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果测评的大学研究性教学体系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效果测评的大学研究性教学体系初探[摘要]鉴于研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评价陈旧影响了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效果。

研究性教学中,教与学是个辩证统一的能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试金石。

本研究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入,引入包含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与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等4个因素的教学效果测评体系,建构大学研究性教学体系,定量监测、反馈、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以期实现更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体系效果测评大学
一、问题提出
1980年代以后,世界教学研究领域发生了“范式转型”,“让教学变成研究,让教学变成生活”的思潮蔚然成风。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第11条,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经验和能力,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使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教学[1]。

长期以来,尽管研究性教学在高校中开始全面实施,并已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但由于高校教师的师资、研究资源等方面局限,以及大学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偏
差[2],大学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建构并不完善,效果亦不理想。

综观我国有关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的成果可以看出,目前对评价体系的建构兼顾了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采用了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手段,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3-6],但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少数定量结果的支撑仅体现在问卷采集或不同来源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定量分析与测评尚无涉及。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核心理念是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故而,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主体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的优劣、学习效果的好坏是评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试金石”。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技能、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研究性教学测评体系,通过对比研究性教学过程实施前后的定量监测数据,调控指标体系的因素、权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性教学效果测评体系
研究性教学的本质是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组织日常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理念、态度、方法、工具等渗透和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阅读理解、实践动手的水平,
最终达到提升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基于学生学习效果测评的研究性教学效果定量实测体系建构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与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等4个方面入手(表1),通过不同心理测评量表╈的数据采集,测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印证相应不同的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优劣。

其中:表1:高校研究性教学效果评测体系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紧密联系、互为因果。

选用学习动机测试量表测量学生在研究性教学过程前后的学习动机水平,对比实测数据,评测研究性教学效果。

该量表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5个因子,32道题目,根据测评得分将学生动机分为较强、一般、较弱等3个等级。

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易导致最佳的学习效率,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都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2)学习方法与技能。

学习方法与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自我监控能力,属于学习能力中的高层次能力。

选用学习方法与技能测试量表有效地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缺陷,结合研究性教学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将有效改善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该量表包括学习方法与技能、复习方法与复习习惯、阅读习惯与技能、对学习的态度、记笔记与写作文等5个方面,36道题目,
从为学生自身调整和教师的指导训练提供思考。

(3)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 learning)的概念来源于成人教育领域,gulielmino认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是能自行引发学习,具有自我训练的能力、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信心,能应用基本学习技巧,安排学习步骤,并利用时间完成学习计划的人[8-9]。

选用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在于探讨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效果。

该量表有主动学习、消极学习、有效学习、喜欢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等6个因子,55道题目。

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是研究性教学效果优劣的标志,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关键。

(4)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

学业情绪(academic-emotions)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10],与学生的认知、动机、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11]。

心理健康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诸多方面,是伴随终身、始终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

选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结合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用于测量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不同收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情绪。

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因子,分5个等级,90道题目;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包括羞愧、焦虑、气愤、兴趣、愉快、希望、失
望、厌烦、自豪、放松10个分量表,采用5点评分,88道题目。

积极的学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
的学习潜能,是研究性教学培养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

三、研究性教学体系建构
(一)教学模式
大多数研究认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师通过创造一种适宜的认识和合作环境,启发学生自主探求学科的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12]。

美国学者布里奇斯和海林杰较早注意到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 pbl)的生命力及其在教育领导发展领域中的应用价值[13]。

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创设了最早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游戏竞赛法[14]。

辛迪(cindy e.)指出pbl 是一种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提供终身学习技能的教育方法[15]。

埃德尔森(edelson d.c)等提出通过课程设计进行探究教学的方式[16]。

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也提出了“小组学习”、“团体探究”等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17]。

研究性教学有别于授受式教学,打破过往一味传授、填鸭式地教学模式,试图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模式,要求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

教师将研究的思想、方法、学科进展引入教学活动,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开展;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以研究带动学习,形成科研思路,培育思辨精神。

研究性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之中,以研究为学习的切
入点,在研究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度调动学习动机水平,围绕指向明确的科研命题,从特殊到普遍,逐步提升学习方法和技能,最终达到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业情绪,良好调控心理健康程度。

以学生适宜的学习效果作为合理的定量指标,实时监测、反馈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改善。

(二)教学过程
研究性教学通过发展人的观念来解放人的精神生命,把师生合作创造知识视为教学过程的本质[18]。

要求学生的观念与教师的观念在教学中得到同样的尊重,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

研究性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18]。

研究性教学过程以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升为前提,高度统一教与学的过程,以教师的研究性“教”为投入,能动地产出学生的研究性“学”,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辨能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者。

教学活动一般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实验(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从观测教学效果的角度入手,研究性教学应突出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从课堂理论教学、课外自主学习、课程项目设计和学术讨论等四个环节,构建效果测评机制,有效调控研究性教学过程(图1),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将由各种实测量表构成的效
果评测体系得到的数据,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依托spss数理统计平台,进行整理和分析,不同阶段的定量采样结果,反馈于相应的教学对象、教学环节,用于调控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动机,锤炼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和技能,提升创新能力。

(三)教学评价
大学是学生步入高等教育殿堂的首要阶段,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科研素养积淀的第一站。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育模式,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启发式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坚韧的科研品格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已有对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4,6,19-22],主张秉承全程性、多元性、多样性、发展性的理念,兼顾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不同主体,包含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运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力求客观、合理、有效,真正推动大学研究性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高校研究性教学意图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宗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基础,贯穿完整的教学过程,完成不同教学阶段的数据采样,依托学习效果测评数据,构建合理的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表2)。

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
方法、教学成果等4个层次,测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与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等4个维度的前期、中期、末期的3个时点数据,对学生单体、群体等2个层面的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全面评价,用于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调控。

注:数据采样选用北京辅仁淑凡软件平台。

╈心理测评量表采用北师大辅仁淑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测试平台。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hjsk2012-70);三亚学院教研项目(syxyjy110403)
[参考文献]
[1]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李斌.对研究型教学法的一种比较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69-70
[3]徐丽萍.试论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92(4): 48-50
[4]郭晓云.略论高校研究性教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8(4): 264-266
[5]王秀华.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102(2): 91-95
[6]余远富,王庆仁.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6): 111-115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学与出版社,2000,第359页
[8]gulielmino l m. self-direct learning readines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workplace: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1977, 163:303-317
[9]黄水,陈文锋,傅小兰.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的结构和效度[j].心理科学, 2007,30 (1): 148-150
[10]pekrun r, gortz t, titz w, et al.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 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2, 37(2):91-105
[11]马惠霞.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l.w.aadenaon.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elervier service lid, 1995
[13]布里奇斯,海林杰著.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在领导发展中的运用. 冯大鸣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4]stevens r j, slavin r e, farnish a m.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direct instruct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n main idea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1991,83p.4-5
[15]cindy e.hmelo-silver.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 3: 235-266
[16]edelson, d.c., gordin,d.n.&pea,r.d.1998.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through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design.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8,391-450
[17][美]乔伊斯等著.教学模式.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18]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8-60页
[19]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21(3):7-11
[20]孟凡.本科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辛志成.论研究性教学[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2]周振微.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1.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分院海南三亚,2.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焦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