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玉米112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PPT课件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PPT课件

2008年4月
13
(二)根的生长
• 1,根的形态结构
2008年4月
14
2008年4月
15
2,根的分化与生长
• 生长部位:芽鞘节以上,伸长节以下. • 分化规律:
N叶抽出 ≈ N节根原基分化出现 ≈ N-1节根原基数增殖≈
n-2节根原基分化发育(少量发根) ≈ N-3节旺盛发根≈
N-4节发生1次分枝根≈ N-5节发生二次分枝根
• N(品种总叶数)-6
• N(品种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
2008年4月
37
3,影响分蘖生长发育的因素
1、栽培深度和密度:浅 栽有利于分蘖,一般 以3-3.5cm为宜;适当 稀植,特别是降低穴 苗数有利于分蘖。
2008年4月
38
• 2、营养:在N、P、K三要素中,以N素对分 蘖的发生影响最大。在体内N含量>4%,分 蘖旺盛,<2.5%分蘖停止
• 温度三基点,15 氧气: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有利于根的分化
发育与生长 • 肥:缺N,根少,分布深;N过多,根也少,分布浅.
2008年4月
19
根的功能变化
• 根经过一段时间,功能会衰退,如种子根一般 到6叶就散失功能
• 从外型上看,根的颜色与功能相关:白根功能 最强;黄根次之,黑根功能散失.
2008年4月
16
2008年4月
17
3,根的分布
• 主要分布在离土表0~10m的土层中(约占 80%),特别是0~5cm的表土层分布最多, 耕作层以下分布很少。自移栽初期至生育 中期,根系主要向斜下方发展;抽穗期根 系的分布与中期相比分布在土表和深层的 根系增加。
2008年4月
18
4,影响根系生长和功能的环境条件

黄淮海区域玉米机收现状及育种建议

黄淮海区域玉米机收现状及育种建议

河南农业2023年第16期械化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玉米机械化收获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组织的形成及农机维修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大部分区域,将玉米机收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相结合,带动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

实践表明,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近年,农业农村部不断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推进力度,玉米机械化收获呈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6年,我国玉米机收面积约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33%,但玉米的机收水平远低于小麦机收水平和水稻机收水平。

玉米机收有两种形式,即机收籽粒和机收果穗。

机收籽粒是直接使用联合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对玉米收穗、剥皮、在创新杂优模式、增强材料抗逆性和适应性等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丰产性好、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收籽粒、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欧美等地区玉米品种具有茎秆强韧、生育期短、耐密、籽粒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早熟、易脱粒等方面特点,因此,适机收玉米品种可以选育此区域品种。

(二)品种选育以机收籽粒为目标育种专家要以持续提升黄淮海地区玉米产量,培育广适、耐密植、适机收、易制种玉米新品种为目标,通过对玉米本土种质及外引种质资源的融合驯化,突出脱水快速、适应性广、高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易制种的杂交种选育,实现“目标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切实解决黄淮海地区缺乏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的“卡脖子”问题,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NONGYE JIXIE农业机械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新品种创新要在注重高产的同时,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选育出适宜机收籽粒、多抗型、易制种的玉米新品种,具体预期目标如下:1.矮秆高密。

早熟和脱水目标的实现,使得单穗产量可能有所降低,所以若想在保持单穗产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就必须在降低株高、增加密度上有所突破。

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的诱导效果及单倍体加倍研究

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的诱导效果及单倍体加倍研究

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的诱导效果及单倍体加倍研究引言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优异的遗传特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加快玉米育种的进程,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利用诱导系培育单倍体植株以及通过单倍体加倍获得同源二倍体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的诱导效果以及单倍体加倍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的诱导效果诱导系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组织形成胚和植株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进行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两个诱导系在诱导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

实验证明,XKY-1诱导系在玉米离体培养中表现出更高的诱导效果,其形成的愈伤组织和植株数量明显多于XKY-2诱导系。

这表明XKY-1诱导系具有更好的诱导能力,可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优良基因资源。

二、单倍体加倍研究1. 单倍体植株的应用价值单倍体植株是指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的植株,其在育种和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单倍体加倍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快速获得同源二倍体,进而加速植物育种的进程。

目前,单倍体植株已经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作物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单倍体加倍的研究方法在单倍体加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主要采用化学诱导和自然加倍两种途径。

化学诱导是通过处理植物组织或种子,使其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方法;自然加倍则是利用雄性不育材料或杂交种,通过控制配对方式使其产生单倍体植株。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单倍体加倍的关键技术单倍体加倍的关键技术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加倍和植株繁殖等环节。

细胞培养是单倍体加倍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细胞进行培养和分化,可以获得大量的单倍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则是将单倍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为二倍体,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学特性;植株繁殖则是将单倍体细胞培养成植株,为其后续应用奠定基础。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玉米新品种濮单12的选育

玉米新品种濮单12的选育

玉米新品种濮单12的选育姬社林(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摘要:濮单12是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H2588为母本、H78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好,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夏播生态区种植,密度以4500株/667m2为宜。

