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上常采用施用有机肥、适宜耕作等调控土壤 孔性。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二节土壤结构性
自然界的土壤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以单粒形式存在, 一般都会胶结成大小、形状、性质不一的团聚体。
一、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 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又称土壤结构,是指原生土粒(单粒)和次生土粒 (复粒)的排列与组合状况。
在保证良好通气性的前提下,毛管孔隙度愈大愈好。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通气孔隙*:
当量孔径> 0.06 mm的孔隙, 其中> 0.2 mm的粗孔 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6 mm的中孔是原
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旱地耕层土壤通气孔隙度在10%~20%为佳。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
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孔隙度= 1-容 密重 度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旱地耕层土壤以50%~56%适宜大多 数作物生长。 一般砂土孔度30%-45%,壤土40%-50%,粘土45%-60%。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二、孔隙分级——质量指标
(一)当量孔径***: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相互排列方式 孔隙状况以及其稳定性(水稳性、力稳性、生物稳定性)的综合特 性。
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土指壤的结孔性构、结性构性。与耕性
二
土
壤
结
构
(
体
)
似立方体型
条柱型
的
类
型
似球型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扁平型
孔隙性质是评价结构性重要指标,良好的土壤结 构性应该具备土壤总孔隙度大,大小孔隙的分配 要适当
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适宜的土壤三相百分数为:
固相率50%左右; 容积含水率25-30%; 气相率15-25%。
3)计算土壤的重量以及土壤中各组分(如土壤 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的含量
例1:若土壤容重为1.15g/cm3,则每亩耕层土壤 (0~20cm)的总重为多少?
667×0.2×1.15×103=153410kg ≈1.5×105kg=150t
小
大
孔
孔
隙
隙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三、土壤的密度和容重
土壤孔隙一般很难直接测定,常常通过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来 计算。同时在土壤其他性状的研究中,其应用也十分广泛。
(一)土壤密度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土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质的密度和有机质的 密度。
有机质的密度为 1.25-1.40 g/cm3;矿物密度大多在2.6-2.7之间; 由于有机质含量很少,所以一般取矿物质密度的平均数2.65 g/cm3 作为土壤密度。
不良结构体: 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和片 状结构体
总孔隙度小,结构体内部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结构 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
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
良好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有多级孔隙,大小孔隙分配适当,
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团粒之间排列疏松易于耕
例2:若土壤全氮为0.1%,计算每亩耕层土壤含 氮量? 150t×0.1%=150kg
例3:若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0%, 则每亩需灌水多少?
150t×(20%-5%)=22.5t
四、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及其调控
(一)内因: 质地、结构、有机质 (二)外因: 自然因素(气象变化)
人工管理措施:灌溉、施肥、耕作等.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内容: 土壤孔性
土壤结构性(重点)
土壤耕性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一节 土壤孔性
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 做土壤孔隙。 孔隙性(孔性):它是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 及其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一、孔隙度或孔隙比——数量指标
相同质地时,疏松的土壤容重较小,紧实的土壤容重较大。 不同质地时,一般砂土〉壤土〉粘土。
2)计算土壤三相比
孔隙度=V孔/V土体=(V土体-V固体)/V土体=1-V固体/V土体 =1-(w/土壤密度)/(w/土壤容重)=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固相率=1-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
作。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三、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单个土粒
复粒 微团粒
团聚体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 壤 团 粒 体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条件 胶结物质
1)有机胶体: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等。 2)无机胶体:层状铝硅酸盐、铁铝氧化物(稳定性较
强) 3)胶体的凝聚作用:金属盐类(Ca2+) 4)水膜:细土粒具有表面能,能吸引水分子,通过水
通气孔隙 >0.06mm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非活性孔隙*: 又称无效孔、束缚水孔,这是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 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因此其中的养分和水 分难以被植物利用 。 对作物生长来说,非活性孔度愈小愈好。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毛管孔隙*: 也称贮水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
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与孔隙的 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土壤的真实孔径往往无法实际测定。
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式为: d = 3/T
d为孔隙的当量孔径(mm) T为土壤水吸力(100Pa)
(二)孔隙分级
根据当量孔径大小 及其作用可分为:
孔隙类型
非活性孔隙 <0.002mm 毛管孔隙0.06-0.002mm
分子可使土粒相互联系在一起。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成型动力
1)生物作用
2)干湿交替
3)冻融交替
4)耕作 合理的耕作施肥,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不合理的耕作会破坏团粒结构。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二)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 高达1.8-2.0克/厘米3。
旱地作物适宜的容重为1.1~1.3 g/cm3。
土壤的孔性、
