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一学与工程复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的三要素:人,目的,关系
[2].管理的职能:计划(前提),组织(根本),领导(对象是人),控制(对象是事情),创
新(管理循环的源动力)
[3].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管理的属性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社会属性(企
业必须与社会相接轨)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概念技能(越高层越重要),技术技能(越底层越重要),人际技能(高,
中,低三层差不多)
[6].现代社会发展四大趋势: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
[7].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管理:管理活动是基础,管理思想来源于管
理活动,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8].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基本手段是用
科学的方法代替经验,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追求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彻底解放。
[9].行为科学理论:由Taylor的“经济人”假设,转变为“经济人”+“社会人”假设
[10].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两个基本观点:已得到的不起激励作用,某一层得到满足后,下一
层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面涉及到的需要: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11].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12].麦格雷戈双因素理论:X:人性本恶,要严厉管理;Y:人并不坏,管理者要创造一个相
对可以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
[13].洛尔施,超Y理论: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管理制度
[14].威廉,大内的Z理论:强调“人”的作用,把“人”放在第一位,强调以人为本
[15].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费程序性决策
[16].21th管理的创新: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管理原则的创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创新,
经营战略的创新,生产系统的创新,企业组织的创新
[17].管理的四项基本原理:系统原理(基础),人本原理(主体),责任原理(保证),效益
原理(目的)
[18].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19].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20].系统原理要点: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21].人本原理:以人为本。劳动者作用理论发展:要素——行为——主体
[22].责任原理:劳动分工,职位设计(考虑的三个方面:权限,利益,能力)
[23].管理道德:内部伦理关系&外部伦理关系。
[24].伦理道德理论进化:理想理论型——文化矛盾论——最强动力,最好动理论(经济动力
是最强动力,道德动力是最好动力)——竞争力论
[25].影响管理道德的几种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26].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国家)(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行政方法(组织)(权
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经济方法(依靠各种经济手段如:信贷,工资,奖金等等)(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教育方法(强制性,规范性,群体性,个体性,自主性),技术方法(客观性,规律性,精确性,动态性)[27].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原则是最满意而不是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最优
[28].决策的依据:有用的信息
[29].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30].决策分类:长&中&短期,战术&战略&业务,集体&个人,初始&追踪,程序化&非程序
化,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
[31].决策理论的发展:古典决策理论(经济人假设),行为决策理论(有限理性标准,满意
度原则),回溯决策理论(不断优化,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
[32].决策过程: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决定方案——实
施——监督与评估
[33].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的决策。决策者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34].决策的方法:集体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技术),有关活动方向的决
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业务增长率(花钱)&相对竞争地位(赚钱)明星,幼童,瘦狗,金牛)&政策指矩阵(市场前景&相对竞争能力)),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35].非确定决策方法(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36].决策与计划的关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37].计划:5W1H ,what,why,when,where,who,how
[38].决策和计划的区别和联系:决策时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
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39].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业务&财务&人事计划,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具体
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40].计划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拟
定计划,制定主要的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
[41].计划实施方法:目标管理,滚动方式计划,网络计划法,企业资源计划
[42].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作用,执行目标,成果评价,奖惩
[43].滚动计划法:定期修订未来计划,边运行边修改计划
[44].网络计划法:把一项工作或者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排列,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
力资源,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45].BPR(业务流程再造)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与切换,实施战略
[46].管理分工的必要性: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幅度有限。
[4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管理组织结构基本形态: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限的直接领导的
下属数量。管理层次受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48].基本管理结构包括:扁平化组织结构和锥形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子啊组织规模已定的
情况下,管理幅度大,层次小,信息传递迅速准确,但是可能产生“井喷”现象。追星组织结构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信息有限,有时间处理,但可能产生信息失真以及信息传递速度慢等缺点
[49].组织设计的步骤:职务设计与分析,部门划分,结构的形成。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设
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权责对等原则。命令同意原则。
[50].管理劳动的分工:组织的部门化(横向);责任分配基础上的管理,决策权限的相对集
中或者分散(纵向)
[51].部门化:将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为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
[52].部门化的三种分类:职能部门化(初期),产品部门化(中期),地区部门化(后期)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