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濮单12;选育;栽培制种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对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1]。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改良和利用新品种是保证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广为育种目标,经过多年试验,成功选育出了玉米新品种濮单12,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10019。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 母本H2588 2008年冬在海南以美国杂交种群体为基础材料筛选优良单株自交20穗(S0);2009年夏在濮阳种植20穗行,进行单株自交,淘汰不符合目标的穗行,选出优良穗行16行,获得优良果穗112穗(S1);2009年冬在海南种植112行,采用单株自交,筛选出优良穗行56行、56穗(S2);2010年夏在濮阳种植56个穗行进行单株自交,淘汰不良穗行,筛选出优良穗行24行、106穗(S3);2010年冬在海南种植106个穗行,采用单株自交,选择出优良穗行81行、81穗(S4);2011年夏在濮阳种植81行,采用单株自交,选出抗性优良、根系发达、结实性好的株系23穗(S5),2011年冬在海南加代(S6),并进行配合力测定;2012年在濮阳加代(S7),通过配合力测试,S7第20行株系表现一般配合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稳定成系,命名为H2588。

该品系生育期98d;幼苗叶鞘紫色,株高210cm,穗位高90cm,总叶片数16片,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雄穗分枝数5~7个;果穗筒形,穗长15.8cm,穗轴红色,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2.2g;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抗病抗倒。

DB11_T233-2004农作物品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

DB11_T233-2004农作物品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

6.3 品种杂株(穗)率和散粉株率
田间杂株(穗)率和散粉株率见表 2
时间隔离 d 40 40
—— —— —— ——
——
表 2 粮食作物种子繁殖田和生产田的田间杂株率和散粉株率
作物名称
类别
田间杂株(穗)率 不高于(%)
散粉株率不超过 %
原种
0.08
常规种
良种
0.1
—— ——
不育系
原种
0.01
水稻
保持系
7.1 生产常规种的种子田 7.1.1 前作、隔离条件。 7.1.2 品种真实性。 7.1.3 杂株百分率。 7.1.4 其它植物植株百分率。 7.1.5 种子田的总体状况(倒伏、健康等情况)。 7.2 生产杂交种的种子田 7.2.1 隔离距离。 7.2.2 父母本的品种纯度。 7.2.3 雄性不育程度。 7.2.4 串粉或散粉。 7.2.5 父本花粉转移至母本的理想条件。 7.2.6 适时收获母本或先收获父本。 7.3 农作物生产田 7.3.1 前茬作物。 7.3.2 品种真实性。 7.3.3 杂株百分率(杂交种包括父本和母本的自交株百分率)。 7.3.4 其它植物植株百分率。 7.3.5 生产田的总体状况(包括倒伏、和健康状况等)。
ICS 65.020.01 B 04 备案号:15508-2004
北京

DB
地方标准
DB11/T 233—2004
代替DB/1100 B21014—87,DB/1100 B21015—87
农作物品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
Rules of field teseting for crops yarietal purity
一般检查两次。第一次在开花前检查隔离条件和杂株;第二次在开花期检查杂株。 8.1.4 大豆、蚕豆、绿豆、红小豆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栽培品种分类

栽培稻的分类
籼稻与粳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比较
项目

叶形、叶色

粒形、株型

芒的有无

颖毛状况
籼稻 叶片宽、叶色淡绿 粒细长略扁、株型较散 多数无芒或短芒 颖毛短而稀、散生颖面
粳稻 叶片窄、叶色深绿 粒短圆、株型较紧 有长芒、少数无芒 颖毛长而密、集生颖棱上
吸水发芽

耐寒性

分蘖繁茂性

耐肥抗倒性

脱粒性
减数分裂正常
图片引自毛玉姝(2012)
按不育发生的阶段分类
单核期前后败育
图片引自毛玉姝(2012)
按不育发生的阶段分类
2、配子体不育 雄性不育受配子体的支配。不育系花粉败育从二核期开始,这时花粉细胞壁进一步发育接近正常,细
胞核里由于双核中营养核的作用,细胞内有了淀粉积累,碘—碘化钾的染色反应呈现阳性,表现为圆形红 褐色至深褐色的败育花粉,称为染败。
栽培稻的分类
➢ 水稻与陆稻
水稻(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与陆稻 (也称旱稻)在植物学形态上差异不明显。 水稻通气组织发达,旱稻通气组织不发达 但根系发达,主要差异是耐旱性不同。
水稻的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稻相 似,从而可以认定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 变异型。
深水稻 浮水稻
栽培稻的分类
在国外,根据稻作栽培过程稻田灌水深度的差异,有人又把水稻分为浅水稻(常 灌水层深度0~25cm)、中水稻(水层26~50cm)、深水稻(水层51~100cm)、浮 水稻(水层101~600cm)。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没有严格要求。一般 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
中稻:对日长的反应介于早、晚稻之间。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作者:余新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余新春玉米是河南省新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随着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玉米种植的土地逐渐缩小。

怎样在这一背景下更好的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通过加快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利于调整本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构,保证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粮食生产要求。

一、滑玉12选育1、品种特性该品种由种业五十强企业滑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宏瑞种业生产、经营。

该品种具有脱水快,高抗倒伏、耐旱、高产稳产、不秃尖、活秆成熟,品质优质等特点。

是河北省和河南省重点推广高产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株高250cm,穗位高95cm,果穗筒型,穗长22~24cm左右。

