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博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指南
尽管市场规模的增加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但伴随着交易过程的增加和匿名性交易的增加,要求交易关系中存在更多的信任。

而信任问题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涵,与单调的经济人假设格格不入,因此主流经济学则对于信任问题鲜有系统性的研究。

1995年伯格(Joyce Berg)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信任博弈实验,用来研究信任水平和可信任水平,他所设计的信任博弈实验将参与者能够体验到个人动机与从信任与合作中获得潜在收益两者之间的矛盾。

实验由响应者和提议者构成,提议者在实验中,会获得一笔资金,者需要决定,愿意将这笔资金中的多少(全部还是部分)给一个“响应者”,响应者获得的资金,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响应者需要决定,将多少获得的收益,返还给提议者。

2.实验引导
1.指导语
◇实验中有两类角色:提议者和响应者。

◇提议者在每一轮开始前,会获得一笔资金,提议者需要决定,愿意将这笔资金中的多少(全部还是部分)转给一个“响应者”
◇响应者所获得的资金,将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响应者需要决定,将多少获得的收益,返还给提议者。

◇响应者获得的收益,属于响应者的个人信息。

2.实验提示
◇提议者:
实验轮次:第I 轮。

你的角色是:提议者。

你拥有一笔资金V1,你需要决定是否、投资多少资金给响应者。

响应者获得你的投资后,将获得V2倍的收益,并由他来决定返回给你多少投资收益。

你的收益=V1-给响应者的资金+响应者返回的收益。

◇响应者:
实验轮次:第I 轮。

你的角色是:响应者。

提议者投资给你D1元,你用这笔资金最终获得V2倍的收益,共D2元。

你需要确定返还多少收益给提议者。

你的收益=D2-你返回给提议者的收益。

说明:
轮次、初始资金均为变量,由实验主持者设置。

3.参数设置与说明
1.实验参数设置
实验系统参数设置如图3-9。

图3-9 信任博弈参数设置
2.参数说明
名称 默认值 说明 参与人数 16 参与人数必须是偶数。

轮数 10 实验进行总轮数。

每组人数 2 固定2人。

一人为提议者,一人为响应者。

匹配方式
固定 固定/随机,若选择随机,则每轮重新随机匹配提议者与响应者,参与者角色不改变。

提议者资金 10 非负整数,每轮都有
放大倍数
1.5 响应者将获得“提议者投资资金*放大倍数”的可分配资金。

放大倍数递增 0 下一轮放大倍数在本轮放大倍数的基础上递增值。

提议者补贴 0 实验中给予提议者的补贴。

响应者补贴 0 实验中给予响应者的补贴。

提议者知晓放大否 否时,提议者在实验过程中无法知道响应者获得的收
倍数 益值。

4.实验主持与讨论
1.实验主持
实验过程中,实验主持者界面如图3.10所示。

图3.10 信任博弈的实验主持者界面
在“组号”下拉列表中选择组号,显示指定组号实验信息。

在“轮次”下拉列表中选择轮次,显示指定轮次实验信息。

选择“显示信息”,则将在信息区显示实验信息;取消选择,信息区将不显示任何信息。

单击某列列名,信息按该列排序。

◇轮次。

实验进行的轮次。

◇组号。

实验参与者所在组。

◇提议者。

某组提议者用户名。

◇提议者投资。

提议者投资给响应者的资金数量
◇提议者本轮收益。

提议者获得的收益。

提议者收益=提议者初始资金-提议者投资+响应者返回资金
◇提议者累计收益。

提议者累计获得的收益。

◇响应者。

某组响应者用户名,对应匹配的提议者。

◇响应者返回。

响应者获得提议者投资后,获得的收益返回给提议者的部分。

◇响应者本轮收益。

响应者获得的收益。

响应者收益=提议者投资*放大倍数-响应者返回
◇响应者累计收益。

响应者获得的累计收益。

(2)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1。

将匹配方式设定为“随机”,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2。

将提议者知晓放大倍数设定为“是”,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实验设计3。

将放大倍数设定按一定数值递增,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实验设计4。

变更放大倍数,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3)实验讨论
◇企业家(董事会)和经理人(总经理)之间,是一个信任博弈典型的应用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谁是提议者,谁是响应者?
◇通过实验,你认为影响双方之间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请给出更多信任博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场景。

5.图表说明
实验结束后,可以查看实验的结果图,如图3.11。

图3.11 信任博弈的实验结果图
在下拉列表中选择组号。

(1)选择“比例显示”
◇X轴。

轮次。

◇Y轴。

百分比。

若组号选择某一组:
◇绿点。

提议者投资/提议者资金*100%
◇红点。

响应者返回/(提议者投资*放大倍数)*100%
若组号选择为“所有组”,则采用平均值。

◇绿点:SUM(某组提议者投资/提议者资金*100%)/组数
◇红点:SUM(某组响应者返回/(提议者投资*放大倍数)*100%)/组数
(2)选择“数值显示”
◇X轴。

