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反应曲线资料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解释说明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42ce3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d.png)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中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这种曲线是通过测量反应体系中发光强度的变化来获得的,可以提供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制以及反应动力学信息的重要数据。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研究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
通过对发光动力学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细节,揭示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和反应机制。
这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发生的生化过程、药物研发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构成要素、分析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总结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为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启示,并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2. 正文2.1 什么是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2.2 动力学曲线的构成要素2.3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应用文章的正文部分是对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的部分。
其中,2.1节将介绍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定义和特点。
动力学曲线是指储存着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
在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中,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出特定的变化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我们研究和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节中,将从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等方面对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进行全面介绍。
2.2节将重点阐述构成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要素。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曲线的斜率、最大发光强度、半衰期等。
这些要素可以反映出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特性。
具体而言,本节将逐一讨论这些要素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2.3节将介绍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应用。
AU系列生化分析仪参数详解-图文
![AU系列生化分析仪参数详解-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1f6a3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2.png)
AU系列生化分析仪参数详解-图文不过,任何机器都会出问题,也都要保养,保养不够就会遭到报应。
现在的中国人恨不得回到石器时代,拿起来就用,用完不管。
要求所有的机器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但就是没有保养,也不想维护,更不用说维修了,那是花钱的玩意儿,而前者则是费时费力的事情,也是不愿意做。
其实,严格的保养维护作业,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时间也花费不多,却能得到稳定可信的结果。
所有的生化仪结果问题,大多出在保养和对设备的理解上。
而在设备的理解上,相关名词的理解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引导你的操作,一旦理解错误,那么结果不好也就顺理成章了。
AU系列生化仪从速度上分为400、800、1600、2000速。
从反应盘数量上分为单盘和双盘,也就是800速以下和以上的区别。
单反应盘配套试剂针和样本针各一个,双反应盘则是双倍针配套。
冲洗站都是一组,搅拌系统有两组和一组的区分,AU400/480和2700/5400是一组,AU640/680/5800是两组。
800速以上的机型都是两组光度计,一个灯泡通过光纤分配使用。
以上是简单的机器上面板介绍,下图是AU系列反应曲线的示意图:图1AU系列生化仪反应曲线示意上图可以看出,AU的读点间隔都是18秒,整个反应周期有28个点,也就是28某18=504秒=8.4分钟。
R1+S+R2方式,只能双试剂。
R1加入读点为P0,S加入读点为P1,R2加入读点为P11。
R1至R2时间为11某18=198秒=3.3分钟,S至R2时间为10某18=162秒=3分钟,R2至P27最后反应点时间为16某18=288秒=4.8分钟。
AU的反应时间是固定的,只有28个点,没有长程反应。
搅拌一共进行三次,分别是R1、R1+S、R1+S+R2。
上图是两条曲线,下面那条是试剂空白,上面那条是样本曲线,下面以AU680为例,解释一些AU系列的名词。
1空白概念:AU的空白(Blank)的概念有杯空白,其实这是反应杯的检查,在Photocal里进行,也是水空白(WaterBlank,WB);实时水空白;试剂空白(ReagentBlank,RB)。
生化底物浓度实验报告
![生化底物浓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6dc7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a.png)
实验名称: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 理解米氏方程及其在酶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来表示。
底物浓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也会增加,但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将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酶的饱和。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是描述酶活性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为:\[ v = \frac{V_{\text{max}} \cdot [S]}{K_m + [S]} \]其中,\( v \) 为酶促反应速率,\( V_{\text{max}} \) 为最大反应速率,\( [S] \) 为底物浓度,\( K_m \) 为米氏常数,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1. 酶制剂(如淀粉酶)2. 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3. pH试纸4. 离心机5. 移液器6. 计时器7. 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实验方法:1. 将酶制剂和底物溶液分别用pH试纸检测pH值,确保pH值适宜。
2.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如0.1 mol/L、0.2 mol/L、0.4 mol/L、0.6 mol/L、0.8 mol/L、1.0 mol/L。
3. 取等体积的酶制剂和底物溶液于离心管中,混匀。
4. 用移液器取一定体积的反应液,加入酶活性测定试剂盒中的显色剂,混匀。
5. 将反应液放入酶标仪中,测定吸光度值。
6. 根据吸光度值计算酶促反应速率,绘制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1. 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增加,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 根据米氏方程,可以计算出米氏常数 \( K_m \) 和最大反应速率\( V_{\text{max}} \)。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发生异常的原因探究_0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发生异常的原因探究_0](https://img.taocdn.com/s3/m/efbb07aef7ec4afe05a1df67.png)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发生异常的原因探究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出现异常的原因。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结果,观察分析检验标本中试剂空白、质控品以及标准品于检验期间出现异常的反应曲线,同时将其和正常反应曲线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经分析,碱性磷酸酶检验标本反应曲线发生异常,当添加了R2以后其反应曲线可恢复至正常,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所用检验仪器稳定性较差;碱性磷酸酶空白反应曲线中吸光度相对于正常值而言,严重超标,经过试剂的更换以后恢复至正常,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原检验试剂变质造成其反应曲线发生异常;丙氨酸转氨酶检验标本反应曲线是OU/L,当添加了R2以后,反应曲线快速下降,接着保持在水平线上,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标本中丙氨酸转氨酶自身浓度过高;此外,除上述这些情况以外,反应曲线还受标本血脂水平、黄疸以及溶血等的影响。