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出籽率可达90%左右,千粒重400克。

籽粒黄色,马齿型,角质,粒深1.34cm。

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生育期夏播95天左右,春播125天左右。

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抗倒性好,耐阴雨能力强,活秆成熟。

2、产量表现该品种在结实性,无秃顶,抗病,抗倒方面尤为突出。

一般亩产750kg左右,在高水肥地种植,超高产栽培具有亩产1000kg以上的生产潜力。

适宜于河北、河南玉米春播、夏播种植区域和相似生态区域。

多年多区多点引种示范表明:一般种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品种区域均可种植。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玉米适用能力较强在各种土壤环境下均能够增长,但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通常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土质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种植地,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高产稳产。

选地结束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0~25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

品种选育与繁育

品种选育与繁育
(3) 三级基因库 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杂交不实和杂种不育严重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国家种质资源库分为:
短期库:20℃,RH45%,2~5年
中期库:4℃,RH45%,密封,25年 长期库:-10 ℃ ,RH30%,密封,75年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第二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1)有关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种质,主要指进行遗传和育种 研究的所有种质。包括主栽品种、当地历史上应用过的地方品 种、过时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育种材料等。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2)可能灭绝的稀有种和已经濒危的种质,特别是栽培种的 野生祖先。 (3)具有经济利用潜力而尚未被发现和利用的种质。 (4)在普及教育上有用的种质。如分类上的各个作物种、类 型,野生近缘种等。 保存方法 A.种植保存 (1~5年播种一次) B.贮藏保存 低温、干燥、密封、黑暗
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 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 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遗传资源: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 基因资源: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2、重要性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 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浅。 绿色革命(矮化育种):矮源(矮脚南特、矮仔占) 杂种优势利用:野败型雄性不育籼稻种质 玉米:糯玉米类型(广西)、高赖氨酸玉米突变体(O2) 油菜:波兰甘蓝型油菜品种(Bronowski),低芥酸 大豆:美国孢囊线虫病,以北京小黑豆为抗源 大麦:埃塞俄比亚CI3947,高蛋白、高赖氨酸 小麦:中国太谷核不育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_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_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78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4-01-05作者简介:金浩晶,浙江东阳人,主要从事优质㊁高产㊁多抗水稻新品种选育,E-mail:1942152531@㊂通信作者:董国军,浙江龙游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E-mail:dongguojun@㊂文献著录格式:金浩晶,曹郁青,郑利欣,等.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780-784.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21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金浩晶1,曹郁青1,郑利欣1,厉伟杉1,马强1,董国军2∗(1.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磐安㊀322300;2.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㊀310006)㊀㊀摘㊀要: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㊁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 (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㊂该组合具有高产㊁优质㊁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 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 2021 第001号]㊁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㊁福建省[(闽)引种 2022 第1号]㊁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㊂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㊁特征特性㊁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㊂关键词: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选育;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780-05Breeding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variety Jiafengyou 3with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JIN Haojing 1,CAO Yuqing 1,ZHENG Lixin 1,LI Weishan 1,MA Qiang 1,DONG Guojun 2∗(1.Zhejiang Kedefeng Seed Industry Co.,Ltd.,Panᶄan 322300,Zhejiang;2.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and Breeding,Hangzhou 310006,Zhejiang)㊀㊀Abstract :Jiafengyou 3is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developed by Jiax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and Zhejiang Kedefeng Seed Industry Co.,Ltd.,which using Jiahe 112A (longgrain type japonica rice three line male sterile line)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G1143(medium indica late maturing restoringline)as the male parent.This combination has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yield,high quality,and moderate resistance to riceblast.It was approved by Zhejiang in April 2021(Zhe Authorized Rice 2021019),and from 2021to 2023,it has successively passed the