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铁氰化钾的电子媒介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铁氰化钾的电子媒介作用研究
作者:方成, 李建平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桂林,541004
1.学位论文吴梅笙基于电化学发光的尿酸、谷丙转氨酶和胆碱生物传感器研究2009
本文研究了应用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ECL)作为酶催化反应的信号输出研制ECL-生物传感器。

由于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为H2O2,因此,可以通过H2O2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来制作不同的酶生物传感器,并将它们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由于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以及酶的高选择性,因此制备的酶生物传感器能够很灵敏的检测目标物的含量,检测的灵敏度高,检测限低。

第一部分研究了铁氰化钾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发现铁氰化钾可以促进鲁米诺的氧化,从而增敏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并将该体系用于海带中尿酸的含量的测定,检测结果重现性好。

第二部分研究了ECL-尿酸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并讨论了铁氰化钾对该酶催化反应的作用。

将尿酸酶用电聚合的方法修饰在铂电极表面,制得的修饰电极能对鲁米诺的ECL产生增敏作用,且检测尿酸的线性范围是7.5×10-11mol/L~8.3×10-6mol/L,并将它用于紫菜中尿酸含量的检测,得到的结果满意,重现性高,稳定性好,且酶膜不容易脱落。

第三部分研究了ECL-谷丙转氨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由于谷丙转氨酶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转化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氧化酶能够与丙酮酸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能够增敏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从而间接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含量。

用该方法检测谷丙转氨酶的线性范围为0.00475~350 U/L,并将它用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检测。

第四部分研究了ECL-胆碱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同样由于胆碱氧化酶可以与胆碱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利用该过程来检测胆碱的含量。

该酶生物传感器对2×10-7mol/L~4×103mol/L的氯化胆碱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

并通过该生物传感器来检测血清中胆碱的含量。

2.学位论文唐晖测定细菌浓度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1996
该文论述微生物的计数在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平板菌落计数法、镜检法、比浊法、阻抗法等,这些方法大都费时,繁琐、客观性差.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微生物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该教研室曾做过以燃料电池型生物传感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缺点,如离子交换膜不易固定;电极内参比液铁氰化钾与亚铁氰化钾的浓度随反应进行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电极电位等.因此,该文研究了用电流法检测微生物浓度,采用三电极系统,以铂片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在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Ag/AgCl电极)间加以+460mV的电压,根据电流大小确定细菌浓度.该文研究了大肠杆菌等四种细菌的电流——细菌浓度关系曲线,相关性均良好,各曲线r值均大于0.9950,大肠杆菌检测下限为0.09×10<'8>cells/ml,测定时间为1分钟.
3.学位论文彭齐萍新型二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作为生物传感器介质的应用2008
以1.2-二甲基咪唑为主要原料,采取无溶剂合成法共合成了五种新型1—烷基-2,3-二甲基咪哗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产物的得率约为89.0%;在离子液体中加入适量的丙酮,使其粘度与水相当,加入活性炭去除有色物质和无机盐。

对离子液体溶液进行光谱扫描,发现在400-800nm范围内无明显吸收;采用紫外、红外和质谱分析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与分子结构相一致。

离子液体易溶于丙酮、甲醇和乙腈,不溶于水、甲苯和四氯化碳,电化学窗口在4V以上。

通过对离子液体结构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发现密度随阳离子侧链上的取代基链长增加而降低,而粘度随取代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离子液体种类对酶电极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在所合成的五种离子液体中,仅有1—戊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酶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过氧化氢酶的特征氧化还原峰,这表明酶在该离子液体中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用1—戊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替代传统粘结剂—石蜡油制备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

以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考察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行为。

因1—戊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离子液体碳糊电极比传统的碳糊电极具有更高的导电效率,铁氰化钾在电极上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在碳糊电极上修饰血红蛋白海藻酸钠膜制成生物传感器,用于合成样品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的测定。

过氧化氢的线性方程为:Y(10-4A)=0.3143X(mmol/L)—0.6571,R2=0.9959。

以离子液体为介质,制备了空白离子液体电极及过氧化氢酶电极。

实验发现离子液体空白电极的基体峰电流都在数nA范围内;仅有1—戊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离子液体能很好地保持酶活,从而呈现灵敏的电化学响应。

