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激素的危害
——读《环境激素与人类未来》有感
环境激素是90年代以来才引起世人重视的一种化学污染。这个词汇如今已经被广大民众所关注,不论是“长江激素鱼”还是“双酚A奶瓶”都是今年的焦点。由此可见环境激素对现在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让我们对环境激素带来的危害深深担忧。
《环境激素与人类未来》(下文将简称《环境激素》)一书中对环境激素如是定义: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的正常的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作用的物质。它是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
《环境激素》中对环境激素的种类与危害都有介绍。目前,怀疑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的化学物质约有200多种,已被证实而列入环境激素黑名单的有70多种。包括金属类物质镉、铅、汞,有机氯、有机膦杀虫剂24种,除草剂10种,杀菌剂9 种,增塑剂9种及防腐剂、阻燃剂、涂料等。近7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环境激素不易分解,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又可随风飘散,因此,不管其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环境,最后进入人体,变成对人类有害的环境激素。可怕的是环境激素的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蓄积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的速度和数量超过机体消除的速度或数量,造成环境污染物在体内不断积累的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一些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这种生物放大作用,使进入环境中的毒物即使极微量,也会使生物尤其是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受到毒害,直至威胁人类的健康。如DDT和狄氏剂等农药,性质稳定,脂溶性很强,被摄人动物体内后即蓄积在脂肪组织中,很难分解排泄,在美国图尔湖的研究显示:DDT在水鸟小辟(Colymbsruflcollis poggei)脂肪中的浓度竟比湖水高出76万倍之多。
据2010年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显示,壬基酚已在我国很多的河水及沉积物中检出,包括重庆地区的饮用水;而我国婴幼儿和儿童的血液样本中也发现了全氟辛烷磺酸等全氟化合物的存在。而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构成者,其手袋的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远高于鸟类。
正如《环境激素》中所说,环境激素最为可怕的地方就是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根据书中介绍它可能引起生物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畸变,可以引起生物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疾病甚至癌症,可以引起生物生殖系统紊乱和生殖系统疾病(如引起生物雌雄同体现象或最终导致不孕不育而走到灭绝的境地),它也可以引起生物神经系统紊乱而使生物自杀现象日趋严重或患有精神病人数屡屡增加。
1.有句俗语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还不好找。”然而北京晨报8月1日报道“我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只三条腿的癞蛤蟆!”,激起网友的一阵好奇,其实这在现如今已算不得是新鲜事了,甚至在朝阳市双塔区有两处水塘,能很容易地看到三条腿的蛤蟆。这些年各类畸形动物纷纷被发现,据专家猜测,这些不正常的情况都有可能是环境激素造成的。环境激素导致生物畸变,
这不仅影响了这些可怜的小动物,在人类中也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悲剧。正如书中介绍的人体畸变、多(少)器官现象、残疾人群的发生都和环境激素有关。2007年,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官方消息称,每隔30秒,中国就有一个存在某种出生缺陷的婴儿降生。作为出生缺陷率高发国家,中国被喻为出生缺陷的“珠穆朗玛峰”,而山西省正好就是那个“峰顶”。
据报道,煤炭大省山西由于出生缺陷率长年居高不下,弃婴现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长治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梁安平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称,(该市)“近年来弃婴人数正呈逐年上升态势”。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山西省太原市委,对太原市儿童福利院收养孤儿情况的调研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调研结果显示,1999年该院有孤儿70多个,2004年初增长到90多个,五年中增加了28.6%。截至2006年10月增加到了300多人,“不到三年就增长了233.3%”———目前,在山西省各个福利院的孤儿总数为3000多人,另有500多人被人代养或领养。
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感慨之余多了一份担忧。很难说山西省畸形儿的产生和其环境污染无关。新生儿是一个种族的未来,这些流入环境的化学物质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堪忧的未来。
2.自体免疫功能紊乱是指在一些条件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自身的器官或组织产生对抗,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对这些器官或组织的抗体。这样的生物免疫功能紊乱会导致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疾病甚至癌症。环境激素虽具有激素功能,但与人体内生激素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它们一旦进入人体的靶细胞,即与内生激素竞争激素受体,形成环境激素-受体复合物,改变细胞功能。
这类环境激素对女性影响尤甚。
据日本环境厅提供的资料说,环境激素最早的危害是在60—70年代发现的。30年代开发的合成雌激素(DES,已烯雌酚)作为药物被用于防止流产,但是过多的使用量使女性生殖器发生迟发性癌症。
20世纪30年代,当时人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雌性激素(DES),用作药品。这种合成雌激素在诞生的同时就被指出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
雌激素是女性体内必须的一种激素,可维持女性特征。在30-40年代,西方国家最早用雌激素防止流产和促进胚胎发育。若干年后才发现服药妇女易患乳腺癌,它们所生子女易患生殖系统癌症。
这样的例子,闻者伤心,然而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避免,这让我对女性健康表示深深的忧虑。
3.引起生物生殖系统紊乱和生殖系统疾病。环境激素对生殖系统影响很大。它会引起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会加剧男子女性化程度,也会导致妇女流产、子宫外孕、月经失调等生殖系统病变。我国医疗部门的一份统计数字表明,现代男性的平均精子数仅为2000万个,比50年前少了4000多万个,目前每8对夫妻就有1对不育,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约有20%的夫妇苦于没有孩子。
近年来治疗不孕不育的医院遍地开花,医院花招百出,广告铺天盖地,几乎超越整形医院。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孕不育现象的严重情况。
在2006年,《信息时报》发表《日女性"借腹生子" 韩国沦为日本"子宫殖民地"?》。文中写道:关注到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不孕女性的“借腹生子”问题。因为现在日本女性到韩国“借腹生子”的情况逐渐增多,原因就是韩国没有关于代孕的法规,而且费用比美国低廉,韩国方面担心,到最后,说不定成为日本的“子宫殖民地”。日本的不孕不育问题也非常的严重,日本性功能学会不久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