introduction registr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Gan )Introduction 2021 No.001],Anhui Province (Wan Introduction Rice 2021066),Fujian Province [(Min)Introduction 2022 No.1],and Hubei Province(E Introduction Rice 2022055),making it suitable for planting medium ric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s,high-yield cultivation,and seed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Jiafengyou 3.Keywords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variety with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Jiafengyou 3;breeding;seedproduction technology㊀㊀籼粳杂交稻作为一类新型水稻品种,通常被认为产量相对较高,但米质较差㊂选育单位围绕粳不籼恢这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进行积极探索,创制粳不籼恢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组配了优质高产的新型籼粳杂交稻组合嘉丰优3号,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 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 2021 第001号]㊁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㊁福建省[(闽)引种 2022 第1号]㊁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㊂1㊀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㊀母本嘉禾112A㊀㊀嘉禾112A 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BT 型粳稻三系不育系,2020年5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不育系)2020013]㊂2011年嘉兴正季,利用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嘉禾212A 为母本,自育半矮生型长粒粳稻新品系嘉禾112作父本测交配组㊂2012年海南成对种植F 1代,与测交父本嘉禾112成对回交;后经海南 嘉兴多次回交和逐代逐株育性鉴定,2015年海南初定B 6F 1并少量制繁种,定名为嘉禾112A;2015年嘉兴正季继续回交并制繁种㊂转育各个世代进行套袋观察不育系自交结实率,同时对稻瘟病等多种农艺特性进行表现型鉴定㊂该不育系繁茂性佳,开花习性好,配合力较强,异交结实率中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㊂1.2㊀父本G1143的选育㊀㊀恢复系G1143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偏籼型恢复系㊂2007年在杭州富阳试验基地用IR64与R25(献党/测64-7)进行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进行单株系统选育,通过富阳㊁海南10代选育而成的偏籼型恢复系㊂1.3㊀嘉丰优3号的选育㊀㊀2013年春,在海南用恢复系G1143分别与嘉禾112A㊁嘉禾212A 等测交配组,次年开展小区品比试验和小面积制种,2015年起由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在浙江嘉兴㊁磐安等地布点试种,观察其抗逆性㊁适应性㊁丰产性,最终表现长势繁茂㊁生育期适中㊁抗性强㊁米质优㊁产量高㊁后期熟色好的嘉禾112A /G1143组合入选,新组合暂定名嘉丰优3号㊂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 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 2021 第001号]㊁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㊁福建省[(闽)引种 2022 第1号]㊁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㊂2㊀主要特征特性2.1㊀农艺性状㊀㊀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偏弱,剑叶内卷㊁长挺㊂叶下禾,着粒中等,穗大粒多,谷壳黄亮,颖尖秆黄色,短顶芒,谷粒椭圆形,结实率较高㊂2.1.1㊀浙江省㊀㊀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8.2d,比甬优1540(CK)短5.9d㊂表1表明,该品种两年区试每667m 2有效穗数11.9万,株高125.2cm,每穗总粒数306.9粒,实粒数258.8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65g㊂与甬优1540比较结实率低6.45百分点,千粒重高2.60g㊂表1㊀嘉丰优3号与甬优1540生育期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汇总分析结果(中稻)Table 1㊀Summary analysis results of growth period and main agronomic and economic traits of Jiafengyou3and Yongyou 1540(medium rice )品种名称全生育期/d 每667m 2有效穗/万株高/cm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嘉丰优3号138.211.9125.2306.9258.884.5025.65甬优1540144.110.5118.6331.9302.190.9523.052.1.2㊀国家统一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㊀㊀两年嘉丰优3号国家统一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平均生育期114.3d,生育期比CK 早熟2.7d,表2表明,嘉丰优3号每667m 2有效穗16.5万,株高112.0cm,穗长23.0cm,每穗㊀㊀总粒数212.4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7.2g㊂与五优308比每穗实粒数多35.6粒,结实率低2.8百分点,千粒重高3.9g㊂2.1.3㊀国家统一区试(黄淮海粳稻组)㊀㊀2022年生育期154.8d,比CK 晚熟0.3d,每㊀㊀表2㊀嘉丰优3号与五优308生育期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汇总分析结果(连作晚稻)Table 2㊀Summary analysis results of growth period and main agroeconomic traits of Jiafengyou 3and Wuyou 308(continuous late rice )品种名称全生育期/d 每667m 2有效穗/万株高/cm穗长/cm 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嘉丰优3号114.316.5112.023.0212.4167.979.527.2五优308117.022.6106.221.8160.8132.382.323.378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667m 2有效穗16.5万,株高118.1cm,穗长24.3cm,每穗总粒数233.8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6.3g㊂2.2㊀稻米品质㊀㊀中稻:表3表明,嘉丰优3号平均整精米率50.6%,长宽比2.7,垩白度1.90%,透明度2.0级,胶稠度77.5mm,碱消值5.8级,直链淀粉含量13.6%,与甬优1540比较米质均为二等㊂表3㊀嘉丰优3号与甬优1540米质和抗病分析结果(中稻)Table 3㊀Analysis results of rice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between Jiafengyou 3andYongyou 1540(medium rice )品种名称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级碱消值/级胶稠度/mm直链淀粉含量/%部标等级稻瘟病综合指数穗瘟损失率级别白叶枯病级嘉丰优3号70.7050.60 2.7 1.90 2.0 5.877.513.60二等 3.457甬优154071.9563.152.31.451.57.077.016.15二等3.957㊀㊀晚稻:表4表明,该品种糙米率81.2%,精米率72.3%,整精米率62.4%,粒长6.7mm,粒型长宽比2.9,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含量15.3%,综合评级为部标等级优3,米质优于五优308(普通)㊂表4㊀嘉丰优3号与五优308米质和抗病分析结果(连作晚稻)Table 