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震级与烈度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但一次地震,在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地震烈度。即一次
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 ►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可有下列经验公式给出:

M=0.58I0+1.5
► 其中,I0为震中烈度
►(十三)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对应关系
►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震级 2 3 4 5 6 7 8 >8 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 12
► 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中,对基本烈度采用概率法定 义的:

►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称为主震。 ►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四)主震型、多发型、单发型
►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很突出,称为主震型地震。 ► 若一个地震序列是有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组成的,则称为多
发型地震或震群型。 ► 若前震和余震很少,甚至没有,则称为单发型地震。 ► 三种类型地震中:主震型地震约占60%,多发型地震约占
30%,单发型地震约占10%。
►(五)按震源的深浅,地震可分为
►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占85%;破坏性大。 ►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km;占12%;破坏性大。 ►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占3%;破坏性小。

► 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少部分发生在地幔上部。 ► 目前观测到的最深地震发生在地下700km左右。
► 标准地震仪是指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系数为0.8,放大 倍数为2800倍的地震仪。
► 例如:在距离震中100km处地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A=10mm 即A=10000 ,则由式(15-1)得,该次地震为里氏4级。
►(八)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
► 震级表示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也表示地震强度的大小。
一、地震基本知识
(一)地震与抗震
1. 地震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 全世界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
无感地震约占99%, 有感地震约占1%,即约5万次, 破坏性的大地震平均每年约18~20次。
2.地震又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
► 现代科技的发展,虽能对地震的发生进行预测,但准确地预 报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种强度的百度文库震一般是很困难的。这主 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性。
►(二)地震的类型
► 构造地震 占90%,岩层构造变动引起。 ► 火山地震 占7%, 岩浆猛烈冲出地面引起。 ► 陷落地震 占3%, 地下溶洞或旧坑崩塌引起。

► 后两种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 ► 构造地震 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是工程抗震研究的重点。
►(三)地震系列
► 每次大地震,在一定时间内,在震区相继发生一系列大小地 震,称为地震序列。

4
6.31x1017
8.5
3.55x1024

5
2.00x1019
9

►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 量相当于一个2万t级的原子弹。
►(九)按震级划分地震
► M<2级,无感地震,微震。 ► 2~4级,有感地震。 ► M>5级,破坏性地震。 ► M>7级,强烈地震或大震。 ► M>8级,特大地震。 ► 到目前为止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8.5级(1960年5月发生
►(六)震源深浅的影响
► 震源浅,破坏重,影响范围小。 ► 震源深,破坏轻,波及范围大。
►(七)地震震级
q 地震震级是表示某次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定量指标。
q 国际上最早采用的是里氏震级(由C.F.Richter给出),即地 震震级M为:

M=logA
(3-1)
►震级公式中A的意义
► A——为采用标准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的以微米 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
在智利)。
►(十)地震烈度
►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次地 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十一)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 震级:愈大,烈度愈高;反之,烈度愈低。 ► 震中距:愈近,烈度愈高;反之,烈度愈低。 ► 震源深度:愈浅,烈度愈高;反之,烈度愈低。 ► 传播介质:岩层、覆盖土层等。 ► 建筑物动特性:质量、刚度、自振周期等。
► 4-5度 普遍有感觉,悬卦物摇晃
► 6度
器物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 7-8度 房屋轻度或中度破坏,出现地裂
► 9-10度 房屋严重毁坏,地裂很多
► 11-12度 房屋普遍倒塌,地貌剧烈变化
v 总之:
► 1-5度: 以人的感觉为主
► 6-10度: 以房屋震害为主
► 11-12度: 以地表现象为主
►(十六)基本烈度(定义)
► 原抗震规范(TJ11-78)中定义: ► 某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未来100年内,一般
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 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中定义: ► 某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
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十七)采用概率法定义基本烈度
►(十四)地震烈度的划分
►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 我国1980年公布的12度的地震烈度。

►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12度划分地震烈度。 ► 也有少数国家不同,如少数欧洲国家采用10度,日本
采用0~7度划分。
►(十五)地震列度的宏观描述
► 1-2度 人无感觉
► 3度
在夜静时,少数人有感觉
► 不同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之间的关系为:

logE=1.5M+11.8 (3-2)
震级及其相应的能量
► 各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列于下表。
► 震级
► 1

2

3
能量(尔格) 2.00x1013 6.31x1014 2.00x1016
震级 6 7 8
能量(尔格) 6.31x1020 2.00x1022 6.31x1023
► 因此,破坏性地震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 目前,科学技术上还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每次地震都会给 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 建筑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减少震害。在建筑 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根据现有技术,即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的指导下,对工程结构采取防震、抗震 措施,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尽量减轻地震造成的 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