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于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用反应曲线可快速分析检验结果,但是若检验仪器稳定性较差、检验标本自身浓度较高或者所用试剂发生变质等,则会使反应曲线出现异常,使其准确性受到影响,对此,在临床中对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对上述几个因素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异常;临床;反应曲线;生化检验;结果在临床中实施生化检验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近年来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随着自动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检验工作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了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发展[1-2]。
在临床中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快速检查的主要方法为反应曲线,但是在实践中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出现异常,继而影响检验结果[3]。
针对这种情况,为有效地避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出现异常,本文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探讨研究反应曲线出现异常的原因。
生化需氧量的变化曲线及BOD5的确定
![生化需氧量的变化曲线及BOD5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d3ad3727bd64783e09122b18.png)
BOD(生化需氧量,mg/L) 0
10.434 4.794 26.79 26.5644 28.1436 37.8444 38.5212
数据分析:稀释后的 BOD5=2.81mg/L,大于 2mg/L,小于 6mg/L,符合《水和废
5
水监测分析方法》要求。
BOD 的变化曲线如下:
The Mutative Curve of BOD
生化需氧量的变化曲线及 BOD5 的 确定
实验第四小组
林廷坤(12324064) 实验时间:8 月 27 号—9 月 2 号
本次实验通过一周测得的数据绘制 DO、BOD 的变化曲线,运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最小二 乘法)拟合 BOD 的变化趋势,并预测 UBOD(完全生化需氧量)的数值,以及对实验误 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法。
(三)将其余溶解氧样品做好标签与标记,统一放入(20±1)℃的培养箱 中保存。
(四)每天取出其中的一个溶解氧瓶,按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的方法,测
3
定它的溶解氧。记录测定时间。直至将各瓶测定完毕。 (五)溶解氧(DO)的计算: (O2,mg/L)=M*Vx*8*1000/100 式中:M——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1 O2—4 Na2S2O3) Vx——滴定样品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1)。
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本实验拟采取河涌水样,测定其生化需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生化需
氧量的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理解水质指标 BOD5 的物理意义, 并分析试验误差以及改进实验。
三、试剂
(一)硫酸锰溶液(由实验室准备) (二)碱性碘化钾溶液(由实验室准备) (三)浓硫酸(由实验室准备)。 (四)1%淀粉溶液(由实验室准备) (五)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 (1/6 K2Cr2O7)=0.0250 mol/L(由实验室准备) (六)硫代硫酸钠溶液(学生完成):通过滴定测得 Na2S2O3 的体积 V0=17.7ml。 根据公式 M=10.00*0.0250/V0 可以得出: M(Na2S2O3)=10.00*0.0250/17.7=0.0141mol/L
生化试剂65个项目定标及反应曲线图-BS400
![生化试剂65个项目定标及反应曲线图-BS400](https://img.taocdn.com/s3/m/0762ff7348d7c1c708a1451e.png)
NO.Item剂型方法学定标类型校准品1ALB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2Ca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3Mg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4TG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5TP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6TC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7T-Bil(DSA)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8D-Bil(DSA)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9P单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10CO2单试剂固定时间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11AFU单试剂动力学法K因数法无12ACE单试剂动力学法两点线性自带13ApoA1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脂类校准品14ApoB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脂类校准品15C3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特种蛋白校准品16C4双试剂终点法spline特种蛋白校准品17Crea-S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18CRP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特种蛋白校准品19IgA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特种蛋白校准品20IgG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特种蛋白校准品21IgM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特种蛋白校准品22LDL-C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脂类校准品23Lp(a)双试剂终点法Logit-Log(5P)单独另购24UA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25UREA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26PA双试剂终点法spline单独另购27Glu(HK)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28GLu(POD)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29T-Bil(VOX)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30D-Bil(VOX)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常规生化复合31HDL-C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脂类校准品32Fe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自带33HCY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选择自带34HbA1C/Hb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选择自带35CysC双试剂终点法Spline选择自带36FER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37TRF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38IgE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39MYO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40MALB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41β-HB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自带42UIBC双试剂终点法两点线性自带43RBP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44Dimer双试剂终点法Spline自带。
生化试剂培训完整ppt课件
![生化试剂培训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c0dd8305087632311212c1.png)
.
