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期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后训练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会议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中国,同时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强调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此次会议()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B.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C.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5.中共“八大”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开展土地革命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D.发动文化大革命
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8.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斯德哥尔摩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这一生活情境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9.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0.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三年自然灾害
C.苏联背信弃义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11.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12.他从来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政治本色。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他是”()
A.焦裕禄B.邓稼先C.雷锋D.王进喜
1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14.阅读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
①中共“八大”召开时,国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②“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确?准备怎么解决这一矛盾?
③为什么“八大”提出的路线和正确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15.材料题:
小丽同学对一本旧书上的两幅图片(下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一个萝卜如此硕大要用毛驴来拉?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齐天高”“萝卜用驴拉”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2)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
1—13:CABDBACCBADAD
14.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②正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党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经验,对当前的国情认识不清,“左”倾错误的干扰。
15.(1)“大跃进”运动;浮夸风。
(2)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及时纠正错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