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曾经长期的应试教育,历史学被淡化了,历史学的功能模糊了,历史学沦为了“副科”。不少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错误观点:学历史=背历史。历史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老师不停滴灌输历史书上的内容,似乎历史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记住一切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历史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背多分”。还有兴趣培养上的问题,也反映出当前历史教学的状况,应试教育和过分追求升学率,导致情感教育缺失。
关键词: 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一、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和现状。
曾经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知识,过分的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培养。这其中的原因有我们教师的,也有现实教育状况的,也有教材本身的因素。
时代在发展,而我们的观念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旧有的观念,缺乏学习的精神,不敢突破创新。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比较困惑,感觉较玄,难以捉摸,不易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有时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另外在升学的压力下,历史教学放弃了原本应该丰富多彩、富有趣味的内容,被呆板的说教、枯燥的记忆、僵化的理解所取代,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了个性的张扬,也失去了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这个物欲横流,讲功利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年代,我们的教育严重倾重于理科,一味地追求高智商,走上了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学生缺乏情感教育的培养,缺失人文的内涵和
素养,甚至造成了某种程度道德的缺失。在国际比赛中,中国学生的分数往往很高,表现出很强的智力技能,如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上,却往往失分于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考试的能才,而不是全面发展的敢于突破创新的人才。
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情感范畴。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罗万象,大凡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民俗风物、内外战争、民族关系、思想文化以及人后、人种状况等,均在认识对象之列。历史学的功能也是别的其他学科不可企及的,既有认识功能、借鉴功能,亦有教育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又包含着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历史眼光的教育等等。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历史知识应涵盖人类社会所持有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境界,也是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最高目标。
三、通过历史课培养学生情感的内容:
1.爱国主义情感。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当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保土安民,奋起抵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高风亮节;为国争光,造福于民,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勇攀高峰的志向;为建设祖国,合家报国,无私奉献,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等。
2.道德感。道德感指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等是否符合道德行为标准和社会价值而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道德感应包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乎民情民意的时代感;公正不阿,态度鲜明的是非感;
不畏强暴,敢于仗义直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千金一诺,关心他人和勇于助人的友谊感;救死扶伤,济贫解危的人道主义感等。
3.理智感。理智感指入在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它和人的认知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的满足及对真理的探求等相联系,它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历史理智感包括:勤于学习,大胆探索,刻意追求,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信奉真理,敢于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实事求是,出以公心,在事实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和修正错误的精神;矢志忠诚于事业,绝不半途而废的精神等。
4.审美感。审美感指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道德行为加以评价时,内心所具有愉快和倾向性的体验。历史审美感包括:对人类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热爱和欣赏的情感;对自然界壮丽的河山和优美的环境加以讴歌的情感;对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和崇高道德境界加以赞颂的情感等。
情感教育理应贯穿历史教学整个过程,既有时间沉淀、冷峻思考理性过程,更有喜怒哀乐、嬉笑怒骂的感性过程。
(苍溪县白山乡小学校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