15
二、常见校准方法
(2) 2点线性法 测定校准液1(试剂空白)与校准液2,形 成 线性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如图2-7所示:
.
16
二、常见校准方法
(3) 多点线性法 通过空白(或校准液1)和校准液(第2校准液及第6校准液)的测定 用线性回归制成线性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如图2-8所示:
图2-8 多点线性校准曲线(线性)
生化试剂培训教材
.
1
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
• 一、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使用术语
• 1、双波长 由主波长和副波长构成,可以消除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主波长是生成的产物颜色对光吸收 的特有波长。副波长是为消除其他干扰物质在主波 长造成测定干扰所设定的波长。
• 2、反应杯空白 在特定波长下,光通过以蒸馏水 或空气为反应体系所测得的吸光度值。
.
9
一、测试方法
反应曲线; R1
AL AL 1 2
SB B1 B2 B3
( AM AM 1) 2
时间(s)
分析项目:如酶法的肌酐(CRE)等。
图2-3 2点法终点
.
10
一、测试方法
• 2点速率 测定2个测光点,此两点既不测反应初始吸
光度也不是终点吸光度,在单位时间内计算2点 间的吸光度之差用于样本浓度的计算,称为2点 速率法,反应曲线如图2-4所示:
• 5、延迟时间
•
指试剂与样品混合后到监测开始之间的时间。
一般用于两点法和速率法。
• 注意:在速率法和两点法中,延长延迟时间必然缩 短线性监测期,减少测定的线性范围,也易发生底 物耗尽.ALT,AST,BUN,HBDH等负反应试剂 ,浓度 极高时测值不一定是超线性,还有可能是底物耗尽 而导致测值很低,这时要注意看线并且把吸光度界 限设定在0.5 。当有吸光度界限超出报警进行稀释再 测定。一般进行10倍稀释再做,如有超出继续稀释。
生化反应曲线探讨
![生化反应曲线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cca4f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1.png)
生化反应曲线探讨一、生化反应曲线定义生化反应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为纵坐标,描述生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它反映了在特定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和速率。
通过分析生化反应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机制、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等。
二、生化反应曲线种类根据生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变化的特点,可以将生化反应曲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零级反应曲线: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反应速率是一个常数。
这种反应曲线通常出现在酶催化的反应中,其中酶的活性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2. 一级反应曲线: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这种反应曲线通常出现在底物浓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其中酶的活性受到底物浓度的正反馈调节。
3. 二级反应曲线: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这种反应曲线通常出现在底物浓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其中酶的活性受到底物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此外,根据生化反应过程中是否出现稳定态,可以将生化反应曲线分为稳态曲线和非稳态曲线。
稳态曲线是指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而非稳态曲线则是指各组分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
三、生化反应曲线的绘制绘制生化反应曲线需要选取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检测方法,记录不同时间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并将数据绘制成曲线。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条件要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检测方法要准确可靠,以避免误差对曲线的绘制造成影响。
3. 数据点要均匀分布,以避免出现过度拟合或欠拟合的情况。
4. 曲线要光滑,以方便观察和分析。
四、生化反应曲线的影响因素生化反应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条件、底物浓度、酶的活性与浓度、产物抑制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1.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件都会对生化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化反应曲线的形状和趋势。
2. 底物浓度:底物浓度的变化会对生化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化反应曲线的形状和趋势。
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定义说明解析
![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定义说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6cb4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9.png)
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是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生化标准曲线是通过在实验中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样本,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建立的一条浓度与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待测样本的响应信号进行测量,可以通过生化标准曲线来确定样本中的目标物质的浓度。
生化标准曲线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可以用于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生化标准曲线常用于测量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糖、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等,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农业领域,生化标准曲线可用于测定植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状况。
生化标准曲线的拟合方式对于曲线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常见的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包括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对数拟合、指数拟合等。
不同的拟合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曲线和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拟合方式可以提高拟合效果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对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并对各种拟合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估。
