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地区传统景观中的构成元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白族地区传统景观中的构成元素分析
作者:钱实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大理白族地区的景观和中国传统的景观一致,是以建筑为主的传统景观模式。当地的景观是一种自发与半自发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的景观,这种没有设计师设计的景观,却很好地保存了一种淳朴的自然形态,与当地独特的人文艺术融为一体。这种自然天成的构成,不矫情不做作,充满了灵性,其丰富的内涵,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多重要的启示作用。不管是在城市景观还是庭院景观,白族景观建筑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大理古城为例,大理古城呈南北对称棋盘式布局方式,南北城门在整个布局中起着重要地位,相互呼应成为了整个布局的中轴线。古城西靠苍山,东面洱海,北面三塔屹然挺立,现代大理古城的规模与布局仍保存原有的建造方式,南、北城门以复兴路为轴线的街道仍基本保持原有的风貌,成为繁华的商业街道。沿街茶楼及文物首饰店铺林立,古建筑点缀其中。整个城市景观以建筑为主,街道两旁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商店、作坊相连,一派古朴风貌。道路以青石铺路两旁的东西向由苍山上留下的泉水为古城提供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景观。
大理地区传统的景观可以分为植物、石、水几个构成元素。白族人民喜好“植物”,既有风水上的意义,也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石”在大理地区有独特的意义,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白族的历史及建筑;“水”可以分为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两部分,是贯穿大理景观的重要元素;通过“木”可以了解当地的建筑工艺及图案。
关键词:植物元素;水元素;石元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校级课题《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探索》(项目编号:XJW15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大理白族传统景观中的植物元素
大理白族人民受汉族风水观念的影响,认为理想的风水宝地需要藏风、得水,在村寨选址上,注重选择风水结合之地。大理白族人民会在村子四周种植风水林,以祈求村寨世世代代平安吉祥。大理自古以来就有集体种植和封山育林的习惯,并会在立春前种植杨柳,并在7月封山育林。如今古时种植的风水林都郁郁葱葱,不仅象征着村寨繁荣昌盛,还改善了村落周边的气候。
村寨除了种植风水林之外,白族人民还会在村口种植榕树,因其枝繁叶茂被当地人称为“大青树”。大青树多为高山榕、聚果榕和黄葛树等大型榕树树种,种植榕树有地界的作用是划分村落与城镇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青树也称为风水树,象征村落的兴旺繁荣;榕树体型高大,冠幅达几十米,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是人们纳凉聚会的场所;高大的大青树也是一本村落的历史书,记载着村落的时间和历史。
大理白族人民沿袭了宋唐时期的“户户种花”的习俗,喜欢用植物点缀自家庭院。大理古城中的种植植物多为本土植物,如大青树和茶花、云南樱桃等,此外大理人民还大量种植了梨树、柿子树,每到果树开花的季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二、大理白族传统景观中的石元素
卵石和大理石在建筑中的应用,应该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特色之一。生活在苍山脚下的勤劳聪慧的白族人民,利用山涧溪流冲刷形成的卵石就地取材,堆砌墙体,其用卵石砌墙的技术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卵石一般是10到15厘米的不规则原石,错缝堆砌,大头朝里小头朝外。墙角用开好的条石堆砌,白族人民的砌石方法不用水泥和任何粘合剂,却能保证其在大风中屹立不倒,因此“卵石筑墙,墙不倒”是白族建筑技术的一宝。今天的白族地区还保留很多用卵石堆砌的建筑,因卵石是天然原石,仍然保留很多五彩斑斓的色彩。除了建筑墙体用石材堆砌之外,在地面的铺设上也大多采用天然的规则的青石板进行铺设,经过时间的磨砺,原来粗糙的表面,磨得像卵石一样光滑,与墙体形成了平面和立面上的统一,在对比中又找到了一种和谐。
在大理地区,除了卵石和青石板的应用以外,当地还盛产优质的石灰岩石材,其花纹独特,好似中国水墨画。因为在我国古代大理的石灰岩的质量最好,统一把石灰岩称为大理石,并且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大理石花纹精美,质地较软,在白族景观建筑上多用在墙体、门头、照壁和地面的装饰上,一块块精挑细选的大理石用装饰线条置于墙体,就像一幅幅山水画挂在白族民居当中,为清雅的白族民居又增添了几分高贵的艺术气质。产自大理的大理石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当属汉白玉,其质地既有石材的硬朗,又有玉石的温润,色彩洁白如雪,这类石材常用于围栏之上,加上精美的雕工,十分华丽。
