重置抽样:765.7299.05.73)1(2 x =?=- = N n n σμ (2)重置抽样:()()% 4.1100 02.01 02.0 n P 1 P p =-=-= μ 不重置抽样:%386.199.0%4.15000 100 1%4.1)1()P 1(P p =?=-?=--= N n n μ (3)()96.1% 95==Z Z F ()小时1445.7396.1=?=?X %7.2%4.196.1p =?=? 估计区间为: ()()() , X 小时,:4844196414434041443404=+- () () %. , P P 740:7.227.22即%%,%%:+- 1. 假设检验: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双侧和单侧; 练习3. 某牌号的彩电规定无故障时间为10000小时,厂家采取改正措施,现在从新批量彩电中抽取100台,测得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150小时,标准差为500小时,能否据此判断该彩电无故障时间有显著增加(01.0 =α ) 解 :()()() 150 10x 100n 000 10X 0小时件小时已知: === ()() 01.0 500X (大样本)小时==ασ

统计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2007/12/7 9:32:24 阅读数:23905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V”或错误的符号“X”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 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 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 精确度。()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