此外,还将对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生物化学实验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数据处理方法,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应用的推广。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展开,通过对生化标准曲线的定义、应用和拟合方式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和分析生化标准曲线的拟合方法。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生化标准曲线拟合方式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通过概述,读者可以对生化标准曲线的定义、拟合方式和应用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对本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为读者提供一个大致的研究框架。
正文部分将详细论述生化标准曲线的定义、应用和拟合方式的重要性。
生化反应曲线简介ppt课件
![生化反应曲线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d766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4.png)
☆其数学表达式:A = ɛ×C×L
I0
I
透射光
light detector
根据Lambert- Beer定律来计算待测物浓度 如若吸光系数 (ε )未知,我们就需要采用定标曲线来计算 待测物的浓度。
(amount of color)
70
吸 光
60
度 50
40
30
20
10
此值为定值
1
2
3
4
5
6
浓度 (amount of substance)
底
物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成 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
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
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系。据此与同样处
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标准曲线查出血清
中ALT的活性。
连续监测法反应曲线
A单试剂连续监测法
B双试剂连续监测法
连续监测法的优点
可以确定线性期并计算ΔA/min,根据此值再准确地计算酶 活性,因而使自动生化分析仪在酶活性测定方面显著地优于手 工法。连续监测法也可用于测定呈线性反应的代谢物浓度,一 般是某些基于酶法测定的代谢物。
酶活性(U/L)=ΔA/min×理论(或校准)K值。 代谢物浓度CU=ΔA/min×校准K值。
目录
A 生化分析基本原理 B 生化反应曲线
物质对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Lambert- Beer定律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Lambert-Beer定律表达为: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吸光物质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溶液的浓度(C)和光透过液层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物质对光吸收的吸 光系数(e)为常数。
生化试验葡萄糖标准曲线
![生化试验葡萄糖标准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86140326ba1aa8114431d9e9.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细菌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生化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dac3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细菌生化反应实验报告细菌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微生物界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通过深入研究细菌的生化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存机制和对环境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菌的生化反应过程,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基: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2. 培养皿:用于培养细菌的容器。
3. 细菌菌株:选择常见的大肠杆菌作为实验菌株。
4. 实验仪器:包括离心机、显微镜等。
5. 实验步骤:包括细菌培养、取样、离心、显微镜观察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细菌生长曲线:在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我们观察到细菌的生长呈现出典型的生长曲线,即潜伏期、指数增长期、平台期和死亡期。
这表明细菌的生长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环境条件等。
2. 细菌代谢产物:通过分析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我们发现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氨气等。
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反映了细菌的生化反应过程,还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有机酸的产生可能导致培养基的酸碱度变化,从而影响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 细菌形态和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大肠杆菌呈现出长条状的形态,表面覆盖着细菌鞭毛和菌毛。
这些结构对细菌的运动和附着起着重要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菌的生化反应过程。
细菌的生长曲线、代谢产物以及形态结构都反映了细菌的生存机制和对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生化反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界的生态系统,并为环境保护与微生物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未来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化反应机制,包括细菌的代谢途径、酶的作用机制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不同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化反应差异,以及细菌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微生物界的奥秘,为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临床生化检验:6-线性范围试验
![临床生化检验:6-线性范围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ec837cd0066f5335a8121f6.png)
• 3.稳定性 (1)效期稳定性 (2)热稳定性试验 (3)开瓶稳定性
实验目的
•掌握检测临床生化检验商品试剂盒测定 线性范围的原理和方法,剂量反应曲线的 绘制,统计方法和性能评价;
•熟悉线性范围变窄的原因;了解影响线性 的因素.
原理
使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用GODPOD法试剂测定各自的吸光度,以标准浓 度为横坐标,以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 在方格纸上作图.即可绘制出一条直线,即 剂量反应曲线(dose-response curve).