大理白族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多次不同的融合,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同时信仰也随之变得多元化。白族人民信仰本主,大部分的村落都有自己的本主庙。本主的类型也包罗万象,各有不同,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英雄人物崇拜等,其中自然崇拜中就有对山石、树木、动物的崇拜。石头作为自然崇拜中的主要支系,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山石景观。白族石头景观与汉族的园林景观不同,白族人民不是把石置于园林之中,而是把石头置于庙宇或者原本的自然环境当中,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用于人们祭祀、膜拜。如大理弯桥村有一块白语称为“着乌斗”的石头,横卧在山脚下,长约9m,高约4m,通体青黑,表面粗糙,外形似鱼,是当地人用来祈求平安的石头本主。村民祭山时都会来祭祀“着乌斗”,甚至身上有病痛时也会在石头棱角处擦拭,以求祛除病痛。大理市太和村旁的田野上有一块长约40m、高约10m的巨石,白语称“尼嫫早格”,汉意为“人母石”的石头本主,当地人结婚、生子都会来祭祀,以祈求平安,但风吹过金色的麦田时中间的巨石,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巨石不仅成为白族人敬仰的本主,也是当地一处独特的巨石景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大理观音塘的“妇负石”,这块巨石在观音阁下方,石上刻有对联“是大士负来,奠安蒙舍初开地;想娲皇炼就,留补人间未满天。”此石有祭祀的作用,在寺庙景观当中也成为独特的一景。
三、大理白族传统景观中的水元素
白族人讲究风水,也非常有智慧地选择临水而居,在解决了基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具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自然界的溪水引入城市或村寨,在满足了日常生活用水的同时,也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人工水景。
(一)自然环境中的水景
大理因地处高原,主要的自然水体景观分为两类:一类为湖泊,另一类为溪流。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白族人民,也成就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色。
1.湖泊
大理的苍山洱海早已闻名遐迩,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洱海孕育了白族人民,洱海整个湖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南北狭长似耳朵而得名。洱海西面有苍山横卧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古城大理犹如一块宝玉镶嵌在苍山洱海之间,使得苍山洱海如一对互相依偎的情人。洱海水质纯净,透明度很高,所以反光很强,再者洱海海面尘埃少,空气清新。在月夜下,倒映在海面上的月光明亮耀眼,使得水面和天空连为一色,交相辉映,令人心醉,“洱海月”也因此被称为大理四景之一。
2.溪流
大理白族地区的溪流众多,其中以苍山上的十八溪最为著名。苍山共有十九峰,每两座山峰间有溪流顺山势而下,最终汇入洱海。这些溪流为霞够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和溪、自鹤溪、黑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和阳南溪。这些溪流有的来自苍山上的积雪,有的来自山泉,条条清澈,且千姿百态,有的如玉龙飞舞从山腰流下,有的如从山顶垂下的闪烁丝带,给山谷镶嵌上一道美丽的花边……一条条涓涓的溪流给气势磅礴的苍山增添了一种俊秀之美。
(二)城镇中的水景
周城内除青瓦粉墙的传统民居建筑及斑驳的青石板以外,穿过周城溪水是构成其景观的第三大元素。水在大理白族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大理白族人民除了在居住地的选择上会择水而居外,在饮用水上也尤为重视,他们相信有出水口的地方一定有龙王,所以一般会在出水口的地方设置神龛,一是感谢龙王的恩泽,二是祈祷泉水能取之不竭,并给他们带来富庶的生活。明代旧州(今大理州邓川)《洗心泉戒碑》写道:“昔人云,泉水为上,井水为次之,河水又次之。凡我乡饮此水者,当知掘地溯源,三百余丈之远;导流砌石,一千余工之多。非特殊饮济渴而已,必也涤去旧污,滋长新善。” 接着又提出了相应的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提出了要求,最后警告说,“若有不依此者,必是弃德薄福之流。此水入腹,必不滋长痛快。而灾害之生,近及身家,远及儿孙”。白族人民对水极其重视,除了劝谏乡民要饮水思源,有一颗感恩的心,同时告诫“同乡少而读书者,早晚见此诫,各洗其心,以去恶而崇善”。