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性与人的存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 “总体性” 的重新诠释 以卢卡奇、 柯尔施、 葛兰西、 法兰克福 20 世纪 20 年代初, 学派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者, 针对 20 世纪人 类存在的现实物化境遇及工业社会的危机指出: 第二次世界 大后, 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 相对繁荣的发展阶段, 但是资 也没有消除而是加剧了对人的全面操纵。 人过的是占有而不 是存在的生活方式。人的生活都以占有为宗旨, 人拜倒在物 面前, 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 这就意味着忘却了自己本真意义 上的存在方式, 而成为片面的、 物化的、 单向度的人。 为此, 西 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要想使真正意义上的 “人” 生成, 必须唤 醒人的总体性意识, 恢复其主体性地位, 借以实现此目标的手 段是回到马克思, 重新诠释马克思对于总体性及总体的人的 论述, 恢复马克思哲学的原有本质, 以此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唤 起一种革命意识, “总体的人” 实现 的生成。 卢卡奇认为, 要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就必须恢 复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在马克思 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上, 卢卡奇认为, 马克思把 “黑格尔 哲学中的历史倾向推到了它的逻辑顶端; 他在根本上把社会 和社会化的人两方面所有现象转变成了历史问题。 他具体揭 示了历史进化的真正基础, 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一种新的 方法。 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直接来源与黑格尔, ” 只是把黑格尔 思想引向了一种 “实践的革命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资产 。 阶级思想的根本分歧并不在与从历史来解释经济动机的首要 作用, 而在于总体性观点。 总体性范畴, 总体之于部分的至高 并把它出色地改造成一门崭新科学的基础” 。 首先, 总体性是具体性。总体性的认识过程是从抽象上 升到具体的综合过程。其次, 总体性方法要求把社会当作一 个有机的整体加以考察。每一历史事件都不是彼此分离、 彼 此孤立, 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 卢卡奇把总体性作为把握社会的方法, 并且强调认识和把握 事物时, 必须注意历史进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发
在发展观念的演变过程中, 其主要的变化在于, 发展的目 标由原来的 “以人为本” 转变为 “以物为本” 发展越来越具有 。 功利性, 丧失了其最初所包含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这种状况 下, 发展成为唯一的目的, 发展体现为经济的进步, 而不是人 的全面发展, 相反, 人则成为发展的工具、 手段、 客体, 而人的 总体性、 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人的精神诉求等都忽略了。 这种 拜金主义、 利己主义、 享乐主义的蔓延和泛滥。 正是在这种状 况下, 人类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 提出一种新的发展观, 即可 持续的发展观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观念。 这种新的发展 观包含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 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转变为 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的共同进步为宗旨。 其哲学特征是 强调发展的 “整体性” 长远性” 主体性” “综合性” 要求 、 “ 、 “ 和 , 将人、 社会、 自然、 经济、 文化当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看待。 同 时指出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物质生活的提高, 而是人的全面 发展, 整个人类向着真善美统一境界的趋近。 也就是, 发展的 中心已由 “物” 转向了 “人” 转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上来。 、 第二, 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 这种新发展观所理解的发展具有 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这种新发展观的出发点是 “人” 。一般 地说, 人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 不仅有物质生活条件上的追 求, 还有精神上的追求, 希望有一种丰富、 充实的精神生活, 希 望获得他人、 群体和社会的尊重, 获得自由和自主, 希望在认 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第 三,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 展观的最原初含义是指人与资源、 人与环境的关系, 强调当代 人对后代人应当赋有自觉的 “类” 意识。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看到, 新发展观蕴涵着一种深刻 的人本主义意义, 它力图克服与改变传统的单纯经济发展观 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在新发展观那里, 人是最高的 目的与绝对价值, 只有这样, 物质需要与终极意义才能在人身 上实现最高的统一, 总体的完整的人才能生成。这种最高的 统一使我们追溯到新发展观的最终的人本意义: 发展是人的 发展, 是人不断地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的过程, 发展就是人不 人为本的哲学。 作为总体的人, 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 发展必须以 “人的总体性” 即人的全面进步为尺度。真正合理的发展应 , 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意味着文化、 道德、 科学、 社会、 环境 等的共同进步, 而且这种进步是持续的。发展只有以 “总体” 的进步为尺度, 才能促进 “总体的人” 的生成, 反之, 人只有意 识到总体性, 才能使发展成为全面、 合理的发展。
理 论 新 探
总体性与人的存在
◎张小君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 本文主要考察了总体性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 阐释了对总体性的追求, 一直内蕴与人的活动之中, 是人的存在 方式的体现。总体意识的生成或对总体性的强调, 20 世纪历史意识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是 特别是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进程的总体性赋予极大的关注。为了克服种种危机, 哲人们提出重建总体性。重建总体性的 目标是使人类的活动向着 “总体的人” 生成的方向前进。重建总体性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发展提供一种合理的衡量尺度, 即 发展应以经济、 文化、 道德、 环境、 社会等共同进步为标准。真正的发展观应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最终目标是人的总体性 的实现。 关键词 总体性 总体的人 发展 人的存在
本主义即使发展到生活水准相对提高、 相对繁荣的发展阶段, 就是历史运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直接统一。