4㊀Analysis results of rice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between Jiafengyou 3andWuyou 308(continuous late rice )品种名称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级碱消值/级胶稠度/mm 直链淀粉含量/%部标等级稻瘟病综合指数穗瘟损失率级别白叶枯病级嘉丰优3号72.362.4 2.9 1.52 5.38115.3优3 2.857五优30872.260.72.81.825.86622.6普通5.7992.3㊀抗病性㊀㊀中稻:中抗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指数3.4,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感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最高7级;高感褐飞虱,褐飞虱最高9级,抗性和甬优1540不差上下㊂晚稻:稻瘟病综合指数2.8,穗瘟损失率级别5级,白叶枯病级7级,褐飞虱病级9级,抗性优于五优308㊂2.4㊀产量表现(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4.1㊀浙江㊀㊀表5表示,2019年浙江省单季籼粳交偏籼稻区试,每667m 2平均产量712.2kg,比甬优1540(CK)增产3.6%;2020年区试每667m 2平均产量639.1kg,比甬优1540(CK)增产0.8%;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75.7kg,比甬优1540(CK)增产2.2%㊂2020年生产试验每667m 2平均产量628.9kg,比甬优1540(CK )减产0.9%,产量略高于甬优1540㊂2.4.2㊀国家统一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㊀㊀表6表示,嘉丰优3号2021年初试每667m 2平均产量628.48kg,比五优308(CK)增产4.97%;2022年续试每667m 2平均产量616.43kg,比五优㊀㊀表5㊀嘉丰优3号每667m 2产量(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Table 5㊀667m 2yield of Jiafengyou 3(regionaland production trials in Zhejiang Province )试验名称嘉丰优3号/kg甬优1540(CK)/kg 比CK 增减产/%2019年区域试验712.2687.5 3.62020年区域试验639.1634.30.82020年生产试验628.9634.3-0.9表6㊀嘉丰优3号每667m 2产量(国家统一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Table 6㊀667m 2yield of Jiafengyou 3(nationalunified regional and production trials )试验名称嘉丰优3号/kg 五优308(CK)/kg 比CK 增减产/%2021年区域试验628.48598.74 4.972022年区域试验616.43579.93 6.292022年生产试验547.07539.171.47308(CK)增产6.29%,两年区试667m 2平均产量622.46kg,比五优308(CK)增产5.62%;生产试验667m 2嘉丰优3号平均产量547.07kg,比五优308(CK)增产1.47%,嘉丰优3号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㊂2.4.3㊀国家统一区试(黄淮海粳稻C组)㊀㊀2022年初试每667m2平均产量719.71kg,比CK增产15.86%,增产点比例91.7%㊂3㊀栽培技术要点3.1㊀适时播种,培育壮秧㊀㊀作中稻栽培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667m2秧田用种量10~12kg,大盘机插秧每盘50g, 667m2大田用种量0.75~1.5kg㊂3.2㊀适龄移栽,合理密植㊀㊀手插秧龄25d之内,机插20d以内,秧苗二叶一心期和移栽前5~7d,每667m2施尿素5kg,以培育多蘖壮秧,有效穗数13万~15万穗利于高产㊂单季手插密度27cmˑ27cm,双本插,机插密度30cmˑ21cm㊂3.3㊀肥水管理㊀㊀应根据当地的土地肥力水平,合理运筹肥水,实施健身栽培㊂每667m2施复合肥40kg,移栽返青晒田后结合除草,每667m2施尿素7.5kg,隔4~5d后每667m2再施尿素7.5kg加氯化钾10kg;每丛分蘖数15个左右时,排水烤田7d左右,促进根系下扎和稻株基部粗壮,此后灌水2d,搁田5~7d,间歇灌排,直至孕穗;主茎叶枕距为零时灌5~10cm水层,根据苗情667m2施尿素7.5kg加氯化钾7.5kg或复合肥20kg,以提高颖花成花率和结实率㊂如叶片宽长㊁叶色偏深则不可施穗肥,以防贪青和倒伏㊂抽穗扬花结束后间歇灌水,干湿交替,直至收割前7~10d断水,严禁断水过早,直到90%以上谷粒黄熟后收割㊂3.4㊀种子处理和病虫害防治㊀㊀播种前选对药剂,做好浸种,防治恶苗病;稻曲病要在破口前10d和破口期选对口药剂连防两次;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严格按规范施用除草剂,严禁在水稻拔节或幼穗分化后施用化学除草剂;结合大田生产和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稻瘟病㊁纹枯病㊁稻飞虱㊁螟虫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治[1-2]㊂3.5㊀风险提示㊀㊀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㊁稻曲病㊁白叶枯病㊂4㊀高产制种技术4.1㊀播种期的确定㊀㊀播种期需根据嘉禾112A和G1143的生育期来制定播种差期,父本G1143为中籼材料,花期相遇是杂交稻制种获得高产的前提㊂4.2㊀培育期壮秧㊀㊀父母本种子用浸种灵等抗菌剂浸种24~36h㊂秧田父母本播种量每667m2不超过10~20kg,父本要求稀播,以培育分蘖壮秧,播后及时塌谷可以预防麻雀和鼠害㊂早施断奶肥(二叶一心)和起身肥(移栽前),秧板上水前要求秧沟有水㊁秧板湿润,上水后保持一定水位;秧龄20~25d左右带分蘖移栽㊂4.3㊀合理种植,做好花期预测㊀㊀父母本种植比为2ʒ12较为理想,父本按株行距33.3cm,株距23.3cm,单本或双本插栽㊂母本株行距为16.7cmˑ16.7cm,父母本间距以20cm为宜㊂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并及时搁田,及时观察父母本幼穗分化进程,使父母本花期处于最佳相遇状态㊂薄水分蘖㊁浅水扬花㊁活水养稻到老㊂4.4㊀肥水管理㊀㊀每667m2施氮㊁磷㊁钾肥比例为1.6ʒ2.0ʒ1.0,底肥主要以氮㊁磷肥为主,适施保花肥,施纯氮2.5~3.0kg,促进大穗,从而提高制种产量㊂4.5㊀授粉㊀㊀授粉以人工辅助授粉方式进行,从而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㊂中午开花后每天赶2~3次粉,旺花期时要求赶3~4次,如遇阴雨天需抢晴赶粉㊂4.6㊀防治病虫害㊀㊀在病虫防治上宜采取化学与生物综合防治的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㊂重点做好纹枯病㊁稻飞虱㊁稻瘟病的预防㊂除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外,还可以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方式捕杀二化螟㊁稻纵卷叶螟㊁飞蛾,具体病虫害的预测及防治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为准㊂4.7㊀严把质量关㊀㊀为保证制种纯度,需严把亲本质量关和亲本繁殖田隔离关,繁种田四周要保持150~200m间隔,最好选择天然隔离田块进行繁种,防止不同品种互相串花㊂做好亲本种田间去杂关,父母本移栽后应经常进行田间去杂工作,特别是喷施九二〇前要加大去杂力度,彻底去除异型株及同型可育株㊂收割时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父本授粉结束后78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及时割去父本,以防父本混进杂交种,同时机器要清理干净㊂种子收割后应及时进行田间纯度鉴定,有杂质的应及时进行加工精选,种子保存期间应经常测定含水量㊁发芽率,以保证大田用种质量㊂5㊀示范推广效果㊀㊀嘉丰优3号适于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米质稳定性好,出米率高,晶莹剔透,米饭有劲道,冷饭不回生㊂2022年因长时间持续罕见高温导致许多水稻品种脱肥早衰,产量严重降低,但嘉丰优3号产量和品质都很稳定,以优异的表现和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㊂参考文献:[1]㊀赵力勤,杨华军,朱东平,等.嘉禾优7245品种特性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机,2020(1):42-43. [2]㊀张怀杰,宋扬.籼粳杂交稻嘉丰优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1977-1978.(责任编辑:董宇飞)。