2.线性评价统计 采用回归分析,求出此直线的截距a和斜 率b,建立直线回归方程y=a+bx;并作相关分析,求出相 关系数(r), r2≥0.995认为此浓度范围内的溶液与吸光度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注意事项
1.葡萄糖标准液的加量必须十分准确,应用计量 性能准确度很高的微量进样器加样。
2.本方法线性可达22.24mmol/L,(指生化分析仪) 造成线性变窄的原因试剂配料中组分投料不 足;试剂配制后组分稳定性差;因运输或储存 不当等导致试剂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1、线性范围:
• 在试剂盒评价中很重要,是指试剂盒按 说明书使用可准确测量的范围。试剂盒 测定线性范围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鉴定试剂盒和保证正确使用的关 键指标之一。
2.酶促反应时间曲线或化学反应速度时间 曲线观察
•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反应时间为横坐标 作图,观察动态期(包栝延迟期,线性 期,混和期)和平衡期出现,持续和终 止的时间,分析有关性能指标。
试剂与器材
• 40mmol/L葡萄糖标准液 • 蒸馏水 • GOD-POD试剂盒 • 可见分光光度计 • 水浴锅
操作步骤
加入物
0
葡萄糖标准液(ul) 0
生化反应工程基础知识(ppt 46张)
![生化反应工程基础知识(ppt 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3e80ec461eb91a37f1115ce8.png)
6.2 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6.2.1 酶催化反应及其动力学
4 酶的活性定义: 酶的活性:即酶催化反应速率,在规定条件下,每微摩
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微摩尔数。
酶单位:在规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 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U, Unit)。
1S E 1P
二者关系:若酶的活性为 a μmol /(min· μmol ),则一个酶单位可表 示为 1/a μmol/(min · μmol )
r rmaxcS Km cS
1 r
截距1/Km
斜率Km/rmax
1 Km 1 1 r rmax cS rmax
截距1/Km
截距1/rmax
1
酶催化L-B图
cS
6.2 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6.2.1 酶催化反应及其动力学
例题分析 例题(P251):在pH为5.1及15℃下,测得葡萄糖淀粉酶水解 麦芽糖的初速率与麦芽糖浓度的关系如下:
6.2 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6.2.1 酶催化反应及其动力学
2 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物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抑制物—酶的络合物后再与底物 结合,或者部分底物—酶络合物与抑制物结合,所形成的底物—酶—抑 制物不能直接生成产物,导致酶催化反应速率降低。
E +S
+ I
k1 [ES] k2 E + P
k1
+
《制药反应工程》
第六章 生化反应工程基础
赵瑞芬 周华从 2015年11月
本章内容
6.1 6.2 6.3 6.4
概述
✓ 生化反应工程基础知识; ✓ 生化反应工程特点;
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点终点法
在被测物反应或指示反应尚未开始时,选择第一个吸 光度,在反应到达终点或平衡时选择第二个吸光度,此两 点吸光度之差用于计算结果。
18
Endpoint assays
两点终点法的特点 去除了样本的本底
采用两个测量点
针对两个或多个试剂的项目
第一个读数点一般选在添加最后一个试剂之前
第二个读数点一般选在加入最后一个试剂之后且已经达到了反应终点
尿素氮
2点速率法
36
Rate assays 2-point Rate assay
A (sample) + B1 (reagent 1) + B2 (reagent 2)
C + D (product)
Enzyme
37
Rate assays 两点速率法的特点2-point Rate assay
采用一种或多种试剂 检测两个测量点检测固定的间隔时间内两点的吸光度变化。
Concs = 标准品浓度 Δ Absx = 样本吸光度 Abss = 标准品吸光度
Calibrator/standard 标 准品 (cfas)
(amount of color)
吸 光 度
1
2
3
4
浓度 (amount of substance)
5
6
6
Lambert-Beer 定律
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Lambert-Beer 定律
11th
7-8th
34th
19-20th
n/a
n/a
时间 T0 = 0 min T1 ≈ 0 min T2 (≈ 1.5 min) T3 (≈ 5.0 min) T4 (≈ 10 min)
14
自动生化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 终点法(End Point Assays):一般在整个反应完成后再来检测吸光度 ▪ 速率法(Rate assays) :一般在反应的过程中监测吸光度的变化情况
生化反应曲线
1
内容概况
生化分析基本原理 生化反应曲线
2
罗氏生化分析系统产品线
Cobas c111 180T/H
Cobas c311 300T/H
Cobas 6000 (c501) 600T/H
Modular P 800T/H Modular D 2400T/H
3
Cobas 8000 2000T/H
A (样本) + B (试剂)
C + D (显色产物)
24
Endpoint assays 单试剂一点终点法的反应曲线1-point endpoint assay – one reagents
25
双试剂一点终点法的特点(1-point endpoint assay – two reagents)
▪ 不包含样本的本底 ▪ 仅进行一点测量
▪ 1st entry: ▪ 2nd entry: ▪ 3rd - 6th entry:
方法类型 总分析时间 测量点
27
Endpoint assays 一点终点法分析项目举例
TRIGL
CHO
28
三点终点法
即双终点法,在一个通道内一次进行两项反应相关的终点 法测定.