无上的地位, 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方法论的精华, 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与批判现实社会的工具。 “总体性” 借用
376
2008 年第
10 期
安徽文学
理 论 新 探
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结构产生了很大 影响。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 统治的形式、 阶级结构等已发生 了变化, 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意识思想的操纵与控制。在这种 状况下, 人的总体性丧失了。 这个社会的病根在于人的本能心理结构遭到破坏。因 此, 要变革社会, 解放人性, 不仅在于政治、 经济意义上的社会 在马尔库塞看来, 只要还保存原来起压抑作用的人的本能结 构, 那么任何社会都不能根除对人的压迫。历史上一切革命 最后总是走向旧事物的复辟, 原因就在于没有改变这种压抑 性的心理结构。 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反人道性在人们的心理结 构中已有它稳固的支柱, 因此, 必须进行: 文化-心理 “革命。 这种革命的目的是唤起人的总体意识, 克服现实中的“单面 性” 。这种文化心理革命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唤起民众的总体 的意识, 总体的人才能生成。它的实质内容就是强调革命者 的自我改造, 实质上是对人的被压抑、 被同化的本能结构的改 造, 而这种改造则包括意识、 语言、 价值、 本能、 欲望和需要等 多方面的 “总体革命” 总体革命的任务主要是从意识深处震 。 撼人民的反抗意识, 打破资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加在人们心 灵上的枷锁。这样, 文化意识方面的革命就成了早期西方马 克思主义关于现实革命问题的主要关注焦点。 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是由葛兰西的 “领导权” 理论首先开 先河的。 葛兰西认为,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夺取思想文化领 域的领导权, 是一个集团或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在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中进行革命, 除去通常的政治斗争, 还有十分 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夺取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领导权。 而这 个意识形态的整体转变只有经过一次总体的文化革命才能完 成。在这场文化革命中, 不仅仅要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 制度, 而且也要恢复人的主体地位, 彻底摆脱物化了的资产阶 级文化, 实现真正的主体文化, 从而使人获得最终的全面的自 由。 青年卢卡奇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 一书中也强调了阶级意 识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卢卡奇与葛兰西的文化革命思想为 他们比较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观与总体革命的不同, 并且通过 分析社会动力结构的变化, 革命主体的改变、 革命方式的不同 等, 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 “总体的革命” 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关切是 “总体的人” “人之 或 总体性” 他们对总体性的阐释及其对于总体革命的强调, 。 其 最终目的均是要实现一个目标: 即总体的人的生成。他们所 强调的构成其理论核心的总体性不是与人之活动无关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关切是 “总体的人” “人之总体性” 或 。 三、 发展的尺度: 人的总体性 如前所述, 我们认为, 追求与重建总体性的最终目的是实 现 “人的总体性” 或者说 “总体的人” 。那么, 对这一目标的不 倦追求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它就是发展应以 “人的总体性” 为尺度, 而不应该以单纯地经济增长为目标, 发展的最终目标 应该是 “总体的人” 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6 月 第一版. [2] 郭湛著.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一版. [3]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 1987 年 7 月第一版. [4]车玉玲著.总体性与人的存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1 月 第一版.
变革, 更在于改变人的心理结构的 “文化革命” “心理革命” 单纯的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危机, 或 。 造成了
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 断趋近与善与美的过程。于是, 发展的哲学便只能是一种以
2008 年第
10 期
安徽文学
377
Biblioteka Baidu
展过程。再者, 卢卡奇强调总体从逻辑上先于事实。在他看 来, 总体不能由事实的直接积累和经验简单相加来确定, 而是 由主体意识决定的。总体首先必须是 “人的总体性” 总体是 , 由人来设定的。 卢卡奇所说的总体性辩证法是强调人的主体 性的辩证法, 是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在其现实性上, 总体性 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思想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继 承发扬, 总体性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原则不断得 到具体的阐述和发展。 柯尔施认为, 马克思主义就是 “一种把 社会发展作为活的总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 或者更确切些 说,它是一种把社会革命作为活的总体来把握和实践的理 论” 而在葛兰西提出的 。 “总体革命” 理论中, 他主张建立一种 反对经济因素单一主导论的总体革命学说。 只有通过革命才 能实现 “总体的社会主义” 马尔库塞提出的总体社会主义是 。 要说明: 社会主义不能限于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 义公有制,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他提出, 社 会主义更应是一个道德的、 美学的天地。它不仅应该发展生 产, 消除贫苦, 而且要改变人类生存的性质, 也就是要改变人 的单纯的物质需要和对这种需要的满足。 在马尔库塞关于总 体的社会主义的设想中, 道德和美学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在 社会主义的天地是一个道德和美的天地, 依据道德和美学的 需要, 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将诞生一种全新的关系。 在 这种关系中蕴涵这自由与美。 总之,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 总体性具有多重的蕴义。 他们不仅把总体性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而且也作 范畴, 他们试图通过唤起人们的尚未熄灭的对总体性的渴望, 发起一场自人们心灵深处的思想革命, 以此来恢复人在历史 中的地位与尊严。用一句话来说,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关 切就是: 人的解放与自我实现, 即总体的人的生成。 二、 总体的革命与 “总体的人” 的生成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时代,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