《种子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中职)

《种子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中职)

《种子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是在《生物学》、《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等平台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验、品种试验与管理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获得相关职业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 学时,5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高度融合学生种子生产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验、品种试验与管理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的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种子生产上正在推广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确定课程内容。

3.以中级种子繁育工、农艺工等岗位的职业要求为主线,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各个教学项目;各项目以种子生产技术中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为路径,设计若干工作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工作任务中。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验、品种试验与管理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1.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农作物种子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杂保纯的主要途径;了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作物种子生产的一般程序;了解农作物种子的质量标准,掌握农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玉米育种

玉米育种

3、中国玉米引种
1511年以前,玉米引入中国(‘颖州志’ 有玉米的记载)。 2个可能途径: 1、北欧 印度 西藏 四川 (中 国)。 2、欧洲由海路传至东南沿海,再传至内 地(中国)。
第二节 玉米的特性
一、生物学特性 二、遗传结构 三、育种特点
一、生物学特性
1、☇☈同株异位 发育不同步: ☈早3-4天
1、美洲玉米的迁移
玉米基本种质来源:墨西哥大刍草。 美洲玉米迁移三路径:
西路(最古老途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 沿 太平洋 沿岸向北 中路(近代的途径):墨西哥中部向北到美国边境 东路:墨西哥东部向北、西扩展 B染色体分布、染色体纽和异常10染色体
2、欧洲玉米引种
1494,欧洲(西班牙)首次引种。 后陆续从墨西哥、希腊、美国、加拿大等 地引种玉米。 硬粒型和马齿型类型种质丰富。
三交种
单交种
1960’S初, 自交系产量↗↗, 开始利用三交种(Three-way cross) : A × B F 1’ × C F 1 作为单交种的过渡。 1963年, 迪卡布公司 XL45(单交种) 60’S中, 美国开始利用单交种 70’S中, 美国普及单交种 目前:全世界80%单交种 发达国家90-98%单交种
一、品种选育与改良
玉米生产:品种(地方品种), 自留自种,多年重复利用。 育种工作:农家品种 → 改良品种
一、品种选育与改良
国际18471847年Reid家族在伊利诺斯自己的农场种上了从 Ohio州带来的Golden Hopkins品种,因缺苗补 种了一部分当地的Little Yellow品种,在这两个 品种天然杂交的后代中经过混合选择改良,以 后又经过JamYellow Dent品种,由于它的丰 产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而成为当时美国玉米带 的主要品种,在美国推广杂交种以前的50年中, Reid Yellow Dent及其衍生品系大约占美国玉米 带3/4的种植面积,以后这个品种成为自交系的 主要亲本之一。

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特性研究

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特性研究

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特性研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特性研究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特性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稻是自交的杂交作物,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因此,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水稻育种来说非常重要。

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内容。

1. 形态学水稻植株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植株高度、茎秆粗细、叶片大小形状、稻穗长度和粒型等。

不同的地区、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栽培技术等都会导致水稻植株的形态学特征不同。

形态学特征的多样性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2. 生理学水稻的生理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病害虫害防治等方面。

不同品种之间的生理特性差异非常显著,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光合作用强度、抗病性等方面。

生理学研究为水稻的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生态学水稻是一种对环境敏感的作物,其生态环境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水田生态环境下水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

这些研究将为水稻品种的区域适应性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4.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以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遗传变异的科学,它是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前沿领域。

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分析和检测,为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生理特性水稻种质资源的生理特性主要包括耐逆性、抗病性、抗虫性、品质特性等多个方面。

1. 耐逆性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逆境胁迫,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等逆境胁迫。