轮次。

◇Y轴。

金额。

若组号选择某一组:
◇绿点。

提议者投资金额
◇红点。

响应者返回金额
若组号选择为“所有组”,则采用平均值。

◇绿点:SUM(提议者投资金额)/组数
◇红点:SUM(响应者返回金额)/组数
6.理论背景
作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演化产物,信任一直处于人际网络的核心位置。

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信任是现代人与人之间合作和社会协调互动的基础,一个团队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

由于信任减少了人们面临决策不确定性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可以解释一个公司的发展(La Prota et al.,1997)、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Fukuyama,1995)。

1995年伯格(Joyce Berg)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信任博弈实验,用来研究信任水平和可信任水平。

实验也由两人一组进行,一人为提议者(委托人),一人为响应者(代理人)。

提议者人从初始禀赋(实验开始时赋予提议者的一笔资金)中,选择一定的投资额赋予响应者,响应者将自动获得投资额N倍的收益,而后要求响应者选择一定的返还额度给提议者。

如果实验只进行一轮的话,响应者的最优策略就是全部保留,而对提议者而言则是一分不给。

传递钱的行为显示了提议者相信响应者也许会从传递过程中感到互惠的信号而配合进行返还。

在Berg的实验中(单轮),32对实验者有30对的提议者传递了一部分资金,但只有1/3的响应者返回的钱多于收到的钱,提议者平均传递的钱是5.16元,而响应者平均返还的钱占18%。

而在Berg另一次的同类实验中,提议者平均会投资50%,而响应者平均会选择将30%返还给提议者。

陈叶烽等在Carpenter等文献涉及到的二十余篇信任博弈实验中,对平均投资额和返回额进行了计算,结果是,平均投资额51%,平均返回额38%,说明伯格等的实验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被试行为系统地偏离了经济人自利的假设,表现出信任投资和可信任回报的行为。

由于信任问题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涵,与单调的经济人假设格格不入,因此主流经济
学则对于信任问题鲜有系统性的研究。

而最近十几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引入,使得经济学对信任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信任博弈实验被设计出来后,被广泛应用社会与经济课题的研究。

信任博弈被应用于社会偏好测度、评估文化的差异。

如Barr(2003)用信任博弈研究了28个津巴布韦村庄中,移民同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的问题。

实验中,博弈本身打破了村民不愿意直率谈话的情况,并引发了参与者的热烈讨论,人们对信任博弈的隐喻及结果所显示的,他们自己的信任和值得信任水平兴趣浓厚。

Fehr和List(2004)对学生组和CEO组进行了有差别的信任博弈实验,学生来自哥斯达黎加大学,CEO为2001年哥斯达黎加咖啡学院年会的参与者。

除了CEO按照10倍比例进行支付以达到相同的激励效果外,博弈规则相同。

实验结果与预期CEO更加自私的矛盾推测相反,CEO比学生传递了更多的钱,在给定的传递水平下,他们也倾向于返回更多。

信任博弈还被应用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研究。

很多信任博弈实验的实证研究证实,信任水平与社会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显著相关,在维持社会经济秩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Knack and Keefer,1997;Cook,2005;Savage et al,2005; Putnam,2000;Bohnet et al.,2010)。

信任博弈实验也常常被用于关于互惠偏好的外部有效性研究。

如卡伦(Dean S. Karlan,2005)针对秘鲁小额信贷借款人的偿还行为研究发现,这些借款人在一年前的信任博弈实验中表现也往往值得信任,这说明实验中表现较强互惠偏好的个体在显示生活中其偿还率也较高。

巴兰(Nicole M Baran,2010)等对芝加哥大学2008级462名MBA学员进行的研究也颇为有趣:在学员学习初期进行的信任博弈实验,以其返还额作为互惠偏好的测度,在18个月的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这些学员所进行的回报母校捐赠活动中,在信任博弈实验中返还额每多1%的实验对象,在捐赠活动中平均多捐赠31美元。

研究者们也在寻找影响信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居民特征差异很大的地区,如多民族杂居、不同收入水平民众杂居区,会显著影响人际信任水平(Alesina and Ferrara.,2002);基佛(Philip Keefer,1997)通过29个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资本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收入差距越小、人口民族成分越单一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

此外,劳动经济中的劳动者的工作努力水平与雇主设定工资之间的关系,即雇主投入的工资水平,是否能够获得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回报;公司治理以及其他委托(所有者)-代理(管理者)关系也是信任模型能够刻画的。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性和自私的经济人假设条件下,认为契约执行的标准方法是激励相容,但是社会道德规范、人们对利益分配“公平感”的衡量和认知程度,都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利益分配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