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一章(第3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ΛQ)→P为永真式。
(1) 列出真值表证明
P Q P→(P∨Q) (PΛQ)→P
FF T
T
FT T
T
TF T
T
TT T
T
(2)用等价公式证明 P→(P∨Q) ¬P∨(P∨Q) (¬P∨P)∨Q T
(PΛQ)→P ¬(PΛQ)∨P (¬P∨¬Q)∨P (¬P∨P)∨¬Q T
《定理》 命题公式AB的充要条件是A↔B为永真式。
Λ¬S)→P,Q→¬(P→¬Q)等 所以,一个命题公式的代换实例有无限个。
3.等价置换
《定义》:给定一命题公式A,A’是A的任何部分,若
A’也是一命题公式,则称A’是A的子命题公式。
例:A:(P∨Q)→(Q∨(RΛ¬S))
A的子命题公式有: P、Q、R、¬S、(P∨Q)、(RΛ¬S)、 (Q∨(RΛ¬S))、(P∨Q)→(Q∨(RΛ¬S))等。
说明: (1)证明上述13组等价公式的方法可用真值表法。 (2) Λ、∨、 均满足结合律,则在单一用Λ、∨、
联结词组成的命题公式中,括号可以省去。
2.置换规则
《定义》:给定一命题公式A,其中P1、P2...Pn 是A中 的原子命题变元,若 (1)用某些命题公式代换A中的一些原子命题变元Pi (2)用命题公式Bi代换Pi,则必须用Bi代换A中的所有Pi 由此而得到的新的命题公式B称为命题公式A的代换实例。
P
Q
P→Q
F
F
T
F
T
T
T
F
F
T
T
T
例:证明 PΛ(P→Q) Q 证明:在命题公式PΛ(P→Q) → Q中,设前件为
证明:
(1)充分性:A↔B为永真式,即A、B有相同的真 值,所以AB。
(2)必要性:AB,即A、B有相同的真值表,所 以A↔B为永真式。
《定理》:设A、B是二个命题公式,AB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 AB且B A。 证明: (1)若AB,则AB为一永真式 由定律: (AB)(A→B)Λ(B→A) ∴(A→B)且(B→A)也为一永真式 即: A B且BA成立 (2)若A B且B A,则(A→B)和(B→A)为 一永真式. 所以AB为一永真式,则AB也成立。
此定理把“”和“ ”之间建立了相应的关系。
下面给出常用的永真蕴含式
I1 PP∨Q (QP∨Q) I2 PΛQ P (PΛQ Q) I3 PΛ(P→Q) Q I4 (P→Q)Λ¬Q ¬P I5 ¬PΛ(P∨Q) Q I6 (P→Q)Λ(Q→R) (P→R) I7 (P→Q)Λ(R→S) (PΛR→QΛS) I8 (PQ)Λ(QR) (PR) I9 ¬P P→Q
例:
P
¬P
P∨¬P
P∧¬P
F
T
T
F
T
F
T
F
《定义》:设公式A中有n个不同的原子变元p1,…pn,(n为
正整数)。该变元组的任意一组确定的值( u1,…un)称为 A关于p1,…pn的一个完全指派,其中ui或为T,或为F。
《定义》:如果一个命题公式的所有完全指派均使该公 式取真值,则该公式称为永真式或重言式。如果一个 命题公式的所有完全指派均使该公式取假值,则该公 式称为永假式。既不是永真式,又不是永假式,则称 此命题公式是可满足式。 讨论: 二个永真式的析取、合取、蕴含、等价均为永真式。
§4 等价式与蕴涵式
1.等价公式
《定义》:如果对两个公式A,B不论作何种指 派,它们真值均相同,则称A,B是逻辑等价 的.
并记作:AB
例:可以证明: P→Q ¬ Q →¬ P 原命题 逆反命题
列出真值表,由真值表得: 原命题逆反命题
P Q P→Q ¬ Q→¬P Q→P ¬P→¬Q
FF T
T
FT T
PΛQQΛP; PQQP
(5)分配律: PΛ(Q∨R)(PΛQ)∨(PΛR); P∨(QΛR)(P∨Q)Λ(P∨R) (6)摩根律: ¬(P∨Q)¬PΛ¬Q;
¬(PΛQ)¬P∨¬Q (7)吸收律: P∨(PΛQ) P;
PΛ(P∨Q) P
(8)蕴含律: P→Q¬P∨Q (9)等价律:
PQ(P→Q)Λ(Q→P) (10)零 律: P∨TT;PΛFF (11)同一律: P∨FP;PΛTP (12)否定律: P∨¬PT;PΛ¬PF (13)逆反律: P→Q ¬Q→ ¬P
《定理》:给定一命题公式A,A’是A的子公式。 设B’是一命题公式,若A’ B’,并用B’取代A 中的A’,从而生成一新的命题公式B,则AB。 从定理可见:一个命题公式A,经多次取代,所 得到的新公式与原公式等价。
例:证明:P→(Q→R)P→(¬Q∨R)
¬P∨¬Q∨¬R
4.命题公式的永真式、永假式和可满足式
§5 重言式与蕴含式
《定义》:当且仅当A→B是一个永真式,我们称A 永真蕴含B, 记作:AB 说明:
(1)“A B”读作“A永真蕴含B”,“A蕴含B” (2)“ ”是关系符,A B不为命题公式。
例: 证明:P P∨Q;
PΛQ P
分析:要证明这两个永真蕴含关系成立,按照永
真蕴含关系的定义,只需要证明 P→(P∨Q)和
I10 Q P→Q I11 ¬(P→Q) P I12 ¬(P→Q) ¬Q I13 (P∨Q)Λ(P→R)Λ(Q→R) R
注:证明上述永真蕴含式的方法为:把“ ”关系符改 为“→”联结词,证明所得的公式为永真式。而证明 永真式又有四种具体方法:
(1)真值表法 (2)等价公式法
(3)假设单条件命题前件为 T ,若能推导出后件也 一定为T ,则永真蕴含关系成立。
讨论定义: (1)用命题公式只能代换原子命题变元,而不能
去代换分子命题公式 。 (2)要用命题公式同时代换同一个原子命题变元 。 (3)一个命题公式的代换实例有许多个,但不一
定都等价于原来的命题公式 。
例1.设A:P→(¬QΛP)若用(RS)代换A中的
P, 得B:(R↔S)→(¬QΛ(RS))是A的代换实例. 而B’:(R↔S)→(¬QΛP)不是A的代换实例。 例2.P→¬Q的代换实例有:(RΛ¬S)→¬M,(R
T
TF F
F
TT T
T
T
T
FFTຫໍສະໝຸດ TTT由等价定义可知: AA 若AB,则BA 若AB,BC,则AC
下面列出13组等价公式 (1)双重否定律 : ¬¬PP (2)幂等律: P∨PP;PΛPP (3)结合律:
(P∨Q)∨RP∨(Q∨R); (PΛQ)ΛRPΛ(QΛR); (PQ) RP (QR) (4)交换律 : P∨Q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