不同水稻品种的耐逆性存在差异,因此,对水稻耐逆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增加产量和优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 抗病性水稻的病害种类比较多,如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等。

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节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自学)第二节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自学)第三节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自学)第四节种子休眠与调控休眠(dormancy)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和保全自己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休眠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又称自发休眠。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种子休眠的深浅,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规定发芽率(如80%)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

测定:将一批种子,从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算该批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的天数。

2. 意义: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如: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有利方面(穗发芽、株上发芽)减少加工、贮藏损失农业生产上(胚部活动减慢,对环境敏感性减小。

)影响发芽结果不利方面有时降低种用价值除草困难不利于种子异季加速繁殖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能是单方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1.种胚未成熟(后熟)–有些植物果实成熟收获,但其种子还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

(1)胚未(完全)形成(形态后熟):–①种子脱离母株后,种胚尚未形成。

eg:银杏在浆果落下之后,种胚才经过受精过程而逐渐形成。

–②种子采收后,种胚分化尚不完善。

eg:兰花果实成熟时,种胚还是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经过4~5周后,才发育成熟。

–③种子成熟时,种胚已完成分化,但体积很小,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进一步发育方能萌发。

玉米

玉米

花粉活力的维持时间与环境条件有关: 在自然条件下---温度20~26℃,相对湿度66%~ 86%的,花粉活力可维持2-3h。 在冰箱条件下---温度5~8℃,活力可维持2~3d。

有报道认为,在液氮中,含水量15%~20%的玉米 花粉寿命可得到较好的保持。
环境中的水分对花粉活力影响较大,土壤水分胁迫 会降低植株上花粉的活力,在水中花粉的生活力几 分钟就会丧失

2. 栽培品种分类
玉米栽培品种(cultivar)分为: 常规品种(open-pollinated variety) 杂交种(hybrid) (1)品种与自交系的种类:
按籽粒性状可将品种和自交系 (inbred line)分为9类:
1. 硬粒型(Zea mays L.indurate Sturt)也 称燧石型(flint corn )籽粒圆形,坚硬,有 光泽 2. 马齿型(Zea mays L.indentata Sturt) (Dent corn race),似马齿 3. 粉质型(Zea mays L.amylacea Sturt) (flour corn),籽粒表面暗淡无光泽 4. 爆裂型(Zea mays L.everta Sturt) (pop corn),果穗小,籽粒小而坚硬光 滑

2.开花习性




雄穗主轴中部小花最先开放,然后向上、向下顺 序开放。分枝上的小花的开花顺序和主轴相似。 小穗的下位花先开,下部小穗的上位花先开。 小花自开颖到散粉约需1~2个小时,其中颖片开 至最大约需要45~60min,从颖片开到最大到散 粉约需要45~50min,品种间存在着一定差异。 雄穗开花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适宜的开花 温度为20~28℃,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90%。 当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益嘉丰138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益嘉丰138选育及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2021,49(1):21-23J our nal of Shanxi A gr i cul t ur al Sci ences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益嘉丰138选育及栽培技术王晋,韵晓冬,屈非,孙常青(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山西益嘉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F02A 为母本、F359C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杂种一代玉米新品种益嘉丰138。

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328cm ,穗位高127cm ,一级分枝3~4个,穗长19.5cm ,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7粒,百粒质量37.2g ,出籽率86.6%;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a 平均产量12898.9kg/hm 2,比对照先玉335平均增产6.7%。

2019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益嘉丰138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经济效益好,适宜在山西省中晚熟地区以及与山西省温度光照相近的外省地区种植。

关键词:玉米;益嘉丰138;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1)01-0021-03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Mid-lateRipening Maize Cultivar Yijiafeng 138W A N G J i n ,Y U N X i aodong ,Q U Fei ,SU N C hangqi ng(Col l ege ofA gr onom y ,ShanxiA gr i cul t ur alU ni ver s i t y ,Tai yuan 030031,Chi na )Abstract :I n 2008,t he I ns t i t ut e of Cr op Sci ences,Shanxi A cadem y of A gr i cul t ur al Sci ences and Shanxi Y i j i af eng A gr i cul t ur al D evel opm entCo.,Lt d.devel oped a new m i d-l at e r i peni ng m ai z e F1hybr i d Y i j i af eng 138by cr oss i ng F02A as f em al e par entand F359C as m al e par entand us i ng m ul t i -year pedi gr ee m et hod.The cul t i var i s s em i -com pacti n pl ants hape,and about328cm i n pl anthei ght ,127cm i n earpos i t i on,t her e ar e 3-4pr i m ar y br anches,t he s pi ke l engt h i s up t o 19.5cm ,t he s pi ke l i ne i s about16-18,and t he num ber ofgr ai ns per r ow i s about37,t he 100-gr ai ns qual i t y i s 37.2g,t he s eed yi el d i s 86.6%.Fr om 2017t o 2018,t he var i et y t ook par ti n t he r egi onalt r i al e ofm i ddl e l at e m at ur i ng m ai z e var i et i es i n Shanxipr ovi nce,t he aver age yi el d was 12898.9kg/hm 2,6.7%hi gher t han t hat of X i anyu 335.I n Jul y 2019,i t was appr oved by Shanxi Cr op V ar i et y A ppr oval Com m i t t ee.Y i j i af eng 138has st r ong r es i s t ance,wi de adapt abi l i t y,good qual i t y and good econom i c benef i t .ti s sui t abl e f or pl ant i ng i n m i ddl e and l at e r i peni ng ar eas ofShanxipr ovi nce and ot herpr ovi nces wi t h s i m i l art em per at ur e and l i ght .Key words :m ai z e;Y i j i af eng 138;br eedi ng;cul t i vat i on t echni que收稿日期:2020-07-15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项目(2020CG ZH 05-03)作者简介:王晋(1979-),男,山西孝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玉米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丰产多抗玉米新品种齐禾401的选育