此外,1—戊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过氧化氢酶电极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电极在4℃保存30天后,它的电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

在0.1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pH7.0)中,该酶电极还原峰电流随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过氧化氢浓度在3.17~12.4×10-6mol/L之间,酶电极的还原峰电流符合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6mol/L。

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环境水中痕量过氧化氢的测定。

4.期刊论文刘春秀.刘红敏.杨庆德.田青.蔡新霞.LIU Chun-Xiu.LIU Hong-Min.YANG Qing-De.TIAN Qing.CAI Xin-Xia基于纳米铂黑修饰的快速检测用乳酸生物传感器研究-分析化学2009,37(4)
制备了一种可用于运动员血清样品乳酸快速检测的L-乳酸传感器.这种便携式平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金薄膜两电极系统;先后修饰纳米铂黑粒子层和铁氰化钾媒介体.铂黑纳米粒子沉积于金电极表面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然后将乳酸氧化酶(LOD, E.C.1.1.3.2)和相关试剂固定在工作电极表面,铁氰化钾作为媒介体用以提高电极表面电子传递能力,并将工作电压降低为0.2 V.通过优化铂黑颗粒的沉积、乳酸氧化酶的浓度、铁氰化钾的浓度、添加剂的成分和浓度等条件,将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扩展至1~20 mmol/L乳酸,检测灵敏度提高到1.43 μA·L/mmol,检测时间为50 s.生物传感器的批间r为0.0549;生物传感器经室温储存1年后仍可保持90%的活性.这种传感器成功地用于无稀释乳酸血清样品的快速检测,结合便携式检测仪(YT 2005-1 乳酸测试仪)将在快速诊断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5.学位论文张岱功能纳米材料组装体在生物催化和电催化中的应用2004
纳米科技涉及物理、能源、化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它的不断发展对许多传统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纳米科技在上述诸领域的作用,需要人们能够从原子或分子水平上对纳米材料进行操纵,使之按照设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排列组装,以获得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

本文围绕这一研究的热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三维有序结构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评价合成了不同尺寸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探讨了利用重力沉降法、LB膜法、电泳法和垂直沉降法组装有序胶体晶三维模板,采用电化学稳态技术在模板孔隙中沉积了一元(铂)金属催化剂,并且首次制备了铂钌合金(不同铂钌原子比)三维有序多孔材料。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制得的三维孔洞结构材料进行表征。

考察了不同孔洞大小的三维结构铂网及不同原子比的铂钌金属催化剂对甲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贯通的三维刚性结构特征,故而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扩散传质,提高贵金属催化剂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实际操作中因团聚而引起的催化剂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2.单组分铁氰化钾酸性溶液中普鲁士兰薄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制备方法与机理研究提出了从单组分铁氰化钾酸性溶液中电化学制备普鲁士兰超薄膜修饰电极的新方法,并对制备条件、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

实验表明,采用电化学稳态、动态技术可以在导电基体表面制备均匀致密的普鲁士兰纳米团簇,而在酸性溶液中铁氰酸根的离解是该沉积方法的关键。

实验还发现,溶液酸度、沉积电位、表面离子吸附和表面修饰都对普鲁士兰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基于制备的普鲁士兰薄层均匀致密的结构特性,探讨了它在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生物传感器中的潜在应用。

3.基于普鲁士兰纳米团簇与包埋葡萄糖氧化酶聚甲苯胺兰层层组装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普鲁士兰和包埋葡萄糖氧化酶的聚甲苯胺兰膜进行层层组装以构建新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件。

整个传感器可看作多个葡萄糖传感单元的组合。

在每一个传感单元中,包埋在聚合物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的过氧化氢在普鲁士兰薄膜上发生快速的电催化还原,所观测到的响应电流为多个传感单元的总和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电位可消除多种共存物质对葡萄糖测定的干扰。

由多个传感单元组成的传感器在1×10-4~1×10-2mol/L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10-5mol/L。

