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 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 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 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 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 手写体——钢笔字。
秦始皇统一汉字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 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之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 赵、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杭 州六合塔内匾书法-小篆为了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巩固中央集权政府,他在政 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由于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非常混乱,大大影响政治法令的推行、经济生产的发展 以及文化教育的传播。因此,秦始皇在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大 事就是"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整个工作由他的丞相李斯主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 文字不同的形体,即"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国文字作为规范的基础;二是将 秦国已有的正统使用的籀文即大篆的形体,加以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的字体 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进行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比较彻底的汉字规范运动,在汉字发 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隶书
草书
什幺叫草书呢?广义地说,草书就是比较草率的 字体。古文字有古文字的草率写法,今文字有今 文字的草率写法。狭义地说,草书是一种书体, 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书,就是写得草率、 快速的字体。按说任何字体都可以草写,都可以 有草书,比如青铜器铭文中就不乏刻写得潦草的 字;但是文字学所指的"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 它是从秦隶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的,大约在西汉 中期形成,东汉时广泛流行。 梁武帝萧衍《草书状》认为,劲草的产生是由于: 「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 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 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草书是何时产生的呢?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 名的是《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 有草书」。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 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 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 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 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 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 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 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 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 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 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 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 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 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
战国文字 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后,汉字的发展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的战国 时代,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东周王 朝的中央集权差不多丧失殆尽,就连文字,也是各写各的,所以各国的文字在形 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有许多差异。此外,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字在这一 时期比较普及,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有所扩大,除青铜器上的金文外, 陶文、简帛文、货币文、玺印文等也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呈 现出不同的风貌。 宏观地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 "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 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秦国文字" 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由于各国和不同地区在文字书写方面的"各行其是",造成了战国文字形体上的极 大混乱,同一个字的写法大不相同。
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中国文字是历 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 一。它是当今世界上 年龄最大的文字,也 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 数最多的文字。中国 文字在当今世界上的 各种文字系统中是绝 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 文字,远在公元前十 四世纪,它已经是相 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
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甲金时 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汉字体系,其单字的数 量已达到4,000-5,000个,足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甲金文字的 构形,以既生动写实又简易明快的象形字、会意字为基础,大致上 具备了后世归纳的“六书”体式——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 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 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 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 (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 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 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 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 甲骨文"。 金文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 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
楷书 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因其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挑而成的一种书 体,也叫「正书」、「真书」。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 就逐渐成熟了。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 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和隶书比较起来,楷书的线条更平直,而字形定型化则得到进一步 加强。具体说来,汉隶的笔势大多是扁方形状,向外摊开,而楷书 笔势则大多是长方形状,向内集中。汉隶的用笔大多带有波磔,粗 细变化很大,而楷书用笔要幺比较平稳,要幺出现硬折,粗细变化 相对少些。 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正体字之间的一种字体。早期行书介于草书和 隶书之间,现在常见的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无论是隶书还是 楷书,都要一笔一画地写得端端正正,写起来都有点费时间,所以 人们在书写不很重要的东西时,往往就写得自由一点,草率一点, 因而也快一点,但又要保持正体字的形体,这就是行书。六朝以来, 它就是人们手写的主要字体。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 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 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 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 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 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 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 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 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 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 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 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前人 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横平竖直,均匀圆润。 字的结体规矩严谨,较少变化。隶书则不然,它的点划分明,粗 细有致,波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用笔有方有圆,或方圆兼 济。结体或险峻跌宕,坚挺雄健,或秀丽工整,圆静妩媚,或坚 守中宫,凝重端庄,或大开大合,意气飞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