丰产多抗玉米新品种齐禾401的选育

丰产多抗玉米新品种齐禾401的选育徐 婷 樊景胜 连永利 曲忠诚 王 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161000)摘要:齐禾40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自育自交系Q428为母本、自育自交系F1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抗病性强,收获时含水量低等特点,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齐禾401;品种选育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第一主产区[1],土壤肥沃,雨热同季,玉米生产条件优越,是世界两大著名玉米生产黄金带之一,主产区位于松嫩平原的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2-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认为未来农业气象灾害可能更加复杂,极端性更强,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将更大[4-5]。

且随着气候变化,玉米病虫害逐年加剧,这就要求玉米品种的选育不仅要关注丰产、优质,更要求在多抗、广适性方面有所突破。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根据黑龙江省的玉米实际生产情况,并结合自然气候条件,选育出丰产多抗的玉米新品种齐禾401。

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于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1L0024,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 母本 Q428是2006年以欧洲杂交种为基础,南北穿梭自交7代二环选系而成。

生育日数120d 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株高185cm,穗位高60cm,穗行数14~16行,黄花丝,粉花药,籽粒黄色、马齿型,白色轴,果穗圆筒形,叶色浅绿,株型半收敛;雄穗分枝数5~8个,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自身花期协调。

1.2 父本 F172是2005年以N32×Mo17为基础,南北穿梭自交7代育成的二环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玉米112是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朱培坤采用水稻R998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用一个地方玉米品种百绿马齿Mf1的细胞作为受体,进行染色体杂交而获得的,是具有新核型的水稻-玉米杂交染色体的新类型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的杂交植株[1],其后代出现了巨大的变异和分离现象,获得了多种多样的变异材料。

后来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常规遗传选育与细胞核型分析,进一步获得了具备特异性,同时一致性、稳定性均符合农业部新品种确定的相关技术要求的新类型玉米自交系--百绿珍宝112,并获得农业部授予的新品种权号“CNA20060829.0”。

1水稻-玉米112的品种来源
水稻(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一年生草
本,高30~150cm ,栽培历史悠久,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广泛栽培。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也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

本试验所采用的供体水稻R998是广东省选育的一个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好的恢复系。

受体玉米百绿马齿Mf 是从广东省的一个农家地方品种通过自交繁殖出的自交系,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配合力高的特点。

科学家
发现,当人体同时食用水稻和玉米的时候,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于是采用水稻染色体与玉米染色体杂交,改良玉米品种的营养品质,培育出具有水稻蛋白的玉米高产品种,使得人们在食用玉米的时候,也能获得在水稻上所具有的营养,造福全人类。

将制备好的水稻染色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导入到玉米细胞中,使两者发生染色体杂交,形成新核型的水稻-玉米杂交染色体,再培育成植株,就获得了具有水稻染色体和玉米染色体杂交的新类型粮食作物———“水稻-玉米”。

通过染色体杂交获得的“水稻-玉米”植株,和对照玉米相比,叶片、株型、雄穗等性状均发生较大的变异。

另外,果穗及其种子也有明显变化。

此外,经过核型分析,其结果显示,水稻-玉米杂交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发生了变化,与对照玉米Mf 的染色体核型有明显的差别,核型的不对称性有了一定的增加[2]。

由于是采用普通玉米品种Mf 作为受体,通过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获得的杂交植物,因此该植物所结种子在外观上保持了对照玉米Mf 的大部分性状,同时也表达了供体水稻的很多性状。

而后经过多年的遗传育种,采用分离、筛选、自交等手段,最终达到性状基本纯合,选育出一个富含稻谷类蛋白的新型自交系,
水稻-玉米112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简介:朱培坤,男,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发明人和植物染色体杂交理论奠基人,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百绿生物染色体杂交研究所所长。

朱培坤1,2
张洪胜1
党高兵3
张亚建4

雷5

越1
(1.广东省深圳市百绿生物染色体杂交研究所,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518172;2.四川省成都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江堰611835;3.陕西省蒲城县农业局
蒲城715500;4.陕西省铜川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铜川727031;5.江苏省宿迁市农业委员会
宿迁223800)
摘要:将水稻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导入到受体玉米的细胞中,和受体细胞的玉米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形成新型的水稻-玉米杂交染色体,从而获得该杂交染色体表达的水稻-玉米染色体杂交植株。

与未经杂交的对照玉米比较,其植株、叶片、果穗、籽粒等生物学性状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文章对该水稻-玉米112杂交品种的创制和生物学性状作一简要的分析报道。

关键词:水稻;玉米;染色体;水稻-玉米;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