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先验美学方法论_胡友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5-2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课题(2005JQ W106)

[作者简介]胡友峰(1977-),男,安徽金寨人,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

康德先验美学方法论

胡友峰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0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0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康德美学;先验方法论;先验反思;知性直观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7)02-0031-06

从内部逻辑上来看,康德美学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中介,判断力连接着知性和理性,情感能力是欲求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中转站,也是康德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康德批判哲学一部分的康德美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同样体现了其哲学整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康德所说的/哥白尼式的革命0,作为一种方法论革命,同样体现在5判断力批判6之中。而康德的批判哲学(包括5判断力批判6)中的/哥白尼式革命0,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转换和先验方法论的运用。

一、先验方法论

康德通过对主体审美能力的反思和先验预设,将主体的审美能力归结在反思判断力上,这种反思的判断力作为一种预设的主体能力具有先验的性质,反思判断力的对象是主体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也是预设的纯粹的情感,没有任何的杂质。这样在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0中,先验的审美能力和情感都已经预先存在,剩下的就是寻求经验界的现象来和先验的能力和情感配合,从而获得普遍必然性的美感存在。那么,经验界的现象是什么呢?康德的回答是/形式0,客观事物的形式符合了先验的审美能力从而获得了快感,而这种快感又和先验的情感能力相互符合,这样就完成了康德在美学上的/先天综合判断0,获得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美感,因而对康德先验方法论的把握是理解康德美学的切入口,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康德美学在自由和自然之间中介作用。

在美学研究中,康德将主体的审美判断力作为他独特的研究领域。康德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审美判断力,即主体的审美能力,而判断力又以主体的快与不快的情感为核心,是指人的一种心理能

力。判断力与知性、理性一道共同组成人的心理能力的全部内容,而康德美学归根到底就是要研究审美判断力的可能性与界线,审美判断力通过与对象形式的连接而激起的情感问题是康德美学关注的核心。因而康德将判断力分为两种,一种是规定的判断力,一种是反思的判断力。从一般去寻求个别的判断能力是规定的判断力。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判断力是反思判断力,审美判断力就是一种反思的判断力,即从个体的特殊的审美体验中去寻求一种普遍性的原则。反思判断力的先验原理是反思判断力自身给自身寻找一种规律。在审美判断中,对象的审美特质是其表象,而不是对象存在本身。是/依照着我们吸取它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0。[1]125

美便是判断力中以先验形式为基础的审美理想与和它相符合的经验表象的统一。这里的判断力,乃是反思的判断力。

康德美学要研究的就是主体的反思判断力,要寻求的就是反思判断力的可能性及其界线范围,因而/反思判断力0就成了理解康德美学的入口。传统美学(前康德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是美的本质或者是主体的审美心理,而康德将美学的研究对象转化为主体的/反思判断力0及其由之判断的主体情感,因而/反思判断力0就成为康德美学的核心问题,它是/从特殊出发寻求一般0的能力,即从个体的审美活动出发寻求其普遍必然性的能力,而不是从一般的美的本质出发规范审美现象的能力,通过/反思判

31

2007年3月第25卷第2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o urnal o f Anhui Inst itut e o f Education

M a r 12007

V ol 125N o 12

断力0的审美判断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康德对美的本质颠覆的倾向。

站在现代美学视野范围内,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康德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立场和视野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转换:传统的本体论美学认为: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与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学、数学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美是存在于时空经验中的实在性客体,先有客观的美再有具有完整/主体性0的主体去审美。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必然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主体性困境:美的客观实在性何以可能?审美主体如何超脱自身去切中外在客体?康德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不再追问客观存在的美是什么?而是追问主体是如何审美的?把美的客观对象问题转换成美感的主观普遍的先天条件问题,而这一切都得借助于/反思判断力0的先天原理方可成立。

既然康德将美的客观存在/悬而不解0,而去追问主体审美如何可能的问题,那么,康德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什么呢?康德的回答是:情感。作为逻辑研究起点的情感是个体审美体验中产生的快与不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体的、特殊的情感。由之康德将审美判断区别于认识判断(靠概念),而将其归源于情感判断(无概念的普遍愉快)。然而康德又会面临另外一个难题:既然情感是特殊的、个别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那么审美情感会不会滑入相对主义之中呢?如果它完全是个人的、相对的,那么它与口腹之乐又有何区别呢?这样,作为人类独特现象的审美情感岂不等同于动物性的快感吗?康德看到了作为心理主义的美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把美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人的生理心理基础上,把人的审美感受等同于动物性的快感。他意识到作为经验主义的心理美学必将走向相对主义,走向怀疑论立场。那么,康德又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呢?康德又回到了他批判哲学中的先验论立场,为他的美学对象)))情感寻找一个普遍必然性的基础。审美情感是个体的但又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为审美如何可能,即个体所经验的美感有没有普遍必然性,这个问题不回答,美学就无法成立。康德必须对此作出合理的回答,康德回答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验的方法,即这种普遍必然性是先天就具有的(先验的共通感),通过这种先验的方法,康德为情感问题/寻求普遍必然性0。从而超越了心理主义美学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立场。

康德通过/反思判断力0的/先验0的方法,超越了传统美学中客观主义和心理主义的方法,给美学以合理的解释。但是,康德美学的核心/反思判断力0及其对象情感是与感性表象相连接的,反思判断力作为一种人先天具有的审美能力是不依靠知性概念的,那么感性表象又怎样与反思判断力(先验的情感能力)相连接呢?肯定不能应用/时空图式0,因为/图式0依靠知性的概念。为解决这一问题,康德又提出了他先验方法论的又一原则:知性直观。用来连接感性表象和先验反思的判断力。

先验论方法是康德对美学的根本性贡献。康德美学之所以能够确立,就在于其先验方法论的应用。然而,先验方法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在5纯粹理性的判断6中先验的范畴与感性经验结合形成具有必然性的知性知识;在5实践理性的判断6中,用理性去把握先验存在的/物自体0以求得道德精神的自由。在5判断力批判6中,先验的方法仍被延续着。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0去超越美本体,用/先验的原理0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的反思判断力和经验的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先验方法论在美学中应用体现了二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

二、先验反思

/反思0是17世纪以来近代最流行的哲学术语之一,它的基本含义是主体反观自身的一种思维活动。洛克认为,人的一切知识建立在两种经验即感觉的经验和/反思的经验0之上,认为人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感觉0和/反思0。因而在洛克那里,/反思0概念只是一种经验性的认知能力。莱布尼茨认为人应该有天赋观念的存在,他的反思概念要立足于逻辑规律,通过形式规律推断出整个自然界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规律。洛克和莱布尼茨的/反思0概念在近代哲学中颇具代表性,一个是经验性的,一个是唯理性的。但都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知性思维方式。洛克、莱布尼茨这种经验的或推理的反思方式都属于康德后来所批判的/逻辑反思0。

康德认为:/反思并不涉及有关对象本身的研究而想要从对象中直接得出概念来,它是这么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首先从事于发现我们在能够达到概念的过程中必备的主观条件,反思乃是所予对象对于我们的知识的各种不同来源关系的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意识,我们才能正确地确定知识的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