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分工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工艺流程的专业化。
它是指不同国家就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进行专业化生产。利用越分越细的工艺流程 分工,取得合理经营规模的最佳经济效果。 二次大战后,工艺流程的国际专业化通常是 通过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实现的。 跨国公司根据各国在投资、税收、企业管理 等方面的法规不同,技术优势的侧重点不同, 常常把与某种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道工序分别 配置在若干国家中,然后通过跨国公司内部 贸易把这些生产工序联系在一起。
②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 国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使得其他 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它们 的产业结构,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 场。
③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并提供现 代化通讯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
④大机器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 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种类型的国家卷 入到世界经济中。
其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 形成的。由于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它的生 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能力大大加强。英国 在实行全面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后,加强了对农产 品、矿产品尤其是对进口的谷物和棉花的依赖, 将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矿业经济逐步拉入国 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体系中来,进一步推动了国际 分工的发展,
首先,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 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 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且高度依赖世界市 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
其次,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 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 分工关系。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 了世界各国之间wk.baidu.com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了各 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许多农矿产品方面不再 依赖发展中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市场上许多农矿产 品的主要供应者,两类国家的初级产品的交换比重 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及农矿产 品的初级加工业等工业部门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在 化工、机器设备、机电工程设备、航空与航天工业 以及汽车工业、计算机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工 业发展迅速,从而形成了以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工业分工类型,这与二次大战前的以自然资源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次大战后) ❖ 在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形成了以现 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 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是: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以现代工艺技 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 导地位。
这种分工主要有两种类型: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精尖工业和 一般工业的分工,即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劳动、 技能密集型工业的分工。国际分工的重点由垂直型 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末以来, 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 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同一产品的 种类繁多,即出现了 “差异产品”,另一 方 面是这些产品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即随 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平均成本下降.产业 部门内部分工的发展是各国间产业内部贸
2、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 品生产扩展到了 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 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机器大 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定。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 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形 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 业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 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这些商品包括小麦、 棉花、羊毛、咖啡、铜、木材等。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 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在这一阶段中,形成了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 品生产国之间分工的国际分工体系。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促 进机械、电报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汽车、 电力等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也获得长 足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 建成,海底电缆的出现,都大大地促进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垄断代替 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 之一,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即宗 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分工、工业产 品生产国家与初级产品(农产品、矿产品) 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与强化,最终形 成了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国建立了 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 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 国际分工呈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 奠定了物质基础。
①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张, 商品需要寻求新的销售市场和廉价的原料 来源;
(2)发达国家之间在相同技术水平上的产
产业部门内部分工发展的前提是参加 分工的各个国家有类似的生产结构和先进的 技术水平。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沿着三个方 向发展。
首先,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它是指同 一种类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在各国的专业 化生产。
其次,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二次 大战后,各国企业之间,尤其是发达国 家的各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供应产品, 利用别国生产的零部件来组装整机,建 立了零部件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分工协作 关系。这种形式的专业化生产在许多产 品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喷气 式飞机、原子能发电站设备、电子计算 机、汽车、拖拉机、收音机、电视机等 大批量生产时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往往在 不同国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
第二章-国际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阶 段。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6~18世纪 中叶)
技术:地理大发现,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
渡。
形式: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最初的分工形式。
16、17世纪,西欧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 们通过推行殖民政策,用暴力和超经济的强 制手段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 进行掠夺。由殖民地为宗主国生产和提供其 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同时扩大其本国工业品 的生产和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