相对于1mmol/L葡萄糖,0.5mmol/L对乙酰胺基酚,0.2mmol/L尿酸和0.1mmol/L抗坏血酸对其测定无明显干扰。

4.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界面的构建及其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胺基衍生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功能界面,并成功地用于DNA的固定化及其序列检测。

原子力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单层形式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修饰的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层上。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实验均表明:DNA能成功固定于电极表面组装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上,其固定量约为
1.6×10-8mol/cm2。

进一步杂交实验表明,固定的单链DNA特异性地与溶液中相匹配的小牛胸腺DNA发生杂交反应,而对溶液中非特异性的鲑鱼精和鲱鱼精单链DNA则无相应的响应。

6.学位论文吴洁颖基于电聚合吡咯的电流式胆固醇生物传感器2006
胆固醇是人体中最丰富的类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酯化胆固醇两种形式,合称为总胆固醇。

人体所需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小于5.2mM(200mg/dl),当胆固醇含量高于6.2mM(240mg/dl)时需要引起重视。

胆固醇的测定通常可以用作对心血管情况的评估,比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它们可以导致冠心病、心机梗塞和脑梗塞。

电化学式胆固醇生物传感器主要是基于胆固醇氧化酶、胆固醇脂酶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一种酶传感器,可以采用不同的酶固定化方法,依据电流或电压响应来测定胆固醇含量。

近年来有机导电聚合物制作的电流式生物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工作电极上直接制作导电聚合物能包埋各种生化反应所需要的生物组分(如酶、抗体)于电极表面的聚合物结构中,直接一步制备生物传感器。

聚吡咯(PPy)在各种导电聚合物中尤其受到关注,它的低氧化电位使得从水溶液中形成一层与大多数生物成分相容的导电聚合物膜成为可能。

而且,它的聚合简单,高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和形成独立膜的能力都是它在生物传感器方面应用的优点。

本论文描述的胆固醇生物传感器是以丝网印刷的碳糊电极为基底,通过电聚合方法在导电聚吡咯膜内固定胆固醇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以亚铁氰化钾为电子转移介质,以电流法检测胆固醇浓度(浓度范围从0mg/dl至400mg/dl)。

论文对电化学反应机理、传感器的电极、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修饰、酶的固定化方法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并对电聚合过程的各项参数的选择、电极表面不同修饰物的作用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做了细致的分析。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碳糊电极表面通过电聚合方法能有效固定胆固醇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于聚吡咯膜中,这有利于胆固醇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工艺上的改进也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并且以碳糊电极为基底能大大降低成本。

7.期刊论文陈真诚.王红艳.何继善.邓振生.Chen Zhen-Cheng.Wang Hong-Yan.He Ji-Shan.Deng Zhen-Sheng全血尿酸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分析化学2007,35(4)
研制了一种利用全血来测试尿酸含量的安培型生物传感器.采用铁氰化钾作为媒介体,将尿酸氧化酶固定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处理过的碳电极表面,研制成一种尿酸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恒电位0.3 V和尿酸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使被检测物尿酸氧化,铁氰化钾还原,在电极表面产生氧化-还原峰,利用安培法可对尿酸进行间接测定.该传感器经临床测试,尿酸的测定范围可达25~200 mg/L,10 s内即可达到稳态电流,测试结果的线性范围较好,相关系数为0.9987.另外,尿酸传感器具有好的抗干扰性,测试精度高、重复性好,RSD<2%.
8.学位论文张旭志基于碳纳米管及离子液体增敏效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制、表征与应用2009
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极作为换能元件,具有便携、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被分析化学工作者寄予厚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以电势、电导(电阻)或电流为特征榆测信号,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

以纳米结构材料为媒介体,通过对生物分子或电极进行修饰,设计新颖的、功能化的纳米仿生界面进行生物界面与电极之间的信息转换的研究己遍布整个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并值得人们进一步付出更多的努力。

碳纳米管(CNTs)具有比表面积大、电荷传递能力强、吸附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和催化能力强等优良特性。

