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高尚师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专业技能,具备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师德高尚,爱国敬业

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敬业爱国、立德树人为己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富有爱心和耐心;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学养深厚,知识广博

具有系统、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中学教育活动的内涵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驾驭中学历史课堂,成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3.勤于教研,精于育人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历史学教学、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中学德育教育,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史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相邻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等,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训练。

4.善于合作,持续发展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等,坚持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毕业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规定,结合历史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等八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毕业要求与分解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以及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参见表1和表2:

表1:毕业要求与分解指标点对应关系表

表2: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备注:请在对应的栏内打“√”。

二、学位与学制

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允许学生在3-6年内(不包括休学时间)取得课程计划规定的学分。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60学分,对照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需完成120个以上实践学时且学时分布两个以上类别,方可达到毕业要求,未完成120个实践学时不予毕业。

四、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培养要求,以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主要功能为标准,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五大类别。至于各类课程所占学分数及比例,参见以下“各类课程学分数和比例统计表”等表格。

(一)各类课程学分数和比例统计表

注:1.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类课程占总学分比例为10 %。

2.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平台课(21)+学科专业课(47)+人文社会与科学素

养课(16),共84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52.5%,不包括教师教育课程。

3.专业实践类学习时间累积为18周以上,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不在此列。(二)教师教育课程统计

(三)实践类课程统计

(四)素质拓展类课程统计

书、科学研究成果和国家发明专利等科研创新实践成果置换。

(五)技能与专业能力测试项目

(六)获得证书对应奖励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