ABS
15
17
t 35
例如,多项同测组合试剂盒,CHO与TG同一测定
Roche Diagnostics (Shanghai) Limited Shanghai 200031 China
COBAS and LIFE NEEDS ANSWERS are trademarks of Roche
This presentation is 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thout our written consent, it shall neither be copied in any manner, nor used for manufacturing, nor communicated to third parties.
29
终点法反应的方向(Reaction Direction)
上升 increasing 或 下降decreasing
30
速率法
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在反应速度恒定期(线性反应期)来连续观察和记录一定 反应时间内底物或代谢产物变化速度的化学方法.
吸光度
△A3 △A2 △A1
S+R
单位其数学表达式:A = e*C*L
I0
I
=
透射光 light d=etector
5
根据Lambert- Beer定律来计算待测物浓度
如若吸光系数 (ε )未知,我们就需要采用定标曲线 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此值为定值
Concx =Δ Absx x Concs Abss
Concx = 待测样本浓度
70 60 待测样本 50 40 30 20 10
适合于任何均匀非散射的介质
生化比色分析 特定蛋白透射比浊分析
7
Roche Hitachi Photometer
8
Reaction sequence
当相应的比色杯每一次通过光路系统时,光路系统会测量并记录 下相应的吸光度 ▪ 光路系统可以测量后分光后12个波长的相应吸光度。 12 有效波长: 340, 376, 415, 450, 480, 505, 546, 570, 600, 660, 700, 800nm ▪ 多数检测项目都使用双波长检测方法。(可去除干扰物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
A (样本) + B1 (试剂1) + B2 (试剂 2)
C + D (显色产物)
19
Endpoint assays
两点终点法的反应曲线–Cobas c702
Mp1 abs before addition of R3
Sample+R1
Mp2 abs at reaction end
20
2Point Endpoint assay application settings 两点终点法的应用参数 – Cobas c702
通过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
A 单试剂速率法 例如:ACP\AFU
B 双试剂速率法 例如:ALT\AST\CK…
33
Rate assays Rate A assay – Modular P
Reag. at R3 timing
Sample Reag. at R1 timing
12
Reaction sequence
13
Instrument cycle
Mod P
Sample pipetting 1st
Reagent 1
1st
2nd reagent
5th
3rd Reagent
16th
4th reagent
33rd
C 501 Cycle No
1st
C702 1st
1st
1st
16
终点分析法(Endpoint assays)
▪ 两点终点法(2-point end) ▪ 一点终点法 (1-point end)
一点终点单试剂(1-point endpoint assay – one reagent) 一点终点双试剂(1-point endpoint assay – two reagents) ▪ 三点终点法(3-point end)
Urea
Non-prostatic phosphatase Bicarbonate
40
Reaction Direction
上升decreasing 或 下降increasing
41
生化反应曲线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应用项目举例: Magnesium
不采用两点终点法主要是样本和R1体积相加 仍<180uL(最小反应体积,无法测量)
A (sample) + B1 (reagent 1) + B2 (reagent 2)
26
C + D (product)
一点终点法应用参数(1 Point Endpoint assay) Utility - Application - Analyze
11
仪器读数的原理
反应转盘不停的周期旋转 当相应的比色杯通过光路系统时,光 路系统会测量并记录下相应的吸光度
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入相应的反应试剂
不同仪器每个循环周期的时间间隔 Modular P 18秒 Cobas c702 16秒 Cobas C501 8秒 Modular D 12秒 C311 12秒
1st. mp 34
Last mp
Rate assays
速率A 法-分析项目举例
GOT/AST GPT/ ALT ALP Amylase CHE CKMB
GGT Lipase GLDH LDH
Enzymes
35
2点速率法
指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选择两个测光点,此两点既非反应初始吸光度亦 非终点吸光度,这两点的单位时间吸光度差值用于结果计算。
换算成 Abs/min参与计算 在加入最后最后一个试剂之后进行吸光度检测。
38
Rate assays 2-point Rate assay – Modular P
39
Rate assays 2点速率 法-分析项目举例
Ammonia Acid phosphatase
Urinary/CSF 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