室温离子液体(RTILs)不但可用作溶剂,又可作为支持电解质,具有电化学窗口宽、能促进电子传递、高离子导电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特别是,RTILs与CNTs的结合有利于它们电分析化学优异特性的进一步发挥,为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展现了美好前景。

本论文所作研究工作的重要目的是高灵敏度、高实用性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其中提高常用电极的电分析化学性能是实验的基础目标。

为此,CNTs被用作修饰电极的材料或者被用来制备阵列电极。

结合RTILs的电分析化学特性,论文还构建了一种可用于超痕量检测的三明治模式。

在以上基础上,对多种重要分子进行了电化学研究与检测。

全文包括十个章节。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进行综述。

第二章至第六章的主要内容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在高敏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

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DNA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就DNA检测与分析而言,电化学方法拥有许多方面的优势,比如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快反应速度、低费用、微样品需求量等。

基于高度灵敏的修饰电极或CNTs阵列电极,DNA及相关分子的伏安行为得到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实验通过两种途径对源于转基因生物的特殊序列DNA片段进行了检测。

第二章:预处理过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涂膜法)与表征和脱氧鸟苷三磷酸(dGT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检测。

在修饰电极上dGTP的氧化峰电位较之在裸玻碳电极上负移0.108V;峰电流较之在裸玻碳电极上具有显著地增加。

电子转移系数α为0.50。

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s为0.16s-1。

第三章:构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电化学伏安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模式用于特殊序列基因研究。

以铁氰化钾和亚甲基蓝(MB)为电化学探针,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短单壁碳纳米管(S—SWNTS)修饰玻碳电极具有非常优良的电分析化学性能。

以之为换能器微分脉冲伏安(DPV)检测PCR反应前后混合液中游离dGTP的浓度变化,掘结果得到PCR扩增反应是否成功的信息,从而推测出模板DNA中目标基因的存在与否,建立一种低费用、快捷的转基因生物鉴定模式并应用于转基因生物实际样品,所得结果与用凝胶电泳法测定所得结果一致。

第四章:S—SWNTs与疏水性室温离子液体(RTIL)-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研成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修饰电极S—SWNT&RTIL/GCE。

以铁氰化钾、抗坏血酸(AA)和MB为电化学探针表征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富集效应。

单链DNA(ssDNA)在其上具有灵敏的伏安响应,于0.532V和0.808V处分别出现鸟嘌呤碱基和腺嘌呤碱基的氧化峰。

鸟嘌呤碱基和腺嘌呤碱基在S—SWNT&RTIL/GCE上的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s分别为1.84×10-2 s-1和3.69×10-2 s-1。

第五章:把S—SWNTs与BMIMPF6混合起来制备一种新型糊电极(S—SWNT/ILPE)。

与以石蜡为粘合剂制备的S—SWNT糊电极(S—SWNT/oil PE)相比,该新型电极对多种电化学探针都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和富集效应。

ssDNA在其上具有非常灵敏的催化氧化伏安响应。

利用鸟嘌呤碱基的DPV信号,寡核苷酸的浓度检测限可达9.9 pmol/L。

该电极呵以准确指示出一定浓度范围内寡核苷酸中鸟嘌呤碱基或腺嘌呤碱基的个数。

第六章:在活化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存在下,以乙二胺为链接剂,羧基化的S—SWNTs被垂直组装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成阵列修饰电极(SWNTE)。

基于ssDNA与SWNTs的特殊相互作用机理,探针ssDNA被非共价固定在SWNTE上。

鸟嘌呤碱基和腺嘌呤碱基都具有灵敏的微分脉冲伏安响应。

与互补ssDNA杂交后所形成的dsDNA在负电位等因素的帮助下离开SWNTE,造成鸟嘌呤碱基和腺嘌呤碱基的氧化峰电流降低。

据此检测特殊序列基因片段。

通过超声洗涤,该免指示剂杂交传感器表面可以很方便地更新,可快捷、灵活地运用于不同靶基因的检测。

第七章到第十章内容为高灵敏度CNTs修饰电极及三明治检测法在其它一些与环境和生命相关的重要分子的研究中的应用。

第七章:以具有宽电化学窗口的疏水性RTIL—BMIMPF6为膜材料,将待检测的目标物质封在S—SWCNT/GCE的表面,实验建立了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电化学伏安检测模式。

