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的对象与
任务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
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
务于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
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
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
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首次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
学的基础之上
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称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促使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而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一是主动性研究;二是反思性研究;三是合作性研究;四是社会文化研究。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2)观察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
(3)调查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
(4)个案法
(5)测验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
(7)产品分析法,例如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作业,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的方法
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个体的心理发展八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
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10.目前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越来越倾向于强调人生全程发展。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有:
回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
个体发展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11.★★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第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第三,不平衡性
第四,差异性
12.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1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
育最佳的时期。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
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3)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
1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15.★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
作的分化,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是仍然是存在的)。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符号功能,二是自我中心性,三是思维的片面性。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守恒概念没有形成。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出现“守恒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