1)反映土壤松紧状况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二节土壤结构性
自然界的土壤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以单粒形式存在, 一般都会胶结成大小、形状、性质不一的团聚体。
一、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 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又称土壤结构,是指原生土粒(单粒)和次生土粒 (复粒)的排列与组合状况。
在保证良好通气性的前提下,毛管孔隙度愈大愈好。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通气孔隙*:
当量孔径> 0.06 mm的孔隙, 其中> 0.2 mm的粗孔 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6 mm的中孔是原
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旱地耕层土壤通气孔隙度在10%~20%为佳。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
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孔隙度= 1-容 密重 度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旱地耕层土壤以50%~56%适宜大多 数作物生长。 一般砂土孔度30%-45%,壤土40%-50%,粘土45%-60%。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二、孔隙分级——质量指标
(一)当量孔径***: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相互排列方式 孔隙状况以及其稳定性(水稳性、力稳性、生物稳定性)的综合特 性。
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土指壤的结孔性构、结性构性。与耕性
二
土
壤
结
构
(
体
)
似立方体型
条柱型
的
类
型
似球型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扁平型
孔隙性质是评价结构性重要指标,良好的土壤结 构性应该具备土壤总孔隙度大,大小孔隙的分配 要适当
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适宜的土壤三相百分数为:
固相率50%左右; 容积含水率25-30%; 气相率15-25%。
3)计算土壤的重量以及土壤中各组分(如土壤 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的含量
例1:若土壤容重为1.15g/cm3,则每亩耕层土壤 (0~20cm)的总重为多少?
667×0.2×1.15×103=153410kg ≈1.5×105kg=150t
小
大
孔
孔
隙
隙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三、土壤的密度和容重
土壤孔隙一般很难直接测定,常常通过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来 计算。同时在土壤其他性状的研究中,其应用也十分广泛。
(一)土壤密度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土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质的密度和有机质的 密度。
有机质的密度为 1.25-1.40 g/cm3;矿物密度大多在2.6-2.7之间; 由于有机质含量很少,所以一般取矿物质密度的平均数2.65 g/cm3 作为土壤密度。
不良结构体: 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和片 状结构体
总孔隙度小,结构体内部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结构 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
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
良好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有多级孔隙,大小孔隙分配适当,
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团粒之间排列疏松易于耕
例2:若土壤全氮为0.1%,计算每亩耕层土壤含 氮量? 150t×0.1%=150kg
例3:若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0%, 则每亩需灌水多少?
150t×(20%-5%)=22.5t
四、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及其调控
(一)内因: 质地、结构、有机质 (二)外因: 自然因素(气象变化)
人工管理措施:灌溉、施肥、耕作等.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内容: 土壤孔性
土壤结构性(重点)
土壤耕性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一节 土壤孔性
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 做土壤孔隙。 孔隙性(孔性):它是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 及其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一、孔隙度或孔隙比——数量指标
相同质地时,疏松的土壤容重较小,紧实的土壤容重较大。 不同质地时,一般砂土〉壤土〉粘土。
2)计算土壤三相比
孔隙度=V孔/V土体=(V土体-V固体)/V土体=1-V固体/V土体 =1-(w/土壤密度)/(w/土壤容重)=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固相率=1-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
作。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三、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单个土粒
复粒 微团粒
团聚体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 壤 团 粒 体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条件 胶结物质
1)有机胶体: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等。 2)无机胶体:层状铝硅酸盐、铁铝氧化物(稳定性较
强) 3)胶体的凝聚作用:金属盐类(Ca2+) 4)水膜:细土粒具有表面能,能吸引水分子,通过水
通气孔隙 >0.06mm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非活性孔隙*: 又称无效孔、束缚水孔,这是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 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因此其中的养分和水 分难以被植物利用 。 对作物生长来说,非活性孔度愈小愈好。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毛管孔隙*: 也称贮水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
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与孔隙的 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土壤的真实孔径往往无法实际测定。
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式为: d = 3/T
d为孔隙的当量孔径(mm) T为土壤水吸力(100Pa)
(二)孔隙分级
根据当量孔径大小 及其作用可分为:
孔隙类型
非活性孔隙 <0.002mm 毛管孔隙0.06-0.002mm
分子可使土粒相互联系在一起。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成型动力
1)生物作用
2)干湿交替
3)冻融交替
4)耕作 合理的耕作施肥,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不合理的耕作会破坏团粒结构。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二)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 高达1.8-2.0克/厘米3。
旱地作物适宜的容重为1.1~1.3 g/cm3。
土壤的孔性、
1)反映土壤松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