该模式具有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对于样品量较少的痕量检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将之应用于AA和多巴胺(DA)的检测,检测限分别可低达400fmol和80fmol,且可以用于在大量AA存在的情况下选择性测定DA。

第八章:研究了鸟嘌呤在S—SWNT/GCE上发生的电催化氧化特性,根据其氧化电位对支持电解质溶液的pH值具有灵敏的响应,制备了以鸟嘌呤为指示剂的固体电位型pH传感器。

该传感器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在优化各种影响因子后,于pH2.0-12.0范围内具有宽的线性响应。

酸碱滴定终点具有较明显的突跃。

第九章:运用三明治模式把富勒烯C60和富勒烯C60纳米管(FNTs)分别封在S—SWCNT/GCE的表面,考察了常温下该结构在B—R缓冲溶液中的伏安行为,并对富勒烯C60和FNTs的电极过程从机理上进行了推测。

此外,基于DNA和FNTs的相互作用,实验制备了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较好的FNTs,将之修饰在GCE表面,进一步研究了FNTs的电极过程机理。

该修饰电极在碱性支持电解质中还原后能够明显增大DA和AA的氧化峰电位间距,使两峰能够完全分开,从而可以在共存时进行选择性检测。

第十章:研究了AA在MWNT/GC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

在pH4.0的B—R缓冲溶液中首次得到AA两个分离良好的氧化峰。

根据AA分子与表面羧基化的MWNTs柏结合后的电子传递性质对AA的两个氧化峰进行了初步解释。

应用MWNT/GCE对AA以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得到了很低的检测限。

9.学位论文徐惠电聚合固定酶与碳纳米管修饰生物传感器的研究2006
本课题分别用导电聚合物固定酶和碳纳米管对丝网印刷碳糊电极进行修饰,用以制造电化学方法测量人体血液中所含葡萄糖和尿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

本文讨论了在电聚合吡咯过程中固定氧化酶制备酶电极的方法。

单体吡咯在恒电位的条件下,可以在碳糊电极表面形成聚合物正电性网格,在此同时大分子负电性的氧化酶可以在静电作用下镶嵌在该网格中,实现酶的固定化。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对各项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最优的聚合条件,并通过实验得到该种电极对两种血液参数——葡萄糖和尿酸浓度的电流校正曲线,并与采用溶液蒸发的物理吸附固定酶法制备的电极响应进行了比较。

在丝网印刷碳糊电极上利用吸附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或尿酸酶,同时依靠铁氰化钾作为电子传递剂,制作成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尿酸浓度。

在此基础上用碳纳米管修饰酶电极,可以大大地改善电极表面条件,提高对底物葡萄糖和尿酸的响应,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本文中将无碳纳米管修饰和有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对底物响应的电流时间曲线进行了比较,并从电化学原理方面对碳纳米管修饰的优点进行了分析。

在传感器的抗干扰研究方面,发现抗坏血酸在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电极对尿酸进行检测时几乎没有干扰。

10.期刊论文胡贵权.管文军.李昱.张孝彬.陈裕泉.HU Gui-quan.GUAN Wen-jun.LI Yu.ZHANG Xiao-bin.CHEN Yu-quan纳米碳管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5)
基于纳米碳管的特殊物理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利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修饰酶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传感器性能的改变并探索酶和电子中间体在纳米碳管表面的作用机制.在碳糊电极表面纳米碳管修饰能够加快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速度,提高响应电流水平,但没有发现纳米碳管有直接电子传递作用;同时纳米碳管提高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相对活性.经纳米碳管修饰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和分辨率,检测灵敏度、检测范围、检测速度有所提高;尤其在人体血糖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幅度提高了50%,分辨率提高了两倍.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126402.aspx
授权使用:华东师范大学(hdsfdx),授权号:2dca7736-ccdd-46b8-a284-9ec900b47ce2
下载时间:2011年4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