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创新
【摘要】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论证。
因此,实验课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通过深研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课;创新教学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生物实验的探索、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实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谈谈具体做法。
一、学生实验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学生实验课往往是老师事先准备好一切实验用具,精心设计好试验流程,然后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操作,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课上,学生就像一台台设定好的机器,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生物实验课忽视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结果是实验课更多的是一种形式。
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几点应对措施:
(1)上好实验课,预习很重要。
课前两天告诉学生实验课的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参考书,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在知识的交流与碰撞中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上高中必修1第1章第2节中的《观察细胞》这堂实验时,由于初中已学过显微镜的使用,但使用次数太少,加之相隔时间太久,很多同学都已忘记,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初中课本,弄清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再结合本节内容,大致了解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课堂上,我搬来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如何操作显微镜,边演示边讲解。
之后,请下面的同学补充并找出该同学讲解错误或遗漏之处。
一位同学补充道:高倍镜的使用除了这位同学所讲解到的四点(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外,还应注意显微镜成像是倒像,玻片移动方向与物象移动方向是相反的,从低倍物镜转到高倍物镜,直接转动转换器,不用上升镜筒等。
这样,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自然地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材料选取方面,我除了让学生参考书上建议使用的材料外,还让每位同学自己选择一样想观察的生物材料,实验过程中比较自己选择的材料与课本选择的材料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实验室根据课本要求提供了酵母菌、水绵、菠菜叶片,有的同学还找来了鸡血稀释液,有的同学到市场买来了紫色洋葱,还有的同学采来了漂亮花朵,想观察花瓣细胞的特征。
总之,材料丰富了,同学们在观察中发现,自己准备的材料有的很难制成临时装片,有的颜色过深难于观察,但也有些材料比实验室提供的材料观察起来更清楚明了。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同时还掌握了
不少课本以外的知识,收获颇多。
(2)培养学生指导员,让学生指导学生。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且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指导。
由于缺乏充分预习,实验过程中学生问题很多,秩序混乱,教学效果较差。
为此,本人采取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中的操作能手,让学生指导学生、。
例如:在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堂实验课时,我提前挑选四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培养的对象。
让他们先预习课本,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然后对他们进行实验操作训练,针对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指导。
有了四位小指导员,一人负责一组,老师负责全局指导,就相当于将一个五十多人的大班分割成了四个十几人的小班。
小指导员们积极性极高,都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指导学生认真负责。
学生遇到的难点、困惑能及时得到解答,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得到纠正。
若还有什么问题,老师再进行详细解释与指导。
二、演示实验,学生当“演员”,老师当“导演”
传统的演示实验课,都是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当观众。
有同学形容:上课像看外语片,看完就忘了,重点没记住,难点没掌握。
本人的做法是: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本,提出疑问,预设实验结果,然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进行演示实验,老师适时提醒与引导。
例如在上《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一实验时,由于实验所用药品十分昂贵,不能满足每位同学都亲自动手操作。
所
以,我就采取演示实验法。
上台实验的同学,首先逐一展示讲台上的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化学试剂等。
接下来,说明自己对该实验的设计。
然后是实验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并且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画在黑板上。
当然,这位同学的实验也出现了不少差错,观察不到应有的实验现象。
那么,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我请了几位同学对该同学的实验进行了分析,找出他出错的原因,并且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我再做最后的解释与补充。
当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记忆。
最后,我与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
三、模型建构实验,生物与美术合作,制作既美观又科学的模型在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堂实验课时,我先详细讲解了dna结构中磷酸、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链接位置,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链接方式,以及碱基与碱基之间的链接方式等本节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内容。
然后再从美学方面如何进行模型设计(课前查阅资料,请教专业美术老师),如:材料的选取,颜色、各部分比例的搭配等等。
最后,学生制作出来的dna模型既美观又符合生物学的要求。
一堂生物课上成了生动有趣的美术课。
四、运用多媒体,补充实验课上的不足
有些实验教学内容是我们无法做或则由于条件限制导致实验效
果不理想的,我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越性,将实验过程与现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例如在讲精子的形成过程时,我先将课本上的图画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强调其中重要的专业术语(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
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精子形成的模拟动画过程,将每一个时期分解给学生看,让学生牢牢记住减数分裂过程以及每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
利用它,不仅能更好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填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空白。
总之,学好了实验课,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因此,实验课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询.生物实验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与实验,2001.5
[2]林伟.挖掘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学,2004.11
[3]李奋生.生物学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3年04期
[4]朱晓林.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基本实验意识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年02期
[5]赵淑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搞好生物实验教学[j].内蒙古教育,1995,(04)
[6]田立东.浅谈生物实验的指导方法[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5,(06)
[7]梁树华,郭焕桂.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7,(